“家門口大教授”獲百姓夸贊,仁濟嘉定分院力推就醫惠民舉措
70多歲的印老伯半年前被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癥,腰痛腿麻已嚴重影響生活,輾轉多家醫院未見療效,疼痛越發厲害。仁濟醫院嘉定分院(嘉定區中心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沈寶良接診后發現一個奇怪現象,老伯的癥狀體征與影像學檢查明顯不符,于是將他收治入院做進一步檢查,并邀仁濟醫院脊柱外科沈洪興教授會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經檢查,沈洪興教授診斷該患者為一例少見的“極外側型椎間盤突出癥”。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椎間盤突出,手術是唯一治標又治本的方案。入院后第三天,患者接受手術,由沈洪興教授主刀。術后第二天,老伯腿痛腿麻癥狀消失了,逢人便夸“家門口的大教授”本事大。
這樣的病例在仁濟醫院嘉定分院并非個案。值此第六個中國醫師節,上海仁濟醫院嘉定分院(嘉定區中心醫院)圍繞“勇擔健康使命,鑄就時代新功”主題,進一步發揮仁濟-嘉定緊密型醫聯體輻射作用,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利民舉措。
“名醫育名科”效應顯現,百姓安心家門口看病
今年6月,仁濟醫院“名醫工作站”落戶嘉定,兩個月來,“名醫育名科”效應逐漸顯現,“組團式”下沉的創新模式不僅成為學科發展新引擎,更是造福百姓的著力點。
張老伯不久前查出胰頭癌,本想到市區三甲醫院手術,聽說在嘉定區中心醫院就有仁濟醫院胰腺方面的專家,馬上前來就診。“去市區看病,路遠不說,家屬照顧也麻煩。這些專家來到家門口,看病方便多了。”張老伯說。
接診張老伯的是“名醫工作站”劉穎斌團隊核心成員——仁濟醫院膽胰外科主任醫師、嘉定區中心醫院普外科執行主任張軍峰。“患者需要切除胰十二指腸,這是普外科難度最大的手術之一,此前嘉定區中心醫院很少做這類手術。”張軍峰表示。
“為什么這位克羅恩病人入院10余天還不能用生物制劑?因為這位患者合并有肛瘺、肛周膿腫,必須先行外科充分引流,并予抗菌治療。貿然使用生物制劑會讓感染不易控制,所以我們與外科仁濟專家張軍峰主任密切配合,實行個體化方案。”在嘉定區中心醫院消化內科病房,王震華主任正在帶教實習醫生。這名患者是高中生,被查出炎癥性腸病克羅恩病,定期要去市區注射生物制劑治療,聽說仁濟醫院專家來了嘉定,他十分欣喜,“每次去市區看病,路太遠,耽誤我學習,爸媽還要放下工作照顧我,挺不方便的,現在不用往市區跑了。”
10歲的小雨是交替性內斜視患者,利用暑假在仁濟醫院嘉定分院接受了矯正手術。
“我是在公眾號上偶然刷到眼科陶晨主任的介紹,知道他特別擅長斜視矯正手術,所以立即決定帶女兒過來。”手術在全麻下進行,用時僅1個小時左右。
“優質醫療走進我嘉”,前沿技術精準落地
8月13日,仁濟-嘉定醫聯體開展百名仁濟專家進我“嘉”大型義診,得知仁濟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薛蔚教授要來義診,不少當地“鐵粉”早早趕來。孫先生86歲高齡的父親去年查出前列腺癌,前來詢問老人是否適合手術。薛蔚耐心解答提問,并告之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久仰薛蔚教授大名,很有親和力。”孫先生說。
薛蔚教授表示,希望通過仁濟醫院資源和技術的雙下沉,更好地為嘉定百姓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
仁濟-嘉定緊密型醫聯體通過向上對接仁濟醫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滿足學科發展之需;向下輻射社區,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在醫聯體中互聯互通、延伸基層,積極回應百姓健康之需。
以中國醫師節為契機,“普濟惠民”手術周活動同期舉行,在仁濟專家的帶領指導下,手術周共開展28臺高精尖手術,進一步助推本地醫療技術水平提升。
仁濟醫院膽胰外科主任醫師、嘉定區中心醫院普外科主任劉穎斌帶領團隊完成了該醫院普外科領域“天花板”級的高難度手術——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曾經,此類胰腺癌患者只能轉診三甲醫院手術。“仁濟專家下沉到嘉定,就是要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去,讓他們看病更方便,這也是緊密型醫聯體的意義所在。”劉穎斌教授說。
手術周期間,仁濟醫院的孫勇偉教授、楊林華教授等指導開展了多例高難度外科手術。
作者:唐聞佳
編輯:唐聞佳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今年年初以來,浚縣圍繞文旅品牌更響、業態品種更多、產品品質更高發力,實現文旅資源大縣向文旅文創融合示范縣轉變———以文聚力謀發展百花齊放譜新篇
立秋以后,暑氣未消,卻阻擋不了游客到浚縣旅行的腳步。這里,有底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