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聽說朕的桂林郡被你們挖到了?
秦代桂林郡
(相關資料圖)
究竟在哪里
根據古籍記載,秦漢桂林郡的郡治布山縣,在鬱水(郁江)之濱,但布山究竟是在桂平(今桂平市),還是在貴縣(今貴港市港北區),一直以來都爭論不休。“桂平說”主要依靠唐代以來的史籍記載,“貴縣說”則側重以當代考古發現來推理和論證。
古城遺址 萬歲瓦當
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貴縣高中、風流嶺、羅泊灣等漢墓群的考古發現不斷增加,出土了大量精美、貴重的漢代文物,“布山貴縣說”逐漸得到考古學界的認可。
到了2008年,貴港市在對貴城鎮貴城街道一帶進行舊城改造時,無意中發現了大量古代瓦片,當地政府當即請來廣西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到現場進行搶救性發掘。
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遺址的發掘,竟然斷斷續續有11年之久,經過四輪大型發掘,直到2019年秋,考古工作者才基本把這個遺址的大體情況摸清。在遺址中,發現了從秦末南越國時期一直到明清的歷朝文化層堆積、大量漢代及唐宋至明清時期的建筑基址,以及壕溝、水井、排水管道、城墻在內的城市設施,此外還有瓦當、陶罐、瓷碗以及數以百計的各類陶瓷器。由于遺址所在地名為“貴城鎮”,因而將其命名為“貴城遺址”。
在貴港博物館的一間庫房中,堆放著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貴城遺址出土文物,跨越2200余年的時光,向人們訴說著歲月滄桑的繁華往事。
這是一件萬歲紋瓦當,陽文篆刻,自上而下以篆書寫著“萬嵗”(萬歲)二字,造型古樸而華貴。瓦當,是古代建筑構件瓦筒的前部下垂部分,也稱為筒瓦頭。它是建筑的基本構件之一,其紋飾和工藝造型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裝飾功能。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貴城遺址發掘隊隊長謝廣維回憶說,第一次發現萬歲紋瓦當是在2008年,但是當時就發現了一片。最集中的瓦當發現是在2018年,在遺址的西邊挖的一條漢代的城壕。城壕里面因為傾倒了大量的南越國時期的建筑材料在里頭,包括大量的瓦片、瓦當。
貴港博物館負責人楊鎵銘介紹說,在遺址出土的瓦當當中,最為特色就是文字紋的瓦當,其中又以萬歲紋瓦當最為罕見。
萬歲紋是漢代流行的一種瓦當紋飾,是“千秋萬歲”的簡寫,表示祈求長壽、永久之意,在當時多用于宮殿的裝飾。目前全國出土的萬歲紋瓦當中,最早出現在漢景帝(公元前157-前141年)時期,此時遠在嶺南的廣西桂林郡,并不是中央王朝的直接統治區域,而是被地方政權南越國所統治著。那么貴城遺址的這些萬歲紋瓦當,是來自南越國時期(公元前204-前111年),還是西漢中晚期呢?
無獨有偶,在距離貴城遺址500多公里外的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中,也出土了大量萬歲紋瓦當,而且形制十分相似,通過與貴城遺址的瓦當進行對比,可以判斷它們基本處于同一個年代。
在嶺南,目前僅有廣州、貴港兩個城市出土了南越國的萬歲紋瓦當,說明這種瓦當,在當時只有少數大型城市的王侯級宮署使用。那么,貴港在南越國時期(公元前204-前111年),是否有王侯級的官員駐守此處,代天子牧民呢?聯想到1976年羅泊灣一號大墓所出土的各種貴重、精美的器物,答案已經呼之欲出——這位墓主,或許正是南越國派駐在桂林郡的王侯級官員。
史書記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軍攻滅南越國,將桂林郡更名為郁林郡,郡治還在布山縣。在貴城遺址中也發現了漢代的大型城壕,證實了文獻記載。可以想象,在激烈的戰爭過后,漢軍把倒塌的官署建筑材料用來填埋城壕,重新修筑城墻,于是這些精美的南越國瓦片瓦當,就出現在了漢代的城壕之中。
謝廣維還介紹了2件管狀陶器和1件布滿漏眼的陶器,別看它不起眼,但它們卻是西漢時期的排水管道系統的一部分,地漏和排水管在當時嶺南是稀罕物,說明這個城市的排水系統還是很講究的,目前在廣西僅貴城遺址發現過此類物品,間接證明了這是嶺南少見的大城。
神秘手印 “摸金校尉”還盜磚 ?
在貴城遺址,至今仍保留著一小塊考古現場,貴港市博物館負責人楊鎵銘帶領我們來到這里探尋一種頗具神秘色彩的磚石。
這種磚統稱為“手印紋磚”,為什么磚上會有手印?有人認為是一種管理制度,所謂“物勒工名”就是在所造器物上刻上工匠的名字,如果工匠不會寫字,就在磚上打個手印。
也有人認為可能是隨著佛教“手印信仰”的東傳,因而有祭祀、祈福、辟邪之意。
(圖為山西云岡石窟的佛像)
還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陰陽五行的民間信仰,手印正反表示陰陽,五指表示五行。
手印紋磚的時空分布范圍很廣,從漢代到清代,從吉林到廣西,從新疆到江蘇均有發現,它背后還有什么意義,現在還不是太清楚。
現存最早的手印紋磚是廣州番禺漢墓出土的東漢“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墓磚,而貴城遺址不但出土了手印紋磚,還出土了“永元四年”(公元92年)筒瓦,這是否說明,使用手印紋磚,是東漢時期嶺南流行的風俗呢?
后續的考古發現,為這個猜測提供了答案。2022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貴港市八一路附近發掘到了一座墓室較為完整的東漢墓葬,共有4個墓室,整體呈“亞”字形,其中許多墓磚上都有手印紋。由此可以印證,手印紋磚確實是東漢時期嶺南流行的風俗,而且大多出現在墓葬中。
奇怪的是,貴城遺址中的一些手印紋磚,還分布在晉隋唐宋等各朝代,甚至出現在城壕、城墻之中,比對史籍可以發現,這些磚塊是從古墓中盜取出來使用的。
考古專家謝廣維介紹說,元代末年農民起義風起云涌,貴縣地方官要筑城防守,苦于沒有石料,于是向北山之神禱告,最后“得古冢磚數千室”,看似神跡,實際上是挖古墓的磚來修城。2018年他在城北發掘古墓的時候,就發現一些南朝墓里頭的墓磚都被拆走、甚至連鋪地磚都沒留下,但是卻在墓底發現了元代的瓷碗“罪證”,比對典籍,可能就跟這一次大規模盜挖墓磚有關。
原來這些元代的“摸金校尉”為了筑城,竟然把墓室里的磚都盜挖一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元明的城墻城壕中會發現手印磚的疑問。
零陵郡也在貴縣??
這里有一件漢代筒瓦,身在郁林郡出土,然而瓦上卻鐫刻著“零陵”二字。零陵,是漢代設置在今湖南、廣西交界一帶的郡,距離郁林郡有幾百公里之遙,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呢?莫非,這里不僅是郁林郡舊址,還是零陵郡舊址?
當然不是這樣,因這些“零陵筒瓦”的年代基本都在東漢時期,而當時的零陵郡郡治所在地無論是史籍記載、還是考古發現,都可以確定是在今天的湖南永州,所以貴港不可能是零陵郡舊址,但是這些筒瓦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推測,可能是零陵郡籍貫的官員來到郁林郡就職,就把喜愛的瓦片、陶器帶過來用。但是,瓦片沉重易碎,燒制又很簡單,似乎沒有必要千里迢迢從零陵運過來。于是又有另外一種推測:或許是郁林郡的工匠,從零陵郡帶來了筒瓦的模具,生產了許多帶有“零陵”字樣的瓦片。無論是哪種猜測,都說明當時郁林郡與零陵郡之間的交往十分密切,就連瓦片,都喜歡用“同款”。專家認為,這些遠隔千里的瓦當瓦片的風格趨同一致,說明當時文化上的高度統一的特征。
2200多年城址竟未曾變更
貴城遺址不但有大量的城壕、城墻、官署建筑的遺跡,還有大量生活器物,這些海量發掘成果,說明自秦漢以來直至明清、民國這2200多年,這里一直是古郡縣的城址所在地!
目前,許多考古學家傾向于認為“布山之謎”已經得到基本解決——秦漢桂林郡的郡治布山縣城址,就在貴城遺址,正是今天的貴港市港北區貴城鎮一帶。
至于堅持“布山桂平說”的另外一方,則需要等日后在桂平發掘出更具說服力的考古成果,才能再行討論。
(圖為貴港市大南門)
古城沿江而興,多少樓臺聯翩、煙柳云橋,又有十里荷香、東井漁歌,如今僅剩的斷壁殘垣,亦可讓人想象前朝繁華。郁江東流,帶走了千年興廢往事,從布山到貴港,仿佛有一根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根脈,由地下至地上,由詩禮文字到民族精神,貫穿兩千多年時光,吟唱著一曲無聲傳世的浩蕩弦歌。
END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諾和諾德(NVO.US)CEO對解決由制造商Catalent (CTLT.US)影響的減肥藥Wegovy供應問題“充滿信心”
諾和諾德首席執行官表示,第三方制造商Catalent影響其暢銷減肥藥Wegovy
晚間公告全知道:今天又有超十家公司宣布回購股份,先鋒電子購買的4000萬元中融信托信托產品逾期兌付,平安銀行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4.9%
金融界8月23日消息今日晚間重要公告搶先看——瀾起科技:擬以3億元-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