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蜀山區一產業入選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近日,省經信廳公布了2023年度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蜀山區環境智能監測技術與裝備產業集群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入選。
中國環境谷
蜀山區環境智能監測技術與裝備產業集群作為全市節能環保產業的主戰場,緊抓“雙碳”戰略機遇,積極承接環境領域科技研發和項目建設,打造環境領域產業集聚“新高地”。集群內環境監(檢)測技術與裝備企業從2019年40多家增至2022年176家,總產值從2020年111億元增至2022年189億,2022年同比增長超30%。
(資料圖片)
立足主導產業 聚力強鏈補鏈
近年來,蜀山區緊抓環境領域發展機遇,培育完善環境產業鏈,全力打造 “蜀山區環境智能監測技術與裝備產業”集群。
聚力強化產業基礎,集群基本形成“環保技術研發一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產一環保裝備制造一環境治理、環保工程及環保服務”全產業鏈條為主線,以國禎環保為龍頭,以環境監(檢)測、污染防治、環境修復等環境領域技術為主導,延伸發展環境保護、節能設備、環保產品等關聯產業為輔的先進環保產業集群。
中國環境谷亮相第二屆中國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博覽會
2022年,中科圣禹、文軒新能源、中核匯能等20余家環境類重點企業新簽約入集群,目前已集聚陽光電源、中水三立、禾美環保等環境領域重點企業在內的243家,全年營收突破180億元,先進環保產業鏈主導企業超17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主導產業連續三年增速超30%。
創新協同發展 推動要素聚集
目前,集群內擁有全國唯一的大氣環境監測領域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助力全區環境產業實現技術跨越。蜀山區設立“環境科技大廈”,為環保技術研發孵化及企業引進提供載體。節能環保產業已集聚高水平創新人才500余人。
推動長三角九城市環境產業協同創新和一體化發展,集群掛牌成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示范園區(環境產業)”,載體平臺不斷完善,長三角區域合作成效顯著。先后獲評全省唯一的G60科創走廊優秀示范園區、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被認定為省級先進環保特色產業園、省級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首批重點合作園區、第二批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基地,走出了一條環境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錨定數字轉型 推動產業升級
集群依托現有產業資源和創新要素,聚焦“數字新園區”建設,引入中國移動通信、合肥聯通、中國電信等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行業細分領域軟件開發和數據應用產業。
“中國環境谷”第三屆院士峰會
依托數字化新模式新業態,切實發揮環境保護技術與裝備產業聚群的優勢,做強數字龍頭企業,引進培育配套服務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全要素數字化升級。
蜀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省級“兩化融合”示范園區,共有16戶企業通過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認證;建設工業互聯網項目庫,培育工業互聯網供給企業10戶;搭建“5G+環保監測平臺”等5G專網的應用場景9個。
全面做好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布局,大力推廣集群內企業數字技術賦能新業態新發展模式。集群以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應用為突破,培育數字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擁有1家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工業互聯網平臺,1家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工業互聯網專業服務商。
統籌開放合作 搶占競爭機遇
大力推動產業集群合作交流,建立產業集群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加強產業集群協作配套,促進國際人才、技術、資本、服務、信息等創新要素跨區域流動與共享。常態化組織開展產業標準化專題培訓會、產業論壇、“雙碳”產業峰會、長三角院士峰會、企業家沙龍等品牌活動,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世界制造業大會、中國污染防治聯展等展會,搭建創業者與企業家、投資人的高效對接平臺。依托頂尖人才資源和雄厚的科研基礎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協同創新,搶占細分領域國際競爭的技術制高點。
未來三年,集群將立足先進環保產業基礎和發展特色,重點發展環境監(檢)測技術裝備、污染防治技術裝備、環境修復技術裝備、環境監測技術服務、污染治理服務、智慧環保綜合服務等相關領域,精心培育先進環保產業,成為全國綠色高質量發展新名片。(李陵莉 劉亞萍 安徽經濟報融媒體記者 馬功濤)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貓眼娛樂(01896.HK)盈喜后高開逾6%,截至發稿,漲6.45%,報9.24港元,成交額220.28萬港元
貓眼娛樂(01896 HK)盈喜后高開逾6%,截至發稿,漲6 45%,報9 24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