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共20名!山東港口日照港倪福嶺獲評第二屆最美港航人
記者 隋忠偉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公布第二屆“最美港航人”名單的通知》,來自全國各地的20名水運行業先進個人為第二屆“最美港航人”。其中,山東港口日照港外理公司倪福嶺獲此殊榮,成為此屆全國理貨行業唯一獲獎人。
(相關資料圖)
倪福嶺,男,中共黨員,2006年來港工作,現為山東港口日照港外理公司班長和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他帶領班組在外輪理貨崗位上,扎實工作、默默奉獻,為港口把好進口貨物第一關、出口貨物最后一關。他曾連續6年獲得技術比武第一名,先后被獲得“山東省技術能手”“日照市‘五一’勞動獎章”“山港奮斗者”“日照港勞動模范”“日照港工匠”等榮譽30余項,并帶領集體獲得“山東省青年文明號”“山東省水運系統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山東港口團員先鋒崗”等集體榮譽。
工作中時常會面對各種挫折和困難,有人選擇略過,有人堅持挑戰。而倪福嶺就是同事眼中那個“愛較真的人”,用倪福嶺的話說,這就是他對待學習和工作的態度,也是他把工作干好的信心和方法。
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以來,乘著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的東風,倪福嶺作為公司“小理+”勞模工作室帶頭人,他與同事先后推進集裝箱智能理貨、件雜貨智能理貨項目,開發電子“云”簽證等等項目。
“我剛上班的時候就是‘一支筆一張紙、一雙眼睛兩條腿’,從風吹日曬一路走過來的。”倪福嶺說。在公司集裝箱智能理貨系統建設之初,他就全身心投入到智能理貨建設中去。
爬岸橋、跑現場、測信號、做比對……項目建設之初他和同事們把課題當成“攻山頭”,配合科技集團人員認真對待每個細節,遇到困難不氣餒、面對挫折不放棄,反復測試、優化升級再測試,經過600多個晝夜,終于開發出一套符合日照港實際的集裝箱智能理貨模式。理貨員從碼頭前沿較為復雜的露天作業環境,轉到安全舒適的智能理貨中心,每人由1條作業線到3-4條作業線,員工工作環境大大改善的同時,理貨與裝卸生產實現全面對接。
緊接著,倪福嶺和團隊又探索“5G+理貨車”智能理貨項目,利用5G通信技術,通過門機上安裝的星光級球機和智能理貨車上的高清球機,融合視頻理解、AI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理貨車內即可完成理貨、查驗和驗殘等工作,實現件雜貨智能理貨。
2022年,公司正式成立石臼、嵐山兩個港區的智能理貨中心,智能理貨從船邊“分散式”到后方“集約化”,實現了人員本質安全,港口理貨實現了由“數字理貨”到“智慧理貨”的飛速發展。日照外理的“全國首創木材智能理貨系統、國內首個‘5G+智能理貨車’”等品牌項目,也成為全國理貨行業領先。
此外,他深耕理貨堅持創新,創立“減法”簽證“一圖清”,每年為港節約非生產性停時約280小時,創新設計了查驗踏步梯、阻車器等安全小改革12余項。星光不負趕路人,精彩屬于奮斗者。在2022年,他代表山東港口理貨員群體代表受頒“山港奮斗者獎”榮譽。
工作中,倪福嶺除了業務精湛,留給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主動熱心、踏實真誠。因在港口日常船舶作業過程中,面對的多是外籍船員,碼頭工人們常常因為溝通造成工作障礙,他主動幫助船方與工人溝通卸貨問題,架起“港船貨”之間的溝通橋梁,為此倪福嶺也親切被稱為“港口翻譯官”。
“勞模就是要主動承擔責任,我有責任發揮帶頭表率作用”,這是倪福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工作中他十分注重“傳幫帶”工作,與外籍船員交流中,注重總結各國船員發音、表述的特點和技巧,通過搭建班組小課堂、“情景對話”等方式,把工作中的技巧和經驗傳給身邊青年員工。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先后已經培養了21名業務骨干,2022年,倪福嶺帶領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中五名90后青工通過山東港口、日照港兩級技術比武的平臺獲得“青年技術能手”稱號,1名青工獲得“山東港口狀元”稱號,而他又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再次得到證明,并評為日照港第一位“服務型”工匠。
作為港口理貨戰線上的一名勞模代表,倪福嶺帶領團隊緊盯客戶需求,亮出服務承諾,以能力更強、效率更高、服務更優保障港口生產、誠理來港客戶,以“事事走在前、時時走在前、人人走在前”的工作作風,勇往直前敢為先,擦亮“公正理貨 誠信檢驗”金字招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