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運動基因有多猛 女籃隊長70歲照樣三步上籃
潮新聞客戶端 見習記者 張文利
如今70歲的張玉香雖然做了奶奶,“童子功”依然利落。
“我要推薦一個人,她是曾經的女籃隊長,她的故事很貼合亞運精神。”近日,當潮新聞記者在杭州街頭開展關于“老年朋友知亞運”的采訪時,一位劉阿姨熱情推薦自己的閨蜜張玉香。
(相關資料圖)
近日,記者見到了這位曾經叱咤風云的女籃隊長張玉香,她是杭州市雙浦鎮杭富村人,今年已70歲。一見面,記者就被她干脆利索的三步上籃震驚了,矯健的身姿完全看不出已是古稀之年。
張玉香告訴記者,上世紀50年代初期,與廣播體操一起在全國火熱興起的就是籃球,是那個火熱建設年代的全民健身運動項目之一。青年農民白天勞動、晚上練球。村與村、隊與隊邀請賽,大隊與大隊、公社與公社之間的籃球賽事紛紛舉辦,許多籃球賽事也放到晚上進行,打破了千百年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村夜生活的沉寂。
在張玉香的記憶中,1958年,周浦公社(2007年袁浦鎮、周浦鄉合并設立雙浦鎮)成立了10余支籃球隊,并在上世紀60年代舉辦的多場省市級農民籃球賽中,數次捧回獎杯,也在人們心目中留下“籃球之鄉”美譽。如今,當地第一代鄉村籃球運動員有的已80多歲,仍津津樂道當年的高光時刻。
剛開始,籃球只在男人們之間流行,隨著運動的普及,不少女生也陸續加入,給籃球隊注入新活力。就這樣,在教練的牽頭下,張玉春和附近村里的幾個高個子女孩,再加上幾個女知青,12個人組成周浦女籃。
鄉村籃球賽總能吸引村民的注意力。圖源 視覺中國
“那時一上場,觀眾都在呼喊我的名字,現在想想還是很熱血。”張玉香回憶起籃球往事,依舊踔厲風發。她說那個時候,籃球場基本是沙土的,球籃是生產隊自制的,籃球圈是由公社發的……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勁頭十足。
打得一手好球的張玉香,可算是嫁給了熱愛——丈夫身高1.86米,也是一名“灌籃高手”。婚后,身為女籃隊長的張玉香還繼續打農村籃球比賽,一直打到懷孕5個月。
她笑著告訴記者,人人參與,代代傳承,是農村籃球的特色;打球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周浦并不鮮見。現在村村建有籃球場,男女老少大多都懂籃球,“家庭球隊”也能拉出一二十支,不少家庭一家三代都能打球。
她自豪地舉例說:“比如我的教練、雙浦翁家埭球場‘常青樹’翁阿林,他的兒子、孫子籃球都打得很好,先后成為翁家埭優秀的隊員。我一家三代的個子也一代比一代更高,我兒子身高1.9米,從小打鄉村籃球聯賽,現在有時還去富陽等地打比賽,我孫子身高1.93米,今年作為浙江省大學生代表參加在成都的全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總決賽,我們全家都在電視前盯著他轉。”
眼看亞運會越來越近,張玉香一家也早早地排好了賽事日程表,準備在屏幕前為健兒們搖旗吶喊。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央行宣布,一降一平!有何深意?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8月21日貸款市場報價利
AMD R9 7945HX3D Geekbench跑分出爐:理論性能與R9 7945HX幾乎一致
此前,AMD在發布了Ryzen97945HX3D處理器,首次把3D垂直緩存(3DV-C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