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學生參訪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承載著更多和平期許
【資料圖】
中新網南京8月15日電 (楊顏慈 韓怡寧)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記憶既刻錄在中國人的記憶里,也應鐫刻于世界的記憶中。8月15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國際和平學校與“同行中國走進南京”中外實踐研學活動代表團聯合開展了學習交流。
8月15日,中外大學生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泱波攝此次活動意在加強對外交流傳播、傳承國際友誼,服務南京國際和平城市建設,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用講述歷史的方式和參與討論的方式來引導各國青少年銘記歷史、傳播真相、祈愿和平。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學生,在這里共同發出和平之聲。
上午8時許,由南京和平論壇組委會與清華大學聯合組織的中外實踐研學活動代表團一行,抵達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館內的小廣場前,代表團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默哀、獻花,隨后,團員參觀了史料陳列廳并參加了熄燈儀式。
8月15日,中外大學生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史料陳列廳參加熄燈儀式。 泱波 攝“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張侵華日軍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人的照片,看到這樣的照片我的心情很沉重,同時我也敬佩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展示出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清華大學學生關遼說,“我們應該銘記歷史,不忘戰爭帶來的傷痛,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
8月15日,中外大學生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泱波 攝參與研學活動的中外學生在幸存者后代的領讀下,聆聽了《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和《程瑞芳日記》的部分內容,對這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代為中外大學生講解歷史。泱波 攝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Sandy Kahaliah說,看到館內的照片我很心痛,這種沉重的心情難以言表。“我不明白為什么一群人(指日本人)會對另一群人(指中國人)做出這樣的事情(指南京大屠殺)。經過這次參觀,我更體會到戰爭只會帶來無盡的災難和傷害,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盡最大的努力避免戰爭。”
當天,在結束紀念館的參訪行程后,南京大學教授劉成以《南京創建和平城市的理念和行動》為題,向海內外學子做交流講座。
“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希望我們的后代也能珍惜和平,創造友好、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不要重蹈戰爭的覆轍。”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張瑜對本次參訪和交流活動深有感觸。她說,當今世界仍有不和平的地區,我們應當更加珍惜當下所處的和平環境。
畢業于密歇根大學的美國人Barna Brett稱,連日來在南京參觀了明城墻、夫子廟等景點,感受到了南京這座城市的悠久歷史和開放包容。“今天,來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展陳給我很強的沖擊力,我感到非常痛心。我認為銘記歷史非常重要,歷史的親歷者終會離去,但歷史事實永遠不應被遺忘。”(完)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提質加速跑| “深市凈利王”寧德時代:上半年歸母凈利潤207.17億元,動力電池全球市占率36.3%
截至8月14日,A股滬深兩市共計459家上市公司發布2023年中報,這些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