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看!為何新冠后帶狀皰疹患者變多了?
帶狀皰疹就是民間老百姓常說的“蛇纏腰”,它和新冠一樣都屬于病毒性感染,而它是由于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
6月17日,中國新聞周刊的一篇《為什么感染新冠后,得帶狀皰疹的人變多了?》文章引起網友熱議。有評論稱:熬夜兩天,中了一次這條蛇,疼死俺了…
(資料圖)
北京醫院皮膚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常建民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在臨床上明顯感受到,在新冠流行期間帶狀皰疹患者增多,以中老年人為主,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又得帶狀皰疹的人群也有所增加 。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不少年輕人也分享稱,感染新冠病毒轉陰后不久,身上冒出了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什么病?它的發生和新冠有什么關系?
1、逐漸增多的帶狀皰疹患者
2022年初,正是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期,26歲的吳卓在社交平臺上談到自己確診帶狀皰疹的經歷。
“當時我完全不知道這一疾病。確診前,我看了兩次眼科,做了眼壓檢查,醫生都無法給出明確診斷,當時推測為青光眼。”吳卓說。
眼球像在被火燒灼,干澀、畏光,無法長時間看東西……隨后幾天,痛感加劇,并從左眼蔓延至左太陽穴周圍,即使吃了止疼藥,他還是會在半夜被疼醒。
疼痛最嚴重時,他甚至產生過輕生的念頭。不久,他被確診為帶狀皰疹。
無獨有偶,在問答平臺知乎上,不乏“我,23歲,居然得了帶狀皰疹”“29歲得了帶狀皰疹的記錄”等話題。
河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頸肩腰腿痛科、康復醫學科副主任張向陽介紹,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皰疹性疾病,以沿單側周圍神經分布呈帶狀排列的群集性紅斑和集簇水皰為特征,伴明顯神經痛,好發于春秋季節,多見于成人。中醫稱之為“纏腰蛇”“纏腰火丹”“蛇串瘡”“蜘蛛瘡”等。
長期以來,帶狀皰疹都被認為是一種“老年病”。據健康報報道,中國每年有156萬名50歲及以上人群新發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不只侵襲老年人。6月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疼痛學之父”韓濟生在一場論壇上提到,帶狀皰疹的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付蘭芹表示,帶狀皰疹患者以老年人居多,雖沒有權威的流行病學調查,但近年來,她還是感受到,到門診的年輕患者有所增加,其中還有極少數低齡兒童。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唐帥對此并不感到意外,“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大,免疫力下降,隨時可能得帶狀皰疹。”相較中老年人,多數年輕患者癥狀更輕,治愈率也更高。
2、帶狀皰疹的發生是否和新冠感染有關?
北京醫院皮膚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常建民明顯感到,在新冠流行期間帶狀皰疹患者增多。帶狀皰疹是否為新冠感染的后遺癥?它的發生是否與新冠感染有直接關系?
今年5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官微發文解讀“二陽”。文章提到,新冠長期后遺癥影響逐漸顯露,有近1/5的新冠感染痊愈者出現疲憊、呼吸急促、認知困難、肌肉無力、脫發、心跳過速等后遺癥.....
文章指出,雖然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一直在下降,但新冠病毒終究是病毒,人感染病毒導致疾病,身體就不可能安然無恙地全身而退。
帶狀皰疹未來是否會證明為新冠后遺癥,尚未可知。但世界各國學者都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論證。
2022年3月,美國傳染病學會出版的《傳染病開放論壇》期刊發表的一篇文章,圍繞新冠感染與帶狀皰疹發生風險的關系進行了研究。
研究者將約40萬新冠患者和160萬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進行對比,發現被診斷為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患帶狀皰疹的風險比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高15%,如果他們因新冠住院,這一風險會上升到21%。
該作者補充,新冠病毒引發的免疫功能障礙,可能會促使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激活,但這仍需進一步研究證明。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刊發的一篇《COVID-19 與帶狀皰疹相關性研究進展》文章指出:“目前,新冠病毒與帶狀皰疹間相互作用的機制尚不清楚,需要更多高質量的研究進一步明確其中的關系。”
但是該文章指出,已有多個研究觀察到新冠病毒爆發期間帶狀皰疹感染的增加,如土耳其和巴西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后,帶狀皰疹發病率均顯著增高。
2023年年初印發的《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2版)》指出:新冠病毒流行與發生帶狀皰疹的風險,目前無明確證據。
3、帶狀皰疹沒必要“完全殺死”
不管帶狀皰疹的發生是否因為新冠感染,其確診后的疼痛滋味都讓不少人“受不了”。
疼痛常貫穿帶狀皰疹患病全過程。不同患者體會不同,可能是燒灼樣、電擊樣、刀割樣、針刺樣或撕裂樣的一種或者多種疼痛。長在眼部的帶狀皰疹,疼痛最為劇烈。
唐帥解釋,有三種疼痛比分娩還要疼,分別是腫瘤的癌痛、帶狀皰疹的神經痛和三叉神經痛,“眼睛位于三叉神經支配的范圍,三種疼痛占了兩種”。
唐帥遇到一些患者,他們希望醫生將自己體內的水皰-帶狀皰疹病毒徹底消除,甚至在得帶狀皰疹三個月后,仍然在吃抗病毒藥。
“這個病毒持續潛伏在人的體內,殺不死,而且沒有必要殺死。患者只需在病程前一兩周使用抗病毒藥,控制病毒復制,減少病毒的毒性,兩周后,病毒快速復制期已經結束,不必再針對病毒治療。”唐帥解釋。
張向陽介紹,大多數帶狀皰疹患者發病前,局部皮膚往往先有感覺過敏或神經疼痛,伴有輕度發熱、全身不適、食欲不振等前驅癥狀,亦可無前驅癥狀而突然發病。5天~7天出現皰疹。這種神經痛可以表現為針刺樣、燒灼樣、刀割樣、電擊樣等,有些人還會有觸碰痛。全病程約2~3周。
一般來說,診斷帶狀皰疹很簡單。醫生們看到成條狀分布的水皰,就會聯想到這是否帶狀皰疹。但假如患者病程早期先有疼痛,沒有皮疹,則容易被漏診或者誤診。
《專家共識》中寫道,發生在頭面部的帶狀皰疹,容易誤診為偏頭痛、青光眼、中風等疾病,發生在胸部的帶狀皰疹容易誤診為心絞痛、肋間神經痛、胸膜炎等,發生在腹部的帶狀皰疹容易誤診為膽結石、膽囊炎、闌尾炎、胃穿孔等。
常建民介紹,帶狀皰疹發病前三天介入治療,效果最佳。拖的時間越久,抗病毒藥的效果越差,神經痛發生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因此他呼吁患者盡早診斷、盡早治療。
4、打疫苗可預防帶狀皰疹發生
帶狀皰疹尚無特效藥,目前治療以抗病毒、鎮痛等藥物、糖皮質激素等為主。無論國內外,接種疫苗都被認為是預防帶狀皰疹的有效手段。常建民建議,免疫力差的50歲以上的人,或有免疫力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可以考慮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此前報道:國產首款帶狀皰疹疫苗上市
今年1月31日,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長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簡稱百克生物)的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獲批。6月3日起,云南、江西等多地市民陸續可以申請接種該疫苗,只需接種一針。
在此之前,全球范圍內獲批上市的帶狀皰疹疫苗有三種,默沙東的減毒活疫苗Zostavax、葛蘭素史克的重組帶狀皰疹疫苗Shingrix、SK化工的SkyZoster。
美國疾控中心官網介紹,Shingrix疫苗需要打兩針,在50歲~69歲的成年人中,預防帶狀皰疹的有效率高達97%,在7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保護率為91%,接種4年內,疫苗會保持高保護力。相比之下,減毒活疫苗Zostavax對50歲~59歲人群保護率僅有70%。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百克生物常務副總經理兼藥物研究院院長姜春來表示,百克生物獲批的疫苗將適應人群擴齡至40歲,是因為研發團隊注意到,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帶狀皰疹發病率在40歲之后有一個明顯上升。
今年5月,《北京日報》曾調查北京10家醫院的帶狀皰疹疫苗接種情況,帶狀皰疹疫苗在所有疫苗中接種量排名靠后。帶狀皰疹疫苗是二類疫苗,需接種者自費,Shingrix不含注射費,每針1598元,接種完要花費超過3200元。
相比之下,在云南省公共資源交易網顯示,百克生物的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中標價為1379元/支,接種價為1394元/支。不過常建民坦言,即使價格降低到千元,只要是自費,仍會影響中老年人的接種意愿。
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醫生提到,Shingrix接種知情同意書上寫著“中度反應”,流感疫苗多是“輕度”不良反應,部分老人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后,出現發熱、疼痛等相對強烈不良反應,這也“勸退”不少老年人。此外,大眾對帶狀皰疹的認知不夠,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疫苗可打。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張定梅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中老年人需要結合自身身體狀況,在醫生指導下,結合疫苗的適用年齡、接種程序、禁忌證等進行綜合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疫苗。
來源:健康時報、中國新聞周刊、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南京市疾控中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