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龍舟大賽七臨閩都,“龍舟經濟”掀起大浪
文|譚力文
一槳劃過兩千載,滿江龍舟鬧端陽。
重響的擊鼓,激情的吶喊,整齊的劃槳,睽違三年,龍舟競渡的畫面又再次在全國各地上演。闊別三年,中華龍舟大賽也在今年重新揮漿。6月10日-11日,中華龍舟大賽的首站比賽在江蘇鹽城順利舉行,第二站則來到了福建福州。
(資料圖片)
6月20日至22日,作為目前國內級別最高、競技水平最高、獎金總額最高、社會影響力最高的頂級龍舟賽事,中華龍舟大賽來到了福州市倉山區浦下河龍舟池。
據體育大生意了解,2023中華龍舟大賽共吸引了37支中華龍舟大賽標準龍舟隊伍、15支福州傳統龍舟隊伍以及8支邀請龍舟隊伍,一共60支隊伍,近2000名海內外運動員參加。
本站中華龍舟大賽設有職業男子組、職業女子組、精英公開組、青少年男子組、青少年女子組共五個組別,在三天的時間里進行100米、200米、500米直道賽三項比賽。
相信了解龍舟運動的讀者,對這項賽事并不會感到陌生。自2011年創辦以來,中華龍舟大賽先后在全國多地舉辦分站比賽,吸引了海內外眾多龍舟好手參與,成為推動中國龍舟運動發展的重要引擎。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精神內核的蛻變,龍舟運動的發展也早已超出了其本身單純的體育意義,社會、文化乃至經濟效益都依附于這一艘艘龍舟。
“古老”的龍舟賽事,不斷掀起“全新”的浪潮。
“中國龍舟看福州”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龍舟可以稱得上是最能夠代表中國的運動項目之一。龍舟競渡距今已經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在端午佳節之際,各地都在以龍舟賽事為媒介,在全國弘揚各地的傳統文化。
借助舉辦中華龍舟大賽的契機,福州為進一步挖掘龍舟文化,同步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端午文化活動,開展龍舟內河游,將龍舟賽的形式延伸到龍舟馬拉松、龍舟接力、龍舟拔河與龍舟環湖,讓更多市民與游客參與其中,感受內河整治成效和濃濃的端午節日氛圍。
福州,可謂是中華龍舟大賽的“老朋友了”。2023 中華龍舟大賽,是福州第七次舉辦中華龍舟大賽。福州市民不但見證了中華龍舟大賽的成長,還見證了中國龍舟運動的職業化發展。
福建省龍舟協會會長林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福州的競技龍舟的水平,也就是職業俱樂部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福州當地努力推動福州職業龍舟俱樂部的發展。林遠補充道,參加本次賽事的福州長樂匯泉龍舟俱樂部,是近年來福州地區乃至福建省職業水平最高的一支龍舟隊,在全國有一定的知名度。
福州龍舟運動發展如此興盛,與其背后延續多年的龍舟文化密不可分。眾所周知,“閩都”擁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歷史。在這其中,龍舟又占據了非常重要的部分。福州有全國最大的龍舟制造村——方莊村,又稱“龍舟村”。據《福州晚報》報道,方莊村今年的龍舟訂單超過200艘,總產值約600萬元。
除了龍舟制造文化外,福州的龍舟賽事氛圍異常濃厚。據統計,自今年以來福州先后在臺江區光明港、倉山區流花溪、晉安區琴亭湖、閩侯縣旗山湖等水域開展龍舟競速、龍舟拔河、龍舟接力、大學生龍舟賽等形式多樣的龍舟系列賽事活動,積極弘揚傳承福州傳統龍舟文化。
本次體育大生意的福州之行,確實親身感受到當地龍舟文化的興盛和影響力。當筆者乘坐福州地鐵時發現身邊的乘客正在通過手機,觀看中華龍舟大賽的視頻直播。筆者觀察發現,該名乘客觀看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龍舟運動在福州當地的傳播度和影響力,不容小覷。
福州市民通過手機觀看中華龍舟大賽
憑借多年來在弘揚龍舟運動的努力,福州也被授予了“中華龍舟項目推廣貢獻獎城市”的榮譽。2022年7月,福州市政府發文進一步推動龍舟運動發展,提出到2025年龍舟運動競爭力、融合率、參與率顯著提升。完善的龍舟產業鏈,濃厚的龍舟競賽氛圍,再結合福州人民對于龍舟的喜愛,龍舟運動無疑會成為福州的一張城市名片。
在賽后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龍舟協會秘書長何懿表示:“本站中華龍舟大賽正值端午佳節期間舉辦,也是我們福州第七次舉辦中華龍舟大賽,特別是福州當地的傳統龍舟,展現了福建傳統龍舟的獨特的魅力。”
“龍舟經濟”助力促消費
不可否認的的是,競賽表演業是體育產業的核心組成部分,各地市大力舉辦體育賽事,其根本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人流,從而帶動當地周邊產業的經濟增長。因此,熱鬧非凡的龍舟賽事背后,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
近些年,“古老”的龍舟又開始在網絡上火了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又催生了“龍舟經濟”。國內許多地方都以龍舟賽事為核心帶動當地文旅產業發展,龍舟賽事儼然成為當地文旅產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九州大地地大物博,各地的民俗文化眾多。如貴州的黔東南文化、廣東的嶺南文化以及福建的閩南文化等等,各地地方的民俗活動又吸引著不一樣的游客前往“打卡”。
各地不一樣的龍舟賽事和文化,也就相應吸引了不一樣的選手和游客參與。據體育大生意從小紅書和抖音等社交平臺觀察發現,有不少用戶在被這類平臺推送龍舟內容后“圈粉”,他們趁著端午期間去到各地現場欣賞龍舟競渡。
龍舟觀賽這一行為,無形之中會帶動當地餐飲、住宿、交通、娛樂乃至金融和文化等周邊產業,當地的經濟都會因此而受益。這還只是以觀賽為基礎,龍舟賽事還有龍舟制造、賽事訓練以及賽事轉播等多個方面,若統計整個龍舟產業,背后的經濟效益顯然要更具規模。在強調“促消費,擴內需”的當下,“龍舟經濟”的高漲氛圍,無疑能夠成為這其中重要的抓手。
事實上,近些年福州體育產業在“3820”戰略工程指引下,成績逐步顯現。在被確定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的2020—2022年間,福州市體育產業總產出由485.87億元增加至542.59億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提高至7.3%。
而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顯示,至2022年底,福州市共有體育場地27705個,體育場地面積2123.13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63平方米。
接下來,福州將繼續扎實推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工作,將促進體育消費融入福州市實施強省會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在體育消費機制、政策、模式、產品持續突破。
全民體育氛圍高漲
從端午佳節各地如火如荼開展的龍舟賽事,再到熱鬧的“村BA”和“村超”賽事火熱開展,全民體育氛圍再次被徹底“點燃”。
在早前的阿根廷中國行中,這場有梅西參與的頂級賽事極大地刺激了中國體育市場。在賽事期間,梅西和阿根廷的周邊產品銷量迎來了井噴,有效地激活了國內的消費市場。
在梅西離開中國后,輪到以龍舟賽事為代表的群眾廣泛參與的賽事接棒。這類賽事扎根群眾,在下沉市場持續滲透,為各地人民帶來一場場精彩體育活動,激發和調動了大眾體育熱情,同時有效地推動了當地文體旅產業的融合發展,極大地夯實了全民健身和體育強國戰略的根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