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滅亡后,南宋為何還能獨自抗蒙近50年?蒙古內亂太嚴重
北宋滅亡后,南宋為何還能茍活152年之久呢?
我們都知道蒙古戰斗力十分強悍,先后滅掉了40多個國家,但對于疆域實力都遠遠不如北宋的南宋,卻是花了近50年才攻破。那么南宋這些年是如何應對的呢?為何能堅挺近50年?是蒙古人的實力退化?還是南宋的戰斗力被低估了呢?
首先來談談南宋與金朝是如何共處一百多年的。1127年,靖康之變的發生導致了北宋的滅亡。而在這場劫難中,康王趙構幸存了下來,并在臨安登基成為了皇帝,南宋就此建立。
【資料圖】
而金國對此仍不滿足,老是動不動就南征攻打南宋。而南宋在當時與金國的實力相差不大,比如在軍事方面,有著著名的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特別是猛將岳飛,經常打的金國哭爹喊娘。但當時的皇帝宋高宗卻目光短淺,在岳飛多次請求迎回被擄的兩位皇帝時,宋高宗為了個人利益不去搭理,并趁著岳飛等人的勝績,與金國簽訂了“紹興和議”,這也讓兩國平安無事地相處了一段時間。
后來到了宋孝宗時期,開始了“隆興北伐”,但卻沒有獲得好的結果,于是南宋再次與金國簽訂了“停戰協議”。到了1206年,南宋首相堅決抗金,當時的皇帝也支持北伐,所以就有了“開禧北伐”。但由于南宋實力不強,所以這次北伐仍失敗了,最后南宋與金國再次簽訂了嘉定和議。
因此,南宋在與金國共處的一百多年里,基本就是打仗、求和,打仗再求和,于是就這樣勉強平安地存活了一百多年。那么南宋又是如何抵抗住強悍的蒙古的呢?
在金國滅亡后,南宋也明白蒙古人遲早要打自己,于是便主動出擊,決心收復河南,打算與蒙古做長期的對峙。然而,南宋太高估自己了,此戰不僅沒有收復河南,還損失了好幾萬的精兵,給了蒙古出兵侵宋的借口。
于是1235年,蒙古便直接對南宋進行猛攻,由于前面南宋總是北伐失敗,士兵也沒有動力,所以南宋很快便被蒙軍打敗,最慘的是被蒙軍連續屠了兩次城。好在這時候出現了一位猛將,孟珙,他在江陵挫敗蒙古水軍,之后又不斷收復失地,靠著孟珙的奮力抵抗,南宋才勉強穩定了蒙宋開戰時一直戰敗的趨勢。
到了1241年,蒙古大汗窩闊臺病逝,蒙古內部就掀起了一場巨大的汗位之爭,所以這段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大規模攻打南宋,于是南宋有了非常寶貴的調整時間。在這個時間內,猛將孟珙與余玠收復了大量領土。并且還根據川渝的地形,創建了一套十分合理的“山城防御體系”。在這套體系建成后,蒙軍每次攻打南宋幾乎都敗退,所以蒙古軍和宋軍也終于形成對峙的局面。
也許按照這樣的局勢發展下去,宋軍是可以抵抗住蒙古的進擊的。然而宋朝官場總是陷于各種內斗中,為了防止武將勢力過大,皇帝和文官寧愿損失大將,比如宋高宗為了個人利益殺死岳飛,所以在暫時能抵抗住蒙軍后,孟珙和余玠在朝廷的內斗中相繼死去。
當孟珙等大將被朝廷逼死,逼走后,南宋基本沒有太大的實力去對抗蒙古了,后面基本就是一直戰敗,直到蒙古的大漢蒙哥在釣魚城之戰中被打死,蒙古貴族又急著回去爭奪汗位,南宋才在此有了一次喘息的機會。
后來忽必烈統一了蒙古內部,又發起了第三次蒙宋戰爭,南宋此時已無力回天,1279年,隨著幼帝趙昺在陸秀夫背下蹈海而死,南宋終于徹底滅亡。
南宋為何能對抗蒙古近50年呢?首先便是南宋的地理位置好。南宋的區域主要是四川、重慶、湖北以南等地區,這些區域 要么山多,要么水多,攻打起來并不容易。所以在地形上,南宋是占有一定優勢的。
其次便是兩位名將的出現,對于抗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孟珙的奮力抗擊,讓南宋不至于處于一直戰敗的局面。后來孟珙與余玠創建的山城防御體系,更是對抵抗蒙軍有著一定的作用。即使南宋朝廷忙于內斗,這套防御體系也能一直撐著。最關鍵的是, 這套防御體系后來還殺了蒙古的一位大汗,導致蒙古內部又回去爭奪汗位,消耗了幾年時間,這也延續了南宋的生命。
以及蒙古內部汗位爭奪嚴重。蒙古在消滅金國后,自身便陷入了內亂,所以也分不出精力來全力攻打南宋。
最后一場關鍵的戰役,釣魚城之戰,蒙古的大汗蒙哥就是在釣魚城之戰中戰死的。
因此,南宋之所以能存活152年,是因為分為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與金國不相上下地共處了一百多年。第二階段在與蒙古的近50年對戰中,有兩名大將以及著名的釣魚城之戰,極大地延緩了南宋的壽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