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創造了兩個全國之最!
一
濟南,創造了兩個全國記錄。
(資料圖片)
前不久,市政府新聞辦在“濟南市四大主導支柱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領域,濟南是全國最大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基地。
兩個“全國最大”,證明了濟南的實力。在這兩個領域,濟南為什么能領跑全國?
二
先來說說重型汽車。
重型汽車的重量大于3500千克,主要用來運載尺寸和重量超過公路交通法規規定限界的大型貨件,是物流貨運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說濟南的重型汽車產業,就不得不提一個濟南企業,中國重汽。
1930年,濟南汽車制造總廠始建,這是中國重汽的前身。1960年,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八噸載貨汽車,在濟南誕生,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的歷史。濟南,也在中國的造車史上留下了鮮明的一筆。
2018年9月1日,上任中國重汽董事長第一天,譚旭光說了一句話,“用3年時間,讓重汽成為中國商用車第一。”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樣大膽的發言是在吹牛。2018年,中國重汽在重型汽車行業中的排名雖位居前三,但與第一的差距還是很大。
2022年,中國重汽創造了多個第一。
整車銷售24.9萬輛,銷量與市場占有率“雙第一”。重卡銷售15.88萬輛,位居行業第一。全年重卡出口8.9萬輛,出口銷量全國第一,占據中國重卡出口的半壁江山。
再來看特高壓輸變電設備。
中國的特高壓技術很牛,牛到什么程度?目前,全球只有中國掌握特高壓全套核心技術,現在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所使用的國際標準幾乎都是來自中國。成為全國之最,也就意味著國際領先。
山東一直以來就是用電大省,建設特高壓工程勢在必行。
2014年,山東省內全面開工建設特高壓工程,建成的多個特高壓輸電線路從內蒙古、陜西、山西等地,過草原、跨江河,攜清潔電能,直達山東,提供強大的電能。
在特高壓領域,濟南有一個低調的企業,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重汽相比,山東電工電氣要“年輕”一些,成立于2012年,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的直屬產業單位。
特高壓變電站設備組成復雜、技術難點多,運維難度大。山東電工電氣掌握的特高壓設備設計、生產、工藝、驗證等核心技術,對“外電入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山東電工電氣雖然低調,但實力不俗,參與了中國特高壓電網建設,擁有世界上單廠產能最大的變壓器及電抗器生產制造基地,年產能1.85億千伏安以上,是國內最大的特高壓設備供應商之一。
中國重汽、山東電工電氣,是濟南成為全國之最的底氣。
擁有全國最大的基地,就意味能夠在產業鏈上做“大文章”,打造更多產業園、產業集群。
比如,總投資1535億元的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19億元,重卡一期已累計生產整車1萬余輛;智能網聯重卡、凱傲叉車、安道拓3個項目已經投產,2022年實現產值23億元,11個配套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三
濟南有四大主導產業,分別是: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規模超5800億元)、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規模達4000億元)、生物醫藥與大健康(規模達2039.8億元)、精品鋼與先進材料(規模達2160億元)。
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在四大主導產業中,規模位居第二,位置重要。更為關鍵的是,前景廣闊。
在濟南發布的關于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的信息中,我看到了兩個趨勢。
第一,未來3年,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2022年,全市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級。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提出,力爭到2025年,讓產業規模達到7000億級。三年時間,從4000億到7000億,這是一個很大的目標,對年增速要求也很高。當然,濟南敢提出這么大的目標,一定是有底氣的。
底氣在哪里?接著說第二個趨勢:濟南的新能源汽車開始發力。今年上半年,濟南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8%,充電樁、鋰離子電池分別增長82.4%、73.4%,增速相當驚人。充電樁、鋰離子電池的增長,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2020年,濟南與吉利升級合作,引入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位于高新區的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車項目總投資112億元,計劃年產純電動乘用車10萬輛。
2021年,濟南與比亞迪簽署全方位合作協議,宣布在新能源動力電池、半導體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同年12月底,比亞迪在起步區打造新能源汽車工業園,總投資約150億元。
前不久,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濟南起步區下線,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取得這一成績的車企。
上個月,比亞迪在濟南“加倉”,拿下了起步區156萬余平方米約2343.4畝的工業用地,有消息稱,比亞迪此次拿地是用于三期項目建設。
按照比亞迪原來的規劃,濟南基地的整車年產量在30萬輛左右。比亞迪在濟南的“地盤”再次擴大,意味著起步區下半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將創新高。
乘用車領域,按比亞迪和吉利原有的產能規劃,今年可達產四五十萬輛,比亞迪加碼后,兩家車企全面發力,這一數字還將擴大。
《濟南市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推廣應用行動計劃(2022-2025年)(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底,濟南將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
隨著一輛輛新能源汽車的下線,這一目標已經不再遙遠。
汽車制造被稱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新能源汽車是當下汽車市場的新“風口”。濟南曾經錯過了燃油車時代,但這一次,濟南抓住了新能源汽車這一風口。
除了新能源汽車,濟南還將集中攻堅新能源裝備、高端數控機床與機器人等標志性產業鏈群。
從4000億到7000億,濟南只給自己留了3年時間,這是壓力,更是信心。
加油濟南,跑起來就別停下!(來源:觀濟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