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師節,聚焦“擎燈人”——咱河北有所“全國首家鄉村醫師學院”
致敬中國醫師: 走近“擎燈人”
“用老師在培訓班上講的中醫知識,我調理好了一位多年的慢性胃炎患者,感謝鄉村醫師學院對我們鄉村醫生的幫助!”8月15日,保定市順平縣蒲陽鎮西堯城村鄉村醫生趙磊激動地向培訓教師——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中醫科醫生劉二軍發送了一條感謝信息。
(資料圖)
趙磊口中的這家鄉村醫師學院,是2016年由河北醫科大學成立的全國首家鄉村醫師學院。七年間,鄉村醫師學院的500多名醫師在服務社會、服務基層衛生事業的道路上,讓“擎燈”精神照亮廣袤鄉村,提升了17萬名基層衛生人員的各項技能。在“8.19”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走近這群可敬可愛的“擎燈人”。
輸血造血并舉, 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
“成為一名鄉村醫生,可以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看病。”趙磊說,他的外祖父也是一名鄉村醫生,從小耳濡目染,在心中埋下了立志從醫的種子。2004年從醫學院畢業后,他就回到家鄉成為一名鄉村醫生。
“在衛生室看病是首診,鄉親們在這里能看好病,就不用再去其他醫院奔波了。”日前,趙磊告訴記者,能夠幫助鄉親們減輕痛苦、緩解癥狀,他很欣慰,但是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鄉村醫生,自己還有好多知識要學習。而2023年3月河北醫科大學鄉村醫師學院舉辦的線下培訓班,對于他來說就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提升機會。
同樣受益鄉村醫師學院培訓的還有“張家口執業能力提升培訓”微信群里的鄉村醫生們。
“終于考過了,感謝河北醫大的各位老師在執考路上助我們一臂之力!”“技能實操訓練非常重要,這次能通過考試,真得好好感謝醫大的各位老師!”……
2021年10月20日一大早,鄉村醫師學院負責人的手機里“張家口執業能力提升培訓”微信群里丁零丁零響個不停。
以冬奧會為契機,河北醫科大學和張家口市衛健委在提升張家口基層衛生服務能力上下足了工夫。鄉村醫師學院在了解到鄉村醫生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不高等問題后,面向張家口市的基層醫務人員、衛生管理人員和公共衛生人員,率先開展執業能力提升培訓,幫助鄉村醫生通過資格考試。
除了助力冬奧,近年來鄉村醫師學院還堅持支持雄安、積極精準援疆,在醫療能力提升需求強烈、區域覆蓋帶動能力強的地域,先后設立了9個培訓基地,統一掛牌、統一標準、統一規范化管理。
成立7年來,鄉村醫師學院師資人員行程近10萬公里,舉辦各類基層衛生培訓74期,面授基層衛生人員萬余人,800多部醫學視頻課件全部免費開放,200多萬人次通過網絡平臺學習。
注重人文關懷,將醫學人文教育融入其中
鄉村醫生,不僅僅是醫生,還是基層百姓的健康“守門人”。河北醫科大學鄉村醫師學院院長齊向北說,跟城市大醫院的醫生看病略有不同,在農村看病需要更關注人情。因此,每次培訓班的“開班第一課”,他們都會安排一堂醫學人文教育課。
“除醫學專業能力外,鄉村醫生還需要提升哪些能力?”2023年5月,在“河北醫科大學保定鄉村醫生能力提升學習班”上,當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趙彩彥拋出這一話題后,引發了現場學員的熱烈討論。
來自阜平縣平陽村的鄉村醫生馬越坦言,一些醫患溝通問題在農村確實比較普遍,學習“深造”后的她,也明白了行醫不僅要給老鄉看好病,還要讓老鄉好看病。
課堂上的收獲,讓馬越跟村里一位20多歲的精神障礙患者小娣的關系“更上一層樓”。兒時的一場高燒,讓小娣的大腦發育水平停留在了十歲。“之前去隨訪,她一直都不愿配合,很抵觸,”馬越說,“如今每次隨訪第一件事兒就是抱抱她,她心里不抵觸,病也就容易看了。”
“為了掌握鄉村醫生的實際困難和迫切需求,鄉村醫師學院的醫師們常年奔赴基層一線。”齊向北說,以如何更好地進行醫患溝通為例,他們不僅要一次次實地調研村衛生室的情況,還要傾聽鄉村醫生的真實感受。他們會一遍遍囑咐老師們,授課對象是基層衛生人員,講課內容要結合實際,難度要適中。
據介紹,為了將總結的實踐經驗形成理論知識,再讓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到實踐當中去,在給鄉村醫生培訓的具體課程設置上,內容涵蓋醫學人文、常見病與多發病、合理用藥、急診與急救、臨床實踐技能、公共衛生服務等內容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同時,還以發病癥狀為主線,分專題圍繞病因、初步診斷和處理辦法等內容,編寫適應鄉村醫生需要的新型實用培訓教材。
無私為民辦學,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如何做好一名鄉村醫師學院的培訓老師?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作為鄉村醫師學院的授課老師,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大內科主任、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二科主任袁雅冬表示,應該秉持一種為了百姓和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拼盡全力、做到極致的醫學精神。
袁雅冬說,作為河北省呼吸病學帶頭人,她在基層走訪時發現,在一些山區偏遠地帶,很多自然村是沒有衛生室的,更別提執業醫師了。“老百姓生病了,小病小痛常常忍著,拖到大病時,往往就得去大醫院,但又舍不得花錢。”多年的基層走訪,令她深感基層醫療資源匱乏之痛。
近年來,隨著鄉村醫師學院的成立,袁雅冬也見證了基層醫療的可喜變化,“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全省常見病、多發病縣域就診率達90%以上,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在基層就診看病。鄉村醫師學院真正地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促進全民健康,重點在農村。河北省優質衛生資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在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平衡之間的矛盾還較為突出。
為切實提升鄉村醫生隊伍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2016年河北醫科大學統籌全校系統教育教學資源,成立全國首家鄉村醫師學院。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學院發展,堅持頂層設計,成立鄉村醫師學院院務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謀劃學院科學發展,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穩步推進。學院成立七年來,秉承“擎燈”精神,大力培育健康“守門人”,免費為鄉村醫師提供適宜培訓,提升鄉村醫生的醫療服務能力。
“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培訓是第一抓手,而培訓就需要有師資。”齊向北坦言,因為是公益教學,所以開始征集師資時,他們心里有些沒底兒,但沒想到的是,當面向學校各直屬醫院發出師資征集信息后,僅用一周時間,就有來自學校各直屬三甲醫院的500余人報名參加,其中高級職稱人員占70%。
截至目前,鄉村醫師學院已先后深入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等地進行義務培訓,與雄安新區、張家口、邢臺、保定、湖北神農架、新疆鐵門關、內蒙古奈曼旗等地簽訂培訓協議并設立培訓基地,為當地留下了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學院名片:
河北醫科大學鄉村醫師學院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致力于鄉村醫生培訓工作、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教育學院。成立7年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74期,現場培訓學員萬余名;與此同時,通過“現場面授+遠程直播”“實操理論+基地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全省基層醫療單位培養了17萬名衛生人員。
目前,學院擁有500多人師資團隊,建有9個培訓基地,錄制視頻課件800多個;還建立了鄉村醫師學院網站和微信服務號,網站點擊量達300萬人次,微信12萬人關注,并自主研發“河北鄉醫”APP,覆蓋全省基層衛生人員。《讓“擎燈”精神照亮貧困地區》成功入選全國教育扶貧典型案例。河北醫科大學鄉村醫師學院醫療惠民服務項目獲評2021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示范項目。(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張欣媛 檀亞楠 李珂)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舉行分組討論審議 堅定信心 牢記使命 躬身入局 奮勇爭先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鄭州實踐作出積極貢獻
8月18日,按照會議安排,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舉行分組討論審議,與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