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人口大國,印度為何能養活14億人?分別給中俄上了一課
根據聯合國統計,印度人口達到了14.258億人,超越中國成為了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然而印度的經濟體量卻還不到中國的五分之一,糧食產量更是不足中國的一半。那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是如何養活全國超14億人口的呢?
印度是如何養活十四億人的
【資料圖】
要想過得好,還是要有錢,印度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使出了種種手段搞錢,簡單概括就是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對象則是除印度以外的所有國家,包括印度所依賴的美國也深受其害。印度的人口眾多,許多國家的企業都想要利用這些廉價勞動力,從而占據印度龐大的市場,然而卻沒想到成了印度的“韭菜”。
“坑”
首先來說說坑,人們常常對在印度的外企調侃,印度掙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就拿目前,全球最大的移動通訊網絡公司之一的沃達豐為例,在22個國家都擁有和運營網絡,印度當然也不例外,早在2007年沃達豐收購了李嘉誠的CPG投資公司,因為印度企業持有該投資公司67%的股權,也算是進入了印度市場。
但一切還沒有正式開始,印度稅務部門卻先上門表示:雖然是國外交易,但資產在印度,就要追繳轉讓所得稅,還有罰款,共計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0億。沃達豐當然不愿意選擇上訴,雖然后續上訴成功,但印度稅務部門卻連夜修改《所得稅法》,專門針對沃達豐征收追溯稅,在原來26億美元的基礎上提高到了51億美元,約合366.76億人民幣。
我國三大國產品牌手機也沒有幸免,小米、OPPO、VIVO分別被罰53.9億、38.5億、27.7億,甚至你絕對想不到印度對小米的罰款理由,竟然是繳納專利費涉嫌洗錢,要知道,小米印度子公司向美國芯片公司高通集團,支付特權專利費用是經過法律協議的合法商業程序,但印度上訴機構依然認可了此行為并對小米罰款。
還有俄羅斯也遭遇了印度“坑”行為,受俄烏沖突影響,俄羅斯只能將石油低價出售給印度,結賬貨幣也選用為盧比,但由于俄羅斯受到了西方經濟制裁,這筆龐大的盧比無法兌換成美元或歐元,為了消耗盧比俄羅斯只能不斷從印度進口商品。
然而印度卻借著擔心西方打壓為借口,不再大量出口商品給俄羅斯,直接導致俄羅斯握著錢卻花不出去,印度這些行為也給中俄兩國上了一課。
“騙”
接著就是騙,主要針對是美國,因為美國稅務機制特別復雜,需要本人自己上報繳稅,甚至還有專門催收稅務的機構,印度人就會冒充這些人員進行詐騙,然后會告知其嚴重的后果需要打錢補稅,甚至還催生了專業的詐騙公司專門進行培訓,再加上印度政府對此也沒有什么措施進行解決,導致這些詐騙公司在其他國家也建立了勢力,屢禁不止。
“賴”
還有就是賴,截止到2022年6月,印度外債總額達到了6171億美元,對多個國家也有不少欠債行為,因此印度也曾被57個國家聯合催債金額高達130億美元,這種屢屢失信的行為讓不少國家對印度,開始實行“先付款后發貨”的交易模式。
僑匯
最后就僑匯,即海外華僑華人給國內親友的匯款,也是國家外匯的穩定來源,印度作為全球第一僑匯大國,早在2018年。印度僑匯收入就達到了786億美元,到了2022年,僑匯更是超過了1000億美元。
并根據國際移民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印度有近1800萬人生活在國外,尤其是印度富裕人口,為了避稅保值,為后代考慮等原因開始大量移民,僅2022年印度就有近8000名富豪選擇移民,還有大量印度海外勞務大軍在國外賺錢,然后匯錢養親。
但不得不說,印度的部分行為就像是“狼來了”,只會不斷失去國際市場的信任最終自食其果,大家覺得呢?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移卡(09923.HK)公布中期業績:收入20.62億元同比增長25.60%,一站式支付服務GPV及活躍支付服務商戶數目均增長
格隆匯8月24日丨移卡(09923 HK)公布中期業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