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文本實驗室“淘詞計劃”首個成果在穗發布
(資料圖)
中新網廣州8月18日電 (郭軍 吳善基 王辰月)2023年南國書香節暨羊城書展18日在廣州開幕。期間,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淘詞十碼——語言里的中國》舉行首發式。據介紹,該書是暨南大學文本實驗室成立以來開展的“淘詞計劃”的第一個成果。
新書《淘詞十碼——語言里的中國》在2023年南國書香節首發。吳善基 攝
據悉,2021年12月2日,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時間網絡、淘寶教育合作成立暨南大學文本實驗室,致力于新商業文明、新消費模式、新文本研究。該實驗室的“淘詞計劃”同時啟動。《淘詞十碼——語言里的中國》立足于商業消費數據文本分析,以通融的視野對待各個領域的現有成果,從詞的秩序看社會的秩序,在詞的變化中探究時空的發展。
“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淘詞計劃在浩瀚的語言世界里‘淘’了十個冒著熱氣的術語——‘碼’‘隔’‘商’‘虛’‘留’‘卷’‘詐’‘社’‘代’和‘容’,從而幫助我們在術語的維度上發現、識別、梳理、洞悉時代脈搏。”著名視覺修辭學專家、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劉濤說:“在‘碼’那里,我們得以窺視時代前行的尺度;在‘虛’那里,我們有理由想象一種生活方式;在‘卷’那里,我們不得不追問生命應有的內涵。”
劉濤指出,淘詞計劃的意義在于,不僅提供了一個由術語組建的話語網絡,還提供了一種方法論意義上的認識之道。淘詞計劃以術語為關注對象,開啟了一場社會實驗。
《淘詞十碼——語言里的中國》首發式上,劉濤探討了術語與思維、術語與話語以及術語與安全的關系,并就網絡空間術語安全問題發出倡議,呼吁學者從國家戰略層面出發來審視術語安全的現實處境。
《淘詞十碼——語言里的中國》一書的作者之一、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暨南大學文本實驗室主任曹軻說:“我們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語言是有生命的。文本就是內容,文本就是理念,文本就是歷史與現實,文本就是行動與思考。文本的秩序就是世界的秩序、事物的秩序。”
《淘詞十碼——語言里的中國》新書首發式在2023年南國書香節舉行。吳善基 攝
首發式上,曹軻與劉濤就“ChatGPT引爆的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對文本研究、文化傳播、文明傳承的影響”展開了熱烈討論。(完)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海報丨首個“全國生態日” 一組數據帶你看美麗江津新畫卷
視界網www cbg cn(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