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固鎮深耕肉雞全產業鏈寫活“畜頭肉尾”文章
十年前,安徽省固鎮縣錨定肉雞產業標準化規模養殖目標,按下了“億只肉雞產業化項目”啟動鍵。十年間,固鎮不斷挖掘產業全鏈條增值潛力,通過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創新養殖經營模式、建設標準化商品雞場、延長肉雞產業鏈條等一系列舉措,寫活了肉雞產業“畜頭肉尾”的大文章。
眼下,全縣肉雞養殖規模達到8000萬羽以上,全產業鏈產值近41.3億元,同比增長了33.57%,億只肉雞產業化項目建設基本完成,固鎮被評為安徽省“一縣一業(特)”肉雞全產業鏈示范縣,肉雞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資料圖】
政策持續發力 挖掘肉雞產業潛力
2013年,固鎮縣開始實施億只肉雞產業化項目,肉雞養殖戶們的“春天”來了。
這一年,在大成食品上班的周功強看到了肉雞產業發展的前景,辭職創立了立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當初建廠的時候,政府幫助合作社在農商銀行融資了700萬元,相當于在起跑的時候推了我們一把。”說起10年前的創業經歷,周功強仍歷歷在目。
《固鎮縣億只肉雞養殖產業化項目實施方案》從購機補貼、貸款貼息、基礎設施補助、養殖補貼、保險基金、融資支持、土地流轉、養殖用電八個方面給予肉雞養殖者政策扶持。
在政策扶持下,立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購買的40套料機享受了35%農機購機補貼,建設的堆糞場享受了60%的建設資金補貼……經過10年的發展,立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可年出欄白羽肉雞150萬羽,實現年產值3700余萬元。
“授人魚,還要授人以漁。”固鎮縣實行標準化商品雞場建設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選址、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的“五統一”模式,建設了28個年出欄120萬只以上的標準化商品雞場,全面推廣立體籠養技術。
在固鎮縣陽光禽業專業合作社的雞舍內,兩層雞籠上下疊放,每層雞籠下方都安裝了傳輸皮帶,落在皮帶上的雞糞會定時進行回收裝車,做到雞、糞分離。
“較之前的地面平養,立體式籠養的養殖模式可以提高近三分之一的養殖量。”陽光禽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靜表示,目前,合作社的20個雞舍全部從地面平養,改造成了立體式籠養,這種養殖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養殖量,通過傳輸皮帶自動清糞,還可以改善雞舍環境,提高肉雞存活率,通過節省養殖成本,每只雞平均可以提高1.5元的利潤。
寫活“畜頭肉尾”文章“孵”出肉雞全產業鏈
每年有2000多萬羽肉雞從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孵化出殼,在經歷40多天的養殖周期后,它們會被深精加工成260種不同類型的生鮮品、226種不同類型的熟食品。
蚌埠大成有限公司是大成集團在固鎮縣投資的大型農業產業化“肉雞一條龍”項目,項目在固鎮構建起了集育種研發、雛雞孵化、契約養殖、飼料研發、飼料加工、電宰加工、食品開發、食品深加工于一體的全食品產業鏈。2022年,大成食品實現總營收25億元,納稅2300萬元。
“我們公司現在擁有自己的肉雞屠宰場、飼料廠、孵化場和食品加工廠。”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經理付云霞說,就拿一只雞腿來說,以往的大分割產品已經毫無競爭力,在大成食品屠宰場,雞腿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被精加工為長、寬、厚各不相同的規格產品,食品加工廠對其進行深加工后再售向市場,產業鏈越長,價值鏈也就越高。
去年,大成集團在固鎮縣投資建設大成食品二期項目,總投資額達10余億元。建設年加工60萬噸的飼料加工廠、年產5.5萬套種雞場、日屠宰27萬只肉雞及1.8萬噸肉類加工項目的肉雞屠宰場、年加工熟食4.6萬噸的食品加工廠。
“二期項目建成后,公司還將在深加工的基礎上進行預制菜和中央廚房的探索,售向國內的大型商超、學校、快餐店等,肉雞產業鏈將再次延長,以鮮食廠為龍頭,構建集畜牧養殖、蔬菜種植、智能生產為一體的“鮮食”產業集群。”付云霞說。
目前,大成食品二期項目種雞場已正式投產,飼料加工廠正在進行試生產,熟食加工和肉雞屠宰廠將于9月陸續正式投產,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實現產值不低于80億元。
從延長肉雞產業鏈到打通生態循環農業,固鎮在雞糞處理上找到突破口。
站在固鎮縣陽光禽業專業合作社的雞糞發酵車間,熱浪撲面而來,正在腐熟的雞糞有機肥溫度可以達到70多度。從前被養殖戶直接“扔掉”的雞糞,在這里成了致富的新路子。
“經過45天到60天的高溫發酵,可以有效殺滅雞糞中的病原微生物、蟲卵等,同時減少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對環境的污染。”田靜說,他的合作社每年可以出欄白羽肉雞500萬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雞糞經過深加工,又可以形成一筆額外的收入。
添加農作物秸稈和優質活性菌的雞糞,經過發酵、翻拋、陳化等流程可以直接在土地上施用。“懷遠石榴、長豐草莓、五河百畝葡萄園……用的都是我們的雞糞有機肥。”田靜自豪地說,目前合作社可年產1萬噸的標準雞糞有機肥,年產值可以達到520萬元。
“產業鏈”嵌入“振興鏈” 龍頭帶動農戶共奔致富路
“我們就負責肉雞養殖就行了,而且飼料、雞苗、收購等價格都是比較穩定的,不受市場周期影響,我們也敢放手干。”周功強看著雞籠里的雛雞表示,等到這些雞可以出欄的時候,大成食品會進行統一收購,不用愁銷路。
固鎮縣創新經營模式,以大成食品為龍頭,采取“公司農戶”的形式,實行統一提供雞苗、統一提供飼料、統一提供疫苗藥品、統一管理、統一回收毛雞的“五統一”養殖經營模式,不但保障了肉雞質量,而且降低了養殖戶所承擔的風險。
在固鎮縣,采用“公司+農戶”養殖經營模式的不止大成食品一家企業。“我的8個雞舍,每年可出欄150萬羽毛雞,一部分會直接售向市場,大部分會被合作社和桂柳食品統一收購。”肉雞養殖大戶田朝峰說。
蚌埠桂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建設面積7萬平方米,毛雞月存欄量150萬羽左右,公司的13戶肉雞直供戶毛雞月存欄量達110萬羽。“通過對農戶提供統一雞苗、管理等五項服務,農戶們養得安心,我們收購時也比較放心。”蚌埠桂柳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東河說。
付云霞表示,隨著大成食品和農戶的合作關系日益密切,公司在“五統一”的基礎上做到了實行統一供雛、統一供料、統一用藥、統一免疫、統一指導、統一抓雞、統一回收、統一清洗、統一消毒、統一污糞處理的“十統一”經營模式。
肉雞產業發展帶動就業,也拓寬了當地群眾的致富路。“我在陽光禽業合作社工作6年了,在種地之余,每個月還能拿到6000多塊錢。”張晨是固鎮縣任橋鎮人,肉雞飼養員的工作讓他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他說,在陽光禽業合作社還有30多個像他一樣通過就業實現增收的工作者。
在“公司+農戶”養殖經營模式的助力下,全縣肉雞養殖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22年全縣肉雞養殖數量占全縣家禽養殖總量的80%,全縣規模化肉雞養殖場達35個。
固鎮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吳曉悠表示,下一步,固鎮縣將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契機,提升肉雞產業高質量發展能力,加快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圍繞“億只肉雞產業化項目”完善產業鏈條,補齊產業短板,不斷推進肉雞產業“三鏈聯通”,寫好“畜頭肉尾”大文章。(記者 吳昊 通訊員 尤靖文 凌義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