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國虛擬電廠投資規模800億元
今年以來,多地虛擬電廠建設提速。海南省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日前在??谂e行授牌及首批虛擬電廠上線儀式,這也是國內首家省級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業內人士表示,國內電力市場將持續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可靈活調度的電力資源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加,預計2025年我國虛擬電廠投資規模有望達到800億元。
(資料圖片)
2025年我國虛擬電廠投資規模800億元
海南省虛擬電廠管理中心設在南方電網海南電網公司,該中心在海南省發改委的指導下,建立海南省虛擬電廠管理平臺,與負荷聚集商運營平臺對接,目前接入了海南省內127個充換電站、5個分布式光伏站、1個儲能站和部分中央空調等分布式資源,形成規模約50萬千瓦,接近大型發電廠的裝機容量。
資料顯示,虛擬電廠作為一套能源協調管理系統,具有與電廠類似的功能,可以聚合和控制一種或多種處于不同空間的分布式能源資源,實現自主協調優化控制,助力電力系統穩定,并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和需求側響應,獲取用電收益。
今年以來,多地虛擬電廠建設正不斷提速。7月,南方電網宣布,我國首個區域級虛擬電廠投入運行。該平臺聚合廣東、廣西區域內新型儲能、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分布式光伏、非生產性空調、風光儲充微電網等各類分布式資源,聚合分布式資源規模10751兆瓦,其中可調節能力1532兆瓦,相當于投產7座220千伏變電站。
6月,深圳虛擬電廠管理平臺2.0升級版上線試運行。該版本除全量接入了“電力充儲放一張網”的資源外,還涵蓋建筑樓宇、蓄冰站、工業園區等資源,規模達150萬千瓦,實時調控能力超30萬千瓦。
5月,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發布《虛擬電廠建設工作方案(試行)》。方案提出,要構建虛擬電廠管理機制,建設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聚合分布式電源、儲能與可調節負荷等資源,打造虛擬電廠示范工程。
虛擬電廠本質上是一套軟件平臺系統,可將分布式電源、分布式儲能和需求側柔性負荷進行聚合,加入電網調度。該技術目前處于早期階段,以負荷側資源調節為主,還處于應用模式的第一階段——邀約型,主要服務于需求響應,開展需求側管理。
2023虛擬電廠技術布局情況與投資前景
5月25日電,近日,一些地區開始進入酷暑高溫天氣,用電量出現不同程度攀升,各電企正加緊備戰迎峰度夏工作。虛擬電廠作為一種可智慧調度電力平衡的集成信息技術構想,再次被市場關注。
多家電企回應市場關切的相關業務布局情況,表示將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建設方案。專家認為,目前虛擬電廠建設雖尚處早期階段,但這一概念給了電企探索空間,以進一步優化電網的配電平衡與效率。
隨著夏季用電高峰來臨,多地用電需求量達到歷史峰值。據國家能源局消息,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69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3%。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4814億千瓦時,占比69.76%,同比增長7.6%。
面對用電高峰,發電系統中,傳統發電和清潔發電相互搭配,在解決效率化問題上不斷探索。
虛擬電廠是解決電網負荷的最具經濟性的選項之一。東吳證券研報稱,根據國家電網測算,通過火電廠實現電力系統削峰填谷,滿足5%的峰值負荷需要投資4000億元,而通過虛擬電廠僅需投資500億至600億元,虛擬電廠的成本僅為火電廠的八分之一至七分之一。
目前來看,已有多家電力上市公司結合自身優勢和利用設備設施,積極探索構建形成完整的虛擬電廠整體解決方案,滿足多場景下虛擬電廠、源網荷儲協同互動、負荷聚合商需求側響應平臺等應用需求。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國內電力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據國家能源局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2023年正常氣候情況下,夏季全國最高用電負荷約為13.7億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萬千瓦,如果出現長時段大范圍極端高溫天氣,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億千瓦。
能源局預計今年全國最大的電力負荷將比去年有較大增長,我國電力供應將呈現緊平衡的狀態。國盛證券張津銘分析指出,迎峰度夏將至,我國用電需求也持續攀升,電力供需仍呈現偏緊格局,電力保供仍是重要主題,看好火電盈利修復在即。
據預測,黑色金屬行業將保持平穩運行態勢,行業用電量616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2%;有色金屬行業將持續穩定運行,總體呈現“前低后高”態勢,行業用電量715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8%;化工產業供需兩端有所好轉,總體呈現穩中向好態勢,行業用電量562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3%;建材行業運行有望企穩,但改善空間有限,行業用電量411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5%。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為電力需求增長提供有力支撐。預計2023年在運5G基站同比多增60%,全年新增電量有望超過400億千瓦時;數據中心在用規模達到700萬機架,全年新增電量有望超過1500億千瓦時;電動汽車規模有望突破2000萬輛大關,全年新增電量增長超過50%,約為460億千瓦時。
氣候氣象方面,2023年夏季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但綜合強度或不及2022年。預計度夏期間全國降溫負荷最大約為4.6億千瓦,降溫電量約為3545億千瓦時。2023年冬季出現階段性強降溫過程概率較大。預計冬季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過程,造成短時電力需求超預期增長。
一次能源方面,預計2023年煤炭消費量比上年增長1%左右。綜合來看,煤炭供應增速與需求增速持平,供需基本平衡。疊加煤價調控相關政策要求,預計2023年煤價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內,將對煤電保障供應形成有力支撐。
今年全國電力供需將呈緊平衡態勢
從宏觀經濟來看,今年一季度我國逐漸擺脫疫情影響,生產和需求逐步改善,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從用電量來看,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6%,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國網能源研究院當天發布的《2023中國電力供需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到,結合宏觀、中觀、微觀視角下影響電力供需的因素看,疫情防控優化、經濟恢復向好、氣溫正常偏高等成為支撐用電較快增長的有利條件,預計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約為9.25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左右。分季度看,受2022年基數影響,第二、第四季度用電增速將顯著高于第一、第三季度用電增速。分部門看,預計第二、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較上年顯著反彈,第二產業重新成為拉動用電增長的主要動力。
國家電網副總工程師兼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歐陽昌裕表示,預計今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8.4億千瓦左右,同比增長10.8%,火電比重將首次低于50%?!叭珖娏┬璩尸F緊平衡態勢,局地用電高峰期間有缺口,夏冬保電不輕松,政企協同能取勝。”
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長鄭海峰表示,今年華北、華東、華中、西南電網區域電力供需緊張,其他電網區域電力供需偏緊或基本平衡。華北、華東、華中、西南電網區域部分省份通過采取需求響應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電力供需緊張態勢,但是若出現燃料供應不足、極端天氣等情況,用電高峰時段電力缺口將進一步擴大。
今年夏冬“雙高峰”特征顯著
與會專家認為,氣候氣象因素對電力供需影響愈來愈大。尤其去年迎峰度夏期間,川渝地區遭受罕見的高溫干旱天氣,電力空前緊缺,首次在汛期出現電力電量雙缺現象,電力保供面臨最長時間、最高溫度、最少來水和最大負荷的“四最”挑戰。
為更好研究電力供需,國網能源研究院和國家氣候中心今年簽訂合作協議,建立月、季、年氣候預測以及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氣象災害預估等關鍵節點的及時信息交換機制,共同研判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以及突發災害下的能源電力保供風險,共同發布能源電力安全風險預測預警。
除了做精預警監測,歐陽昌裕表示,在一次能源供應環節,繼續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動煤炭穩產增產,加強電煤中長期合同簽約履約監管,充分挖掘潛力,積極推動天然氣增儲增產,著力穩定能源價格,歸納起來就是保價、保量、保運。在發電環節,嚴格機組涉網管理考核,提升機組發電能力,做好水電和新能源發電預測。在輸電環節,加強全網統一調度管理,發揮大電網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優勢,度夏前確保中長期交易足額購電。
《2023-2028年國內電力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