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政產研赴浙江交流研修 解碼數字經濟共謀未來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杭州8月14日電(奚金燕 周迪)“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浙江是我中國之行的第一站。在這里似乎只需要一臺手機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比如,用手機掃一掃,就能隨時隨地騎到自行車,即使待在酒店里,也能通過點外賣吃到外面的食物。我想這是為什么我們要來到這里看一看的原因之一。”14日,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支付網關提供商ayoconnect負責人Rey Sihotang告訴記者,其對浙江數字經濟發展充滿興趣,期待能在“浙”里學習到更多數字支付領域的經驗。
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研修班開幕式現場。主辦方 供圖8月14日,由浙江大學主辦、浙江(浙江大學)國際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CiSDG)承辦的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研修班在浙江大學開幕,來自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六個東盟成員國的政府主管部門、產業界和學術界領軍人才等50余人參與研修。
當下,數字經濟已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中國和東盟正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建設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總干事吳忠表示,數字經濟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此次研修班學員來自東盟各國家政府部門、學校、醫療衛生、企業等領域,交流內容涵蓋城市管理、社會管理、醫療教育等多方面,希望以此次交流為契機,搭建起各方合作的新橋梁。
浙江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先行省份,20年來,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浙江開啟了一系列數字變革實踐。浙江省經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厲敏介紹,多年來,浙江加快推動數字核心技術攻關,聚力產業能級、數字賦能、數據價值及創新生態躍升,數字安防、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飛速發展,涌現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網易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全球知名企業;與此同時,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直播電商、數字支付、數字文旅、無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領跑全國。
此次在浙江開辦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研修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浙江(浙江大學)國際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貢森介紹,研修活動以課堂教學+現場教學及體驗和分享的方式進行,充分考慮浙江與東盟成員國產業基礎的契合度,最終遴選出服裝、旅游等產業的龍頭企業,及全球規模最大的數字經濟專業市場——義烏,作為項目的現場教學基地。
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研修班開幕式上,來自東盟成員國的學員正在提問。主辦方 供圖浙江大學副校長何蓮珍表示,東盟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浙江擁有豐富的數字經濟發展經驗,雙方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數字技術創新、數字貿易、城市數字治理以及數字人才培育等領域加強合作,在數字經濟發展道路上共謀發展、共贏未來。
開幕式后,項目首席專家、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馬述忠給學員作課程介紹,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主講第一課《全球數字經濟開放與規則體系構建》。
據悉,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發展交流合作項目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開辦共9期研修班,組織針對特定國家的國別班,以及針對政、產、學、研等不同界別的專門研修班。在研修班項目之外,該計劃還將依托浙江大學設立中國—東盟數字經濟訪問學者項目和碩士學位教育項目。(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