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刷屏背后:內卷之外,中國汽車的新解法
作者/方輝
1
(資料圖片)
近日,在中國汽車界出現了較為罕見的一幕。
在比亞迪舉行的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慶祝活動現場,擺放了13輛友商的新能源汽車,既有傳統廠商的紅旗 E-HS9、東風嵐圖追光、長城哈弗梟龍 MAX,也有新勢力的蔚來 ES8、小鵬 G6與理想 L9。
在活動發布會的現場演講中,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除了回顧比亞迪的艱難發展歷程,還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同行企業表示感謝,最終王傳福在發布會尾聲,以一句擲地有聲的“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結尾。
在活動當天,比亞迪汽車的官方微博與官方視頻號也分別發布了一條名為《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短視頻,比亞迪在這個視頻中再次向中國汽車同行致敬,并創造性的提出了“中國汽車品牌”是一個品牌整體的概念。
比亞迪汽車的這個視頻極為振奮人心。其一方面讓中國消費者看到了中國自主汽車產業的集體崛起,同時也讓大眾看到了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導者的胸懷與格局。視頻一經發布,便在社交平臺獲得廣泛傳播。其中微信視頻號的點贊數量、在看數量與轉發數量均超過 10 萬。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發布的相關視頻獲得一汽紅旗、廣汽埃安旗下昊鉑、小鵬汽車、阿維塔、深藍汽車、奇瑞汽車、嵐圖汽車、廣汽埃安、理想汽車與蔚來汽車等多家車企的響應和祝福。
例如,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發文致敬比亞迪,并表示:為這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開創者鼓掌!為每一位新能源時代的參與者點贊!大好時代,一路同行!
小鵬汽車 CEO、董事長何小鵬發文稱:要給傳福兄和 BYD 點贊,團結才是質量,也是帶頭大哥風范,小鵬會繼續加電前行。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發文:祝賀比亞迪,也為中國汽車產業驕傲!比亞迪的厚積薄發,是長期主義的勝利,向比亞迪學習。中國汽車,一起加電!
此外,美團創始人王興在朋友圈也轉發視頻,稱比亞迪讓其熱淚盈眶,贊比亞迪,贊中國汽車。
2
過去,很多企業都有一個認知誤區,就是認為企業的所有成績都是取決于自己。其實,任何一家企業的成績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與所處產業的整體生態息息相關。筆者在長期商業研究過程中發現,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例如,2023 年在全球科技產業爆火的 OpenAI公司,其作為谷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出現,但它最早的核心人才與核心技術其實都是源于谷歌。而 OpenAI公司的出現,也并沒有對谷歌的人工智能業務造成負面影響,相反啟發了谷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變革,并帶來頗為可觀的商業化突破。谷歌的成長,反過來又使美國的整個人工智能生態更加成熟,進而為 OpenAI創造出更好的生存空間。
在中國汽車產業亦是如此。如果沒有早期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北汽與廣汽等六大國有汽車企業巨頭的輔路,就沒有比亞迪、長城汽車、吉利汽車與奇瑞汽車等一眾民營汽車企業起步的基礎。而沒有比亞迪等四大民營汽車企業的努力,就不會有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集體崛起,也就沒有后來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進入汽車產業的機會。而如果沒有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挾巨額資本與創新思維的加入,中國新能源汽車便不會出現今日的盛況,也就沒有比亞迪、吉利、長城與奇瑞等老大哥們的煥新機遇。
所以,企業家們應該看到產業中各個企業之間的依存關系。如果沒有有競爭力的友商,單憑一己之力是很難有所作為的。即使存在很多具有競爭力的友商,它們也不是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能決定自身命運的只有自己。而這些友商相反會為自己創造更大的產業空間,提供更好的創新思維。
尤其在中國汽車產業,消費者心智中長期存在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就是國產汽車的品質不如進口車與外資車。這種固化認知曾讓中國汽車品牌寸步難行,即使某一家汽車品牌擁有一兩款產品力不錯的車型,但受困于消費者的這種偏見,也無法打開市場。
而只有當“中國汽車品牌”作為一個整體,讓消費者不再具有“國產品牌就是不如合資品牌與進口品牌”的這種偏見時,那么所有的中國汽車品牌都會受益于這個認知的轉變。這個認知的轉變,很難靠一兩家企業努力就能實現,而是需要所有的中國汽車品牌共同努力,而非相互之間拆臺打架,讓外資品牌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比亞迪倡導的「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有著重大產業意義。在當前各家企業都背負巨大壓力的當下,有利于大家放棄隔閡,凝聚起來,各自心無旁騖的去扎實內功,提升核心能力。
3
根據最新的月度數據顯示,當前中國汽車品牌的銷量已經占到整體銷量的 50%左右。即使在 5 年之前,這個成績都是國人不敢想象的。在這個過程中,比亞迪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從一組數據便可以清晰看見。
2021 年 5 月 19 日,比亞迪第 1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從 0 到第 100 萬輛用時 13 年;2022 年 5 月,比亞迪第 2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100 萬到 200 萬輛用時 1 年;2022 年 11 月 16 日,比亞迪第 3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200 萬到第 300 萬輛僅用時半年;2023年 8 月 9 日,比亞迪第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從 300 萬到第 500 萬輛僅用時不到 9個月。
比亞迪的加速發展,也正是“中國汽車品牌”這個整體加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此背后,每一個中國汽車品牌都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奮斗。例如,比亞迪為了All in新能源汽車戰略,在 2017 年到 2019 年,曾連續三年利潤大幅下滑,尤其在 2019 年,凈利潤只有 16 個億,但在研發上依舊投資 84 億,筑起技術護城河。最終等到 2020 年 7 月搭載刀片電池的「漢」車型上市,正式掀起了比亞迪在最近 3 年波瀾壯闊的大發展。
面向未來,筆者認為比亞迪這種注重技術研發,最終換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實踐值得中國其他汽車產業學習;另外一方面比亞迪提出的“中國汽車品牌”作為一個品牌整體的概念,也值得汽車產業從業者思考。
無論是六大國有車企巨頭,還是比亞迪、吉利、長城與奇瑞這四大國產汽車品牌領導者,還是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大家不是你死我活的死敵,而是榮辱與共,相互依存的一個整體,唯有相互學習,扎實內功,共同做大中國汽車品牌在世界范圍內的聲譽,才會贏得長遠的未來。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首創證券一度漲停,太平洋刷新5年新高,證券午后掀起反攻浪潮!證券指數ETF(560090)午后翻紅,大幅放量!證券主力資金凈流入多日居前!
截至8月11日,證券指數ETF(560090)標的指數市凈率(PB)為1 47倍,處
TechInsights:2023年Q2蘋果iPhone全球出貨量為4310萬部 同比下降9.3%
Tech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23年二季度蘋果iPhone全球出貨量同比下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