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野外施工場地需加強自然災害預警接收和監測報警能力
(資料圖片)
芶文涵 陳科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李詔宇
8月21日,四川涼山州金陽縣因強降雨突發山洪,造成沿江高速JN1標段項目部鋼筋加工場部分人員死亡、失聯。
建設工地通常地理位置偏遠、周圍地質環境復雜,面對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應當如何防范?目前有哪些山洪災害預警新技術?30日,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四川大學教授、地震預警與多災種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
“四川原本就是地質災害頻發的地方,涼山州更是其中的典型。”王暾說,涼山州高山縱橫,是地震、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災害頻發地區,因此他們長期關注涼山州自然災害的預警情況。
王暾建議,當前應采取技防和人防協同的思路,提升災害預警技術,以便更好支撐起人防措施,并改進人防機制,為技防提供良好的應用環境。
同時,王暾提出,建設工地的工人通常來自外地,對當地地形、地質和自然災害的風險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采取額外的措施去保障其安全,如進一步提高施工地點的風險評估、加強施工現場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報警和預警接收等。“根據災害預警的緊急情況和嚴重程度,可以采取‘叫應’機制與大喇叭并行的措施來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彼a充說。
記者了解到,2020年至2022年,我國開展了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全國近500萬名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此次普查,共獲取全國災害風險要素數據數十億條。王暾表示,應將這些普查成果與多災種預警技術結合,實現自然災害動態風險預警,將靜態數據變為動態,是災害預警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神威藥業(02877.HK)中期業績:營業額23.99億元再創新高,凈利潤增48.4%至4.91億元
格隆匯8月30日丨神威藥業(02877 HK)公布中期業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