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崇明作為上海市最大的農村地區,擁有廣袤、肥沃的農田,高標準建設勢在必行。日前,區農業農村委員會發布《上海市崇明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3-2030)》(以下簡稱《建設規劃》),明確工作重點內容和進度安排,為今后一個時期耕地保護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根據《建設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包括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農田輸配電、管護利用七個板塊,結合國土空間、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資源利用等規劃,加快構建科學統一、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體系。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崇明已在部分區域展開“試驗”,擁有萬畝良田的上海北湖有機農業示范基地是其中的代表。眼下正是水稻的成長關鍵期,在北湖基地里,大片翠綠的稻田展現出勃勃生機。主干道平整寬敞,支路縱橫交錯,將田塊均勻分割。干渠與支渠相互聯通,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的標準模式。
(相關資料圖)
在地底,則分布著輸水“動脈”。通過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基地將明渠調整為低壓管道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6提升至0.9以上,在保證農田灌溉需求的同時,縮短灌溉時間,節約用水用電用工成本,實現節水生態目標。
“規范化的建設讓機械通行能力、生產作業效率明顯提升,畝均用工用料成本1060元,整體節省人工油料成本4%左右。”北湖基地相關負責人石育萍介紹,通過規劃改造,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改善顯著,土、肥、水資源利用率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明顯提升,進一步夯實了基地糧食安全根基,有效實施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
位于北湖基地的恒健豬場則為農田提供了天然有機肥。基地著力推進尾水處理循環使用、秸稈還田及種養結合等工作,解決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實現綠色生態循環種植,打造“綠色生產”新模式。
藍圖已經繪就,崇明未來將打造更多“良田”。按照《建設規劃》,至2025年,本區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占比達到78%以上;至2030年,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占比達到90%以上;至2035年,基本實現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總目標。
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建設過程中,崇明將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智能信息化管理、綠色生態工藝等現代農業措施,打造符合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定位的高標準農田。
記者:施昊豪;攝影:林非凡(實習)
編輯:顧佳麗
責編:陳錦源、顧佳麗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神威藥業(02877.HK)中期業績:營業額23.99億元再創新高,凈利潤增48.4%至4.91億元
格隆匯8月30日丨神威藥業(02877 HK)公布中期業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