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持新規有利于保護投資者權益
(相關資料圖)
近日,證監會表示,充分考慮市場關切,認真研究評估股份減持制度,進一步規范相關方減持行為,規定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等,被市場稱為“最嚴減持新規”。
減持新規將投資者保護落到了實處。此前,證監會對減持規則進行了多次調整優化,主要是從時間、規模、方式等方面對減持行為進行限制,此次新規首次將減持與分紅掛鉤,呵護市場投融資兩端資金平衡的意圖明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態度也很堅決。
進一步規范減持行為,短期來看,有助于減少市場非理性減持行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東和相關主體“精準”減持、“清倉式”減持,備受市場關注,嚴重影響中小股東對上市公司經營的預期,動搖二級市場尤其是投資者信心。證監會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作出有針對性的安排,可以緩解市場部分拋售壓力。8月28日,中源家居、大智慧、金浦鈦業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大股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新規影響立竿見影。
進一步規范減持行為,長期來看,有利于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新規通過限制股東減持,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規范、理性、有序減持股份,進而鼓勵其更加專注主業,注重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和分紅能力,推動公司經營更加穩健發展,有助于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邁上新臺階。
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如何完善減持規則,爭論一直存在。不同經營主體從不同角度出發,有著不一樣的訴求。對上市公司股東而言,股份轉讓是其基本權利,須予以尊重和維護;同時,股份轉讓又直接涉及市場秩序穩定與其他投資者權益保障,必須進行規范,確保有序轉讓。這就需要監管部門通盤考慮、平衡兼顧,既著眼于資本市場的頂層設計,也關注市場面臨的現實問題,凝聚共識,更好發揮減持制度的約束力和效力。
增強減持制度約束力,未來還需加大對違規減持行為的打擊力度,讓減持中存在的超比例減持、未披露減持、規避限制減持等亂象得到更有力懲罰,包括綜合運用行政監管措施、行政處罰、自律措施或者限制交易等多種手段嚴懲違規主體,形成震懾,維護資本市場秩序,營造更良性的市場生態。
發揮好減持制度效力,引導市場參與各方形成對減持認知的“最大公約數”、形成穩定預期,還需進一步完善股份減持相關制度建設,細化相關責任條款,提升規則效力層級。
減持新規釋放的信號是明確的,所帶來的影響是長期和深遠的。對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來說,要端正認知、放眼長遠,真正將注意力回到公司經營上來,增強回報中小投資者意識,做大做強做優公司主業,以此獲得更多關注和資金支持,助力A股盡快回到平穩運行的軌道上來,為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服務實體經濟貢獻力量。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神威藥業(02877.HK)中期業績:營業額23.99億元再創新高,凈利潤增48.4%至4.91億元
格隆匯8月30日丨神威藥業(02877 HK)公布中期業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