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淡水珍珠養殖產業轉型升級 2023年淡水珍珠行業市場發展現狀
2023年,中國淡水珍珠產業發展有很大的進步。從開采方面看,淡水珍珠開采設備的強大力量驅動,使得在過去幾年里,傳統的湖泊珍珠開采技術和新型的淡水珍珠養殖技術也得到了大量投資,而且淡水珍珠養殖技術也逐漸走向成熟,目前,國家還采取一系列激勵政策,促進淡水珍珠的開采狀況,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據統計,中國淡水珍珠產量在2023年進一步增加。淡水珍珠生產技術持續改進,產量也有大幅提高;同時,不僅有來自湖泊的淡水珍珠,而且增加了養殖的淡水珍珠,這使得淡水珍珠的供給量極大地增加,而且提高了質量,種類也更加豐富,并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市場的需求,在我國市場占有量也隨之有所上升。
【資料圖】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淡水珍珠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顯示:
我國是淡水珍珠的生產大國,其產量占世界產量的95%,其中浙江省諸暨市是我國淡水珍珠養殖、加工和銷售的最大基地,總產量占全國總產量一半以上,被譽為“中國珍珠之鄉”。珍珠業的繁榮發展,為中國珍珠深加工提供了機遇。
我國傳統淡水珍珠養殖多為培育無核珍珠(也叫常規珠),從外套膜切取小片,插入珍珠蚌外套膜中,一般每只蚌插核30顆左右,養殖周期3年~5年。淡水有核珍珠具有質量高、養殖周期短的優勢,目前養殖技術日臻成熟,養殖企業越來越多,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淡水珍珠蚌種苗生產是淡水珍珠養殖產業關鍵技術之一。珍珠蚌種苗早繁技術是延長養殖期的重要手段,目前已較為成熟。淡水珍珠蚌插片(培育無核珍珠)或插核(培育有核珍珠)是淡水珍珠養殖產業另一技術關鍵。
目前淡水珍珠養殖主產區集中在安徽、江西、江蘇、湖南四個省。安徽養殖區域主要集中在蕪湖、安慶、池州、宣城、滁州,江西主要在鄱陽湖周邊的萬年、都昌等地,江蘇集中在常州、泰州、鎮江、淮安,湖南以常德、益陽為主。浙江諸暨、江蘇渭塘、江西都昌和萬年、湖南漢壽等地曾獲“中國淡水珍珠之鄉”稱號,淡水珍珠產業亦是當地農業特色支柱產業。廣東、廣西、四川、遼寧、河南、福建、上海、新疆等地也先后有淡水珍珠養殖的報道。
2023年淡水珍珠行業市場發展現狀
淡水珍珠,作為我國獨具優勢珍珠品種,一直以其優越的產量和平易近人的價格備受大眾喜愛,自開年以來,淡水珍珠有關話題頻頻登上熱搜,銷售數據也一直十分可觀。從供給端看,目前淡水珍珠產量逐年遞減,浙江省珍珠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珍珠產量在100萬公斤左右,2021年下降到80萬公斤,2022年下降到70萬公斤,目前珍珠供應緊張。
近年來,淡水珍珠養殖遭遇史上最嚴環保禁養令,有的限期退出,有的強制拆除,有的規定淡水珍珠養殖只減不增、只出不進,有的省份甚至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全面禁養,不留死角,一禁了之。這是目前淡水珍珠養殖產業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
2023年以來,中國淡水珍珠產業的加工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效,數碼化程度相應提高,使得淡水珍珠的加工技術更加成熟,更加節省成本,產品質量也更為穩定,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歡迎和認可,成為淡水珍珠產業發展的一大契機和動力。根據全國養殖水域灘涂發展規劃要求,污染環境的落后養殖方式加快淘汰,天然水域淡水珍珠養殖逐步規范,全國淡水珍珠養殖面積和產量總體呈下降趨勢。
我國淡水珍珠養殖剛起步時只有江蘇、浙江兩省是主產區,后來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四省陸續成為主產區。雖然我國淡水珍珠產量長期占世界珍珠產量90%以上,但珍珠銷售額不到世界珍珠銷售額1/4。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國淡水珍珠養殖長期以無核珍珠為主,普遍存在珠徑小、正圓率低、顏色單一等問題,價格只有海水珍珠的十分之一。而備受國際市場青睞的海水珍珠則是有核珍珠,即通過人工手段將貝殼制成的珠核放入蚌中。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淡水珍珠養殖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淡水珍珠養殖發展迅速,自1984年起我國淡水珍珠養殖產量持續位居世界第一。進入新時代,綠色發展理念引領我國淡水珍珠養殖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欲獲取更多淡水珍珠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淡水珍珠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報告對我國淡水珍珠的行業現狀、市場各類經營指標的情況、重點企業狀況、區域市場發展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著重對淡水珍珠業務的發展進行詳盡深入的分析,并根據淡水珍珠行業的政策經濟發展環境對淡水珍珠行業潛在的風險和防范建議進行分析。最后提出研究者對淡水珍珠行業的研究觀點,以供投資決策者參考。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TrendForce集邦咨詢:電視面板價格續漲加上市場需求保守,全年電視出貨預估下修至1.98億臺
Aug 22,2023----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調查顯示,今年電視面板價格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