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時評 | 打造“五大平臺”,山東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注入“中國動力”
新黃河記者 趙曉昕
“作為一名經濟學者,我視山東為一個濃縮的中國,一些探索和做法對全國來說很有借鑒意義。”
(相關資料圖)
山東歷史悠久、地貌多元,資源稟賦優越、農業資源豐富、工業門類齊全……如此雄厚的積淀,說是一個“濃縮的中國”并不為過。
而當這個比喻出自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趙忠秀之口,“濃縮”之意,則有了更為具體的指向:山東承擔著光榮的使命,在動能轉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肩負著為全國蹚路子的重托;同時,又不負眾望,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綠色”先行“答卷”,中國式現代化的“山東實踐”愈發光彩奪目。
(一)
8月28日下午,在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前夕,山東省成立了決策咨詢委員會,確定專家庫首批專家59名、成員單位85個。趙忠秀便是首批專家之一。
山東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可以看作一個具有山東特色的新型“高端智庫”。作為“最強大腦”中的一員,趙忠秀曾任山東財經大學校長,精于國際貿易學、產業經濟學研究,他以自己在山東工作期間的見聞為基礎,一句話總結出山東作為試點的重要意義——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應用場景非常豐富,包括動能轉換、工業低碳生產、農村能源革命、綠色低碳消費方式變革等等,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無限可能。
豐富的應用場景,無疑能夠積累出一系列生動探索和先進經驗。當綠色發展成為高質量發展新賽道,從做試驗到為全國做試點,“山東實踐”不僅能夠為其他地區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提供有益借鑒,同時還將為北方地區轉型升級探索路徑,推動新動能加快向黃河流域、東北地區傳導,為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一年來,山東以自身實踐實現了減碳和經濟增長的“雙贏”,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活力。一幅綠水青山、動能充沛的“山東畫卷”,高度濃縮了中國大力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進程。
(二)
剛剛結束的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展現了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同時也見證了這場國際性盛會打造的五大高水平平臺,發揮著進一步凝聚共識力量、深化交流合作的作用:
——打造凝聚國內外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共識、擴大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交流合作的平臺。綠色低碳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從來不是一座城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單打獨斗,唯有多方凝聚共識、加強交流、深化合作,才能將綠色低碳發展的“交響樂”奏得更響。在一次次專題會議舉辦、一個個產業組織成立、一次次主題演講發表中,與會各方展開了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需求對接、務實合作、理念交流,成果豐碩。大會圍繞重點產業、基礎設施、社會民生、平臺支撐等領域,謀劃優選了418個合作項目,總投資1.72萬億元,過百億項目34個。
——打造探索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路徑的平臺,山東邀請了“最強大腦”和“智囊團”坐鎮。在大會舉辦地煙臺,海內外國家政要、權威專家、科研機構、跨國公司代表共計500多人齊聚一堂,圍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題,共話發展、共謀未來。大會開幕前夕,山東還成立了決策咨詢委員會,作為山東省內最高層次的“思想庫”“智囊團”,直接服務山東省委、省政府決策,地位重要、作用特殊。來自多個領域的專家院士、企業人才,聚焦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助智賦能,必將為增強綠色發展動力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2023年是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開局之年,展示先行區一年來的建設成就,大會本身就是最好的平臺。國內首臺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扶搖號”模型、固化封存30%二氧化碳的綠色負碳生物改性石材、北京冬奧會雪蠟車模型……充分發揮成果展示平臺作用,大會期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成果展同步舉辦,許多山東造“國之重器”驚艷亮相,一幅幅圖片圖表、一件件實物模型,生動展現了山東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
——打造權威發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技術標準的平臺。大會期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首次在地方發布《中國綠色貿易發展報告》,帶來了有關綠色貿易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出山東在核電等清潔能源方面的明顯優勢,并首次提出煙臺爭創“國家綠色貿易發展示范區”的總體思路。
院士專家“把脈問診”行業發展,為高質量發展聚智賦能;技術與人才實現了“雙向奔赴”,更多真知灼見將轉化為生動實踐;步調一致的合作伙伴相約逐“綠”而行,重大項目的簽約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把視野放寬、把時間拉長,“五大平臺”的搭建,是山東的機遇,也將為全球綠色發展注入“中國動力”。
(三)?
“山東是我國經濟大省,是北方的經濟重地,如果山東能夠走出一條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對山東對國家而言都意義重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肯定了山東“碳”路先鋒的榜樣作用。
得出這一結論的不止張小曳。作為決策咨詢委員會的特聘專家,復旦大學教授芮明杰依據山東實踐給出了更好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首先生產方式要繼續向綠色低碳方面轉換,一些傳統產業要繼續調整優化。從山東的發展看,關鍵是產業要調整,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山東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在產業數字化指數、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數量、營商環境整體水平等方面位居全國前列乃至首位……肩負著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的重任,山東為全國作出了表率,但也深知前路曲折漫長,階段性的成績不是驕傲停滯的理由,而是加速探路綠色低碳發展的號角。
逐步把來自頂級“智囊團”的支招消化吸收、落到實踐中,山東將交出更有質量、更可持續的精彩答卷,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山東樣板”的成色越來越足。
盛會雖閉幕,但綠色發展理念永不褪色。明日之山東,將以“積跬步”之功力、“行千里”之魄力,推動先行區建設實現更多突破,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更早“破土而出”,與世界共享綠色低碳機遇,共贏高質量發展未來。
評論員:趙曉昕 編輯:俞丹 校對:李莉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信達證券發布敷爾佳研報 23H1點評:23H1營收同比增長6.33% 關注線上渠道的銷售費用投放效率
信達證券08月31日發布敷爾佳(301371 SZ,最新價:53 36元)研報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