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黃埔區工商聯探索“兩個健康”新路子
有關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民營經濟的兩組數據,近日格外引人關注。
一組是,黃埔區上市公司累計達到80家,其中科創板上市企業10家,占廣州全市約六成,截至目前,黃埔區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全國經開區首位。上市公司的數量和質量是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競爭能力、市場活力和發展質量的直接體現。
另一組是,黃埔區有近4.8萬家民營中小企業,貢獻了3個“80%”: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80%以上發明專利、創新成果和新產品,民營企業稅收總額超過全區半壁江山。民營企業已成為黃埔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資料圖片)
黃埔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其中,黃埔區工商聯發揮橋梁紐帶重要作用,在區委統戰部、上級工商聯的具體領導和指導下,不斷探索促進“兩個健康”發展新路子。
啟動“新埔商”培養工程
思想教育培訓是工商聯履行職責的重要途徑之一,黃埔區工商聯以培訓為抓手,護航年輕一代企業家健康成長,用心畫好最大“同心圓”,凝聚共識,增強企業間交流,不斷拓寬企業家視野。
前不久,黃埔區舉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百日攻堅推進會,黃埔區工商聯啟動“新埔商”培養工程。
“‘新埔商’培養工程旨在幫助年輕一代企業家開拓視野、放大格局,緊密結合世情、國情、市情、企情,引領行業內優秀企業家把企業發展、經營好。”黃埔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工商聯黨組書記蔡雪琳表示。
“新埔商”培養工程邀請中山大學資深教授擔任專業導師,對黃埔區優秀民營企業家分層次、分行業、分類別開展全流程培養,包括實施“科技埔商”支持工程、“創業工廠”成長工程、“青藍接力”傳承工程、“卓越團隊”提升工程等,同時加強區內民營企業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力爭到2027年,基本建立‘金字塔式’優秀民營企業家成長梯隊,培養一批行業龍頭型領軍企業家、創新引領型骨干企業家和潛力發展型成長企業家。”蔡雪琳透露。
據介紹,該培訓已舉辦三期。參訓學員表示:培訓內容既有政治站位又接地氣,既有高度又有深度。通過培訓加深了對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了解,更新了對黨和國家在經濟領域政策方針的理解,進一步理順了發展思路;從傳統文化中尋求管理智慧,拓展了視野;對企業財務決策與風險規避有了更多掌握;企業家之間加強交流,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發現更多商業契機。
同時,黃埔區工商聯聯合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共同推出《新埔商》訪談欄目,對優秀民營企業家進行專題宣傳報道,展示民營經濟發展輝煌成就,突顯民營企業家風采,弘揚優秀民營企業家精神,切實提高民營企業家影響力、知名度、獲得感。
打通服務民企“最后一公里”
民營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在哪里,黃埔區工商聯服務的著力點就在哪里。
深入落實調查研究,積極開展暖企調研。黃埔區工商聯上半年走訪調研76家企業,收集匯總企業的困難和問題46條,目前已解決28條。
深化企業法律服務。黃埔區工商聯聯合廣州市工商聯以及黃埔區檢察院等有關單位,舉辦“助企暖企,普法先行”等專題講座和“送法明規助企飛”之廣州市民營企業合規宣講系列活動,邀請知名法律學者專家為企業家答疑解惑。此舉切實促進黃埔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引導企業增強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和合規意識,提升新常態下企業管理人員對抵御合同風險的認識,有效減少合同爭議和訴訟糾紛,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良好司法服務。
持續發揮“民企之家”橋梁紐帶作用。充分發揮政企溝通服務中心平臺作用,黃埔區工商聯與黃埔區交通投資集團共同舉辦“激活新動力再造新優勢”區屬國企助力中小企業能辦大事“伙伴日”活動。像這樣的活動,今年上半年黃埔區工商聯鏈接各方已召開20場,旨在助力區產業鏈等相關企業精準對接行業和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實現降本增效,為中小企業拓市場、擴融資、助轉型創造更多機遇。這些活動不僅進一步促進政企溝通系統化、精準化、常態化,也解決了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
搭建交流合作平臺。黃埔區工商聯與建設銀行廣州開發區分行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通過5年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黃埔區民營企業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上進行發展。與黃埔區人民檢察院等聯動牽頭成立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管理委員會,依法推動各類經營主體和企業家合規守法經營。
“開展各項活動和培訓,就是要切實打通服務民營企業‘最后一公里’。”蔡雪琳表示,未來,圍繞“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深入推進“兩個健康”示范城市創建工作,黃埔區將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區級“兩個健康”示范點,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黃濤)
(編輯賈凡坤)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京信通信(02342)發布中期業績,股東應占利潤1.12億港元 同比增加24.1% 中期息每股1.2港仙
智通財經APP訊,京信通信(02342)發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