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醫生動不動建議你做昂貴的CT而不是便宜的胸片做體檢?我為你揭開真相!
前幾天,有朋友問我:"我去體檢的時候,醫生推薦我做胸部CT。我記得以前體檢,都是給我拍胸片的。胸片比CT便宜多了,你們醫院,是不是為了創收,就丟掉了便宜的胸片,都用CT來做體檢了呀?"
我對他笑笑:“你那點錢,醫院還真看不上!”
接下來,我給他說了一個真實的案例。
(資料圖片)
8年前,我們醫院對自己的職工進行體檢,40歲以上的職工,把胸片改成了低劑量薄層CT。
開始體檢的次日,我去醫院體檢中心給自己體檢 。在做胸部的低劑量CT掃描的時候,CT室的同事告訴我,職工體檢才剛剛開始,就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同事被查出有肺部毛玻璃結節,高度肺癌了。
同事體檢查出的肺部毛玻璃樣的結節,手術證實為肺癌。
女同事查出這個毛玻璃結節后,馬上住進胸外科,做了胸腔鏡下的手術,手術后病理,證實,這個結節就是早期的肺腺癌。
八年過去了,女同事已經退休,生活得很好。
這種結節,如果采用常規的胸片做體檢,根本就不可能發現。
所以,我們經??梢钥吹剑l誰誰,每年都做體檢,拍胸片,卻在最近發現了患有肺癌,已經是晚期了!
為什么每年都拍胸片,卻發現不了早期肺癌?
肺癌是我國排在第一位的,最高發的癌癥。
最令人痛心的一點是,我國肺癌的發現,都比較遲。
肺癌這病吧,早發現,治療效果非常好,到了中晚期才發現,那治療效果就很不好了。
肺癌早期發現,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治療效果呢?
我看到一份大樣本的統計,Ia 期肺癌5年存活率可達80% ~ 90%,Ib肺癌 5年存活率也可達70%。
2006年一篇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導,經低劑量CT篩檢出的臨床分期第一期肺癌經治療后預估其10年存活率(已非5年存活率)為88%。
不要小看這個數字,這個簡直可以和最好的癌癥-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十年存活率來媲美呢。
要知道, Int J Cancer。2014 Sep 20(《國際癌癥雜志》) 統計報告中,我國肺癌的五年存活率是16%,美國是17%。看起來差不多。 不過,美國肺癌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7歲,中國肺癌患者的平均發病率卻在40~50歲,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因此,肺癌是國際公認的,最具有篩查意義的四種癌癥之一。(另外三種是大腸癌、宮頸癌和乳腺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肺癌的初步篩查。)
早期肺癌,通常沒有任何癥狀,所以需要做篩查才能發現。
肺癌的篩查,主要由胸片 和胸部CT兩種手段。
1、胸片。
我們以前把胸片作為篩查肺癌的手段,雖然目前的胸片,大多數醫院已經用上了計算機來輔助成像,會更加清晰。
但是,由于胸腔里面東西多,大血管多,如果腫瘤在縱膈和心臟的后方,胸片就很難發現腫瘤。
胸片的分辨率也不夠發現小于一厘米的結節。
所以,有文獻統計,直徑小于2厘米的肺部腫瘤,在胸片上,有一半左右是無法發現的。所以胸片作為肺癌的早期篩查,并不是很理想。
我國的肺結核病人比較多,而30歲以下的人群中,很少會有肺癌,( 美國肺癌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7歲,中國肺癌患者的平均發病率卻在40~50歲 。)所以作為一項常規的體檢手段,胸片還是有必要存在的檢查之一。
因此,我們建議,40歲以下的人群,還是可以選用胸片做常規體檢。
2、低劑量薄層CT掃描。
2011年NEJM醫學期刊公布低輻射斷層掃描的優勢,也發現篩檢出的肺癌,80%屬較早期的肺癌,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CT掃描肺部時,雙手要抱在頭頂。
低劑量薄層CT檢查時,醫生將X光球管輸出的劑量降低,自然人體所接受的輻射量就會降低。
它的輻射劑量約為傳統的胸部CT檢查劑量(約5~7 mSv)的1/6 ~ 1/10,但是在發現肺部小結節功能上不遜于傳統的胸部CT檢查。
有學者報告,估計掃描一次低劑量薄層肺部CT約等于照了胸部正位加側位胸片的1.3 ~ 2. 2倍,美國文獻統計(我國的沒有查到,也許沒人研究這些。),他們的人均背景輻射是3.6 mSv。從輻射劑量來看,低劑量的薄層肺部CT掃描,還算安全。
以目前的CT成像技術,低劑量薄層CT掃描,能夠發現0.2厘米直徑的肺部結節,當然,結節越大越容易發現。前面說的,我們那位同事的肺部結節,直徑才0.7厘米呢。這么早期發現的肺癌,治療效果肯定會好。
但是,醫學上沒有萬全之策,低劑量薄層CT 掃描也有下面幾個問題還沒有很好地解決:
1、這種檢查太敏感。這會導致偽陽性的結果。
有些人的肺部有一個結節,如果不知道,可能一輩子都沒事情。但是如果檢查了,知道了,如果不要手術,如果還得追蹤,有些人反而擔驚受怕,那日子就難過了。許多肺部結節的病人,為了明確診斷,往往需要CT引導下穿刺活檢或者手術,這些也可能對病人造成傷害。
2、也會造成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的問題。
國外有一項研究的數據表明,利用低劑量薄層CT做篩查后,肺部小結節的發現率提高了3倍,但是肺部小結節的手術率,提高了十倍。
幸好,目前胸腔鏡技術廣泛應用于肺部小結節的手術,手術越來越微創,為了不錯過早期肺癌,我覺得,適當的過度治療,還是值得。
畢竟胸腔鏡手術的創傷,相對小。
3、重復的CT掃描,反而可能使得健康的人會因為放射增加患上肺癌的機會。
因為篩查需要年年做,發現有小結節的追蹤,要3到6個月復查一次CT。
也就是說,低劑量薄層CT掃描,也有一些害處無法避免,因此,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需要做。嚴格掌握適應癥,我們才能把做CT的效益增加到最大,把損害降低到最小。
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是,中國一般人群,從40歲開始,(和美國不一樣。)要做第一次的低劑量薄層CT的肺癌篩查。
這樣的篩查,至少兩年一次。
下面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1、常抽煙、吸二手煙的人。
2、長期在空氣污染、油煙、接觸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中的人。
3、有肺癌家族史的人 。
4、胸腔曾經接受放射治療的人。
5、曾得過肺結核或其他肺部慢性發炎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
高危人群,年齡要放低,建議一年到兩年篩查一次,做低劑量胸部CT。
癌癥細胞是細胞分裂后成倍增長的,由于肺癌倍數成長時間變化很大(可從32天至1000天),所以新的癌癥有可能會在兩次檢查之間的時間內發生。
基于癌癥倍數成長理論,每年篩檢可檢出T1腫瘤(指腫瘤小于3公分)檢出率為94%,如每兩年才檢查一次,則T1腫瘤檢出率降為78%。
所以即便每年篩檢一次也有可能會有意外的情形。但為考慮經濟成本及放射對人體的損害,對于高危人群并未建議一年做多次的篩檢(小結節隨訪觀察不算在內)。
我們也不建議高危人群肺癌篩檢的間隔超過2年以上。
如果初次CT篩檢發現了小結節,暫時不要手術的,則需要3到6個月篩查一次低劑量薄層CT。
有關肺癌的腫瘤指標、支氣管鏡、MRI、PET、穿刺細胞學檢查等檢查手段,多作為初步篩查后的進一步檢查,今天 限于篇幅,就不細說了。
來源:新浪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