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書展|汪涌豪:在書展中尋找陌生的意義
夜幕中的上海書展(供圖:汪耀華)
這幾天有點激動,為疫情終于結束和書展如期到來。按理,對一個時常買書、并一直以讀書寫作為志業的人來說,書展不容易造成“幸福指數”飆升的。但事實上,它確實讓我心生期待。這是為什么?
(資料圖片)
記得疫情前最后一屆書展,我在上圖有一場關于詩歌的講座。簽售環節,上來一位老太太,從包里拿出一本自制剪報,上面整整齊齊地剪貼著我發表在《新民晚報》上的《巢云樓詩鈔》。可以想象,任何寫作者遇到這樣的讀者會怎樣。我夸贊并感謝了她,她的回答很樸實:“書展好呵,讓我認識了許多新東西。詩歌本來離我很遠很遠,現在它變成我的貼身之物了,我身上因此有了好多以前沒有的東西。”我笑問“你不覺得它們陌生嗎?”她神情認真:“活到我這個歲數,開始喜歡陌生的東西,因為熟悉的東西里面已沒啥可找了。”
回程中我一直在想老人的話,覺得她也說出了我的感受。自有上海書展,我幾乎每一屆都參加了,不是發布自己的新書,就是替出版社站臺。書展之于我,除了回饋社會,主要的作用,深想一下,還正是在尋找。只不過我能將老人的意思表述得更準確一些,不是找“陌生的東西”,而是找一種“陌生的意義”。如要就此稍作展開,我想是這樣的:因工作之需和生活所迫,當下人有限的生命和時間都必須先應付現實中的種種問題,還有壓境而來的種種困擾,這使得許多人不得不關注“為人之學“,而冷落了更重要的“為己之學”。可按古人的意思,“為人之學”欲見知于人,其終至于喪己而已,哪比得上“為己之學”之欲得于己和終至于成物。我們自然不必像古人那樣,視前者為“小人之學”,認為后者才是“君子之學”,但不能不承認,只重視前者,時間一長,人的靈性壅塞,是會連自己都覺得言語無味、面目可憎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需要喘息,都渴望救贖。書展所提供的正是一個讓人由“為人之學”向“為己之學”轉變和回歸的機會。只要你愿意,它就可以讓你獲得片刻的精神喘息,在那幾天暫且放下俗累,與父母孩子一起徜徉書海,享受與新視鏡、新境界不期而遇的快感。而一旦廣泛的興趣和博雅的氣質養成,長久的靈魂救贖也就在了。
不知道別人怎樣,在我,正是因這樣的緣故;當然,也是基于人文學者反技術至上和功利追逐的立場,書展上最多買的常常不是專業書,反而是廣義的人文、社會和歷史書,目的就是為了讓一種“陌生的意義”灌溉自己,從而超越單一的知識局限,在全新的層級上實現自己。記得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非常鼓勵人從閱讀中獲得“比一個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從而讓自己“從生命深處增加生命”。我覺得書展之于我的作用就是如此。現在,我的書柜里不僅增添了許多全球史和社會史、文化史專著,即使是中國史、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其作者也來自不同的國家,有更豐富多元的異文化滲入,這個都是拜書展所賜。如此萬物匯我而裁斷由己,我真的感到自己跨越邈遠時空,走進了別人的世界,同時也讓別人得以棲息在我的世界。那從曠古時空吹來的風撫過我的思域,與我的心發生共鳴,這樣的體驗,真是美好!
當然我也知道,自2014年以來,全民閱讀雖已連續10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更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但“品質閱讀”和“自由閱讀”的實現來日方長。即使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書展對人的吸引力也還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有鑒于許多人疏離閱讀不是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而是缺乏意志和愿望,由此未能享受與世界建立起更廣泛聯系的樂趣,書展在這方面還可以作更深細一些的努力。譬如,可以外掛推出更有針對性的《市民讀書講壇》,以幫助更多的普通人切認識閱讀的重要性,進而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尤其在腦力勞動加速外包給機器,而機器人已經能夠寫詩的今天,該怎么讓人切知自己與機器的本質區別,以及“機器人”(robot)的詞源與“奴役”一意原本就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怎么讓人明白自己的閱讀及為了完成這種閱讀而養成的記憶最可貴,如柏拉圖《費德魯斯篇》所強調的杜絕“靈魂上的健忘”最重要,書展能做的工作還有許多。
人何其復雜與生動,人借助閱讀檢點自己的復雜與生動,必因閱讀而變得更加復雜生動,其間演成的種種情狀與累積成的雅俗各異的文化,是再復雜的機器都處理不完負載不盡的。19世紀,王爾德曾預想未來機器能替人承擔所有枯燥的工作,人因此可以從事更具創造性的活動。今天看來,這還只是個預想而已。盡管今天科技的進步是早前所無法比擬的,Al技術已開發出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的語言識別系統和圖像識別系統,許多時候計算機也已能像人一樣學習和思考。尤其受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ChatGPT誕生后,機器處理數據、理解語言和生成文本的能力大大提升,已具備了與人互動的強大能力,這使得人從日常事務中擺脫出來日漸成為可能。但人所面對的困境和挑戰并沒有因此而減少,相反還有增加。
真希望上海書展能延長手臂,延伸服務,主動承擔起替從庸常中擺脫出來的人們設計更完美的“閑暇攻略”的責任,讓他們空閑時也能像那位老太太一樣,去找詩寫詩,去約會陌生,開拓新我。這樣的話,雖書展只有七天,書展的溢出效應卻永在。
作者:汪涌豪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衛中
責任編輯:邢曉芳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創新核藥再獲進展,遠大醫藥(00512)TLX591-CDx國內III期臨床完成首例患者入組給藥,海外上市一年累計銷售超17億人民幣
公司用于診斷前列腺癌的全球創新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TLX591-CDx(Il
寶安一小區電梯發生故障被投訴 寶安市場監管局:電梯門光幕安全保護裝置不靈敏導致
p{margin-top:0pt;margin-bottom:1pt;}p X1{text-align:justify;}span X1{font-family
通潤裝備(002150.SZ):POWER BLOCK2.0液冷儲能系統是正泰電源今年的重點產品
格隆匯8月16日丨有投資者向通潤裝備(002150)(002150 SZ)提問,“請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