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花山區:用“繡花”功夫繪就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幸福畫卷”
(資料圖片)
專稿:近年來,馬鞍山市花山區按照“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的要求,開展基層黨組織常態化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涌現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周圣清、“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邢春桂等先鋒模范。
明確“繡什么花”,加強黨群聯心,找準針眼。一是廣泛深入訪民情。鞏固黨委(黨組)書記及班子成員聯系點制度,每年至少深入聯系點2次,了解基層真實情況,傾聽群眾意見建議。深入推進“雙報到雙報告雙評議”工作,推動全區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到社區報到全覆蓋,采取自愿認領、組織統籌相結合的方式對口聯系1個網格,定期連心走訪。鼓勵社區黨員“就便就親就熟”認領服務崗位和責任區,每人有針對性地聯系5戶左右的群眾,每季度至少入戶聯系1次。適時開展進千家門、聽千家言、知千家事、解千家難、連千家心的“五千”活動。二是多維立體聽民聲。普遍設立黨代表聯絡點和“居民議事點”“居民議事亭”或“居民議事長廊”等,通過設置相對固定的“黨群聯心日”,召開“黨群懇談會”等方式,讓居民直接就近反映問題、提出建議。推廣“互聯網+黨建”,運用社區論壇、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為社區、物業、業委會、居民搭建溝通平臺。三是規范高效匯民智。探索實施“治理議題大家議,議題公開;治理方案大家議,方案公開;治理過程大家議,情況公開;治理成效大家議,結果公開”的“四議四公開”工作機制。在社區黨組織統領下,制定居民議事規則,發揮居民骨干和群眾團體作用,通過規范化的議題收集、公示、參議、表決和執行過程,有序推進黨建統領下的居民協商議事工作。
立足“靠誰繡花”,統籌組織聯建,穿好紅線。一是打造堅強戰斗堡壘。聚焦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深化街道體制改革。健全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樓院黨小組”的組織體系,實施“頭雁工程”,常態化開展“雙十佳評選”“名書記帶徒”和“基層書記論壇”等活動,促進基層隊伍整體提升。建設“初心園”“聚心園”“同心園”等戶外“幸福花”黨建園地和89個黨建微管家,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一刻鐘黨建服務圈”。不久前,馬鞍山市第一家嵌入式、現代化和綜合性的“八有八建”黨群驛站在星悅廣場建成運行。二是成立紅色物業聯盟。在符合條件的居民小區建立由社區黨委為主導,物業公司、業委會、駐區單位共同參加的“紅色物業聯盟”,創建“紅領一家親”服務品牌,建立黨建引領下協調運行機制,引導社區黨組織、物業黨組織、業主委員會與社區治理有機融合,將黨建融入社區服務,督促物業服務品質不斷提高,切實為服務群眾聚力。三是鞏固黨建聯席會議。貫徹落實三級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打破行政隸屬壁壘,定期推出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會商解決重難點問題,督促各相關單位部門各負其責、各盡其職。推動教育、衛生、司法、文化等各類資源下沉基層,形成“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區域化大黨建工作格局。探索推行“兼職委員”制度,由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街道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每年向街道社區黨組織進行述職,接受測評和評價。同時將統籌駐區單位黨組織參與區域化黨建工作情況作為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
聚焦“如何繡花”,落實服務聯動,繪就畫卷。一是網格服務為基礎。全面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形成393個城市社區網格為基本單元,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域的網格黨建體系。明確區、街道、社區、網格職責權限。按照“全要素網格”的要求,編制《網格服務管理事項清單》,明確政策宣傳、便民服務、信息采報、隱患排查、專項治理等服務管理職責。依托社區“大管家”智慧平臺,形成問題“發現→上報→處置→反饋→備案”的閉環運行機制,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和訴求事事有責任主體、件件有處理結果。二是區域共建為依托。堅持以黨建帶群建促社建,通過聚焦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服務事項,先后孵化區“紅袖標”愛心助鄰社、“公益善食館”、馬鞍山“紅圍巾”公益協會等,推動黨的建設有關要求寫入社會組織章程,引導社區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協同參與服務社區治理,進一步集聚工作合力。三是“吹哨報到”為補充。針對群眾急難愁盼而街道、社區難以解決的重大問題,持續鞏固并充分發揮 “社區吹哨、部門報到”長效機制,探索建立“日常哨”“應急哨”和“攻堅哨”三級響應模式,并積極配套建立健全黨員聯系群眾制度、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工作機制,促進制度規范運行,確保基層“哨聲”嘹亮、“吹哨” 管用,實現“下有所呼、上有所應”。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BOE(京東方)獨供OPPO Find N3 Flip及OPPO Watch4 Pro系列-定義柔性OLED顯示新標桿
8月29日,OPPO在新品發布會上重磅推出OPPOFindN3Flip及OPPOWatch4Pro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