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形拳、粵劇臉譜、廣式剪紙……來穗兒童在廣州天河體驗嶺南特色文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通訊員 吳銳
圖/通訊員供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連日來,廣州市天河區來穗人員服務示范中心聯合車陂龍形拳非遺傳承人、廣式剪紙愛好者共同開展廣府特色文化主題營系列服務,其中包含車陂龍形拳、粵劇臉譜及廣式剪紙三項極具嶺南特色文化的主題體驗活動,旨在豐富來穗兒童和青少年精神文化世界,引導他們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實操深入地了解廣府文化,激發其學習、傳承廣府文化的興趣。
粵劇作為廣東四大名劇之一,其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嶺南傳統文化特色。在廣府特色文化主題營的粵劇臉譜制作體驗活動中,社工通過粵劇文化介紹、觀看著名粵劇選段以及繪制粵劇臉譜等形式,促進來穗兒童和青少年對粵劇的認識和了解,幫助他們認識臉譜中不同色彩所代表角色的不同性格,近距離感受粵劇文化魅力的同時提升對于粵劇角色的認知。
天河區來穗人員服務示范中心還分別開展了小學組與初中組廣式剪紙體驗活動,以滿足不同年齡段來穗兒童和青少年的參與需求。由剪紙愛好者現場教學廣式剪紙制作技巧,來穗兒童及青少年認真學習并踴躍提問,而后在社工及志愿者的協助下根據教學內容制作自己的剪紙作品。
在掌握了基礎的剪紙技巧后,來穗兒童和青少年開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各具特色的原創作品。活動現場還設置了作品展示區,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無不展現了來穗兒童和青少年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也讓他們進一步感受到廣式傳統剪紙藝術深厚的歷史底蘊。
龍形拳是廣東省的地方傳統拳術之一,其在車陂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傳承,并成為古村車陂極具招牌特色的文化符號;“車陂龍形拳”于2019年10月成功申報為“天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車陂郝家祠,來穗兒童和青少年參與車陂龍形拳非遺體驗活動。活動伊始,車陂龍形拳非遺傳承人郝海華師傅帶領來穗兒童和青少年實地參觀郝氏宗祠,并介紹宗祠文化及車陂龍形拳的發展歷史。隨后,郝海華在富含歷史文化積淀的宗祠中教授來穗兒童和青少年龍形拳基本招式,一招一式間彰顯著車陂龍形拳特有的武術魅力。
天河區來穗人員服務示范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廣府特色文化主題營系列活動,提升了來穗兒童和青少年對廣府文化及非遺文化的認識,深入地了解廣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使文化得以宣傳、普及和推廣。社工在帶領來穗兒童和青少年感受嶺南傳統文化之美的同時,推動他們進一步融入天河、融入廣州。除廣府特色文化主題營,示范中心還將面向來穗兒童和青少年開展多類型、多形式的夏令營活動,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讓他們在天河度過一個歡樂而有意義的假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