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德,要做,就做得徹底
有些夜晚,你無法阻擋利拉德,不能阻擋的程度,根據以下條件滿足的數量和程度而定:
利拉德的超遠三分手感在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防守方中鋒腳步移動緩慢,無法跟到三分線延誤;
防守方紀律性普通,無法夾擊逼迫利拉德出球后保證后續的協防與輪轉;
防守方中鋒護筐能力有限,無法抵抗利拉德與隊友的沖擊;
領防人素質不夠,無法有效纏住利拉德,被一打二擺脫;
開拓者中鋒終結手感和出球智商基本在線;
開拓者鋒線空位三分回應手感在線;
其他,等等。
利拉德進入zone之后,如果你不想點辦法,他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塞拉斯當然也有話說的——我夾利拉德了啊?你看看我上夾擊后,這家伙都干了什么:
尼克斯和加魯巴開始逼迫利拉德出球,兩人成功封鎖了利拉德的出球路線,將他逼至中場線。利拉德勉強出球后隊友均未能找到機會,最后回球給三分線外兩步的利拉德本人,此時進攻時間還剩3秒。
于是,利拉德揚手拔起,一發入魂。
下個回合,尼克斯和加魯巴繼續嘗試夾擊,利拉德運球轉身從兩人的夾擊縫隙中鉆了過去,伊森和托福回收中路,還來不及站住護筐位置,利拉德已經侵入籃下,牢牢占據身位優勢,先對抗,再上籃,2+1,又快又穩。
再下一個回合——真的,塞拉斯表示,我們的夾擊馬上就到位了,但這家伙不講武德搞偷襲,他推進到一半,沒等我們反應過來就拔了。
3個回合,連殺9分,塞拉斯喊了暫停:“算了,這人夾不住,咱們正常防吧,他體能總有打光的時候。”
被打吐的小馬丁說,如果不上夾擊,利拉德能拿90分。小馬丁算錯了,第一節,火箭沒夾利拉德的時候,他8中5拿了16分,第二節開始夾利拉德的時候,他3個回合連拿9分,火箭是一個都防不住啊。加魯巴在場的8分鐘,幾乎每次防擋拆都會被安排跟到三分線外,也幾乎每次都捉不到利拉德衣角。賈巴里·史密斯則嘗試了換防利拉德,跟住過一個回合,不錯,但也可能被一步甩開老遠。
至于申京,我只能說,他是個不錯的年輕人,這場比賽,利拉德拿71分,他有一半功勞:
一方面,申京給開拓者制造了麻煩,他和博班的高舉高打摧毀了缺少努爾基奇的開拓者內線,全隊18個前板,加上申京還能跟小馬丁來一些逆向擋拆的風騷喂餅,火箭給油漆區的壓力可真不小。只要利拉德下場,比賽分分鐘就要被翻,這給了利拉德反復踩油門的理由。利拉德真不是故意挑弱隊下狠手,火箭油漆區錘了開拓者足足74分,沃特福德和尤班克斯也特么要吐了。
可另一方面,申京在利拉德的加特林轟擊下,確實找不到一丁點保命的辦法。他當然不可能跟得住利拉德,加魯巴好歹能撲上去假裝夾一下,申京要是出遠門就回不來了。但在利拉德手感不錯的夜晚,你讓他投籃——不管什么位置,如果是全明星賽,甚至包括后半場——基本就等于防守失敗,只要他感覺來了,可以就地架炮,公開處刑。
更絕的是尼克斯,那個夜晚,全世界不熟悉火箭但看了比賽的球迷都漲了新知識,原來尼克斯不但可以是一支防三分靠眼神的球隊,也可以是一個防三分靠眼神的球員。尼克斯被秒得痛不欲生,反復羞辱,以至于利拉德從他身上已找不到成就感。對利拉德來說,火箭任意一個單體球員都是送的,這場比賽之于他漸漸成了一盤“肉鴿”游戲,他需要不斷靠防守組合套餐,來提升游戲體驗并解鎖成就。比如,來個一條龍連過尼克斯、申京組合。
又比如,將一條龍組合再加一個馬丁,完成三殺。
再比如,轉換中突破強行超車,在雙人攔網形成合圍前完成舉火燒天扣籃2+1。
(問:NBA歷史上,哪個球員在單場比賽里同時完成了命中13記三分+單手暴扣?先排除一個錯誤答案。)
隨便打。
比賽失控了,塞拉斯想不出策略,火箭球員不知道怎么阻止利拉德,偏偏火箭自己也能把開拓者稀爛的防守蹂躪得七葷八素,讓比賽的懸念一直維持到最后幾分鐘,以至于無法提前啟動垃圾時間保護程序,讓利拉德自動下去休息。
于是,利拉德就拿了71分。
回看這場比賽,可能首先要說的是,塞拉斯被解雇不冤。利拉德無人能擋砍高分的比賽雖然有一大把,但也沒人讓利拉德砍過71分。就算申京的機動性和護筐都不適合去攔阻利拉德,尼克斯在這個級別的舞臺大約只值一卷衛生紙,但整場比賽,火箭疑似只有一個回合——也就是本文所描述的第一個回合——成功逼迫利拉德出球,之后還被利拉德打進。球隊在防守端幾乎是放羊的態度。
說到底,火箭沒有什么夾擊輪轉紀律性,以至于一旦不能在上線造成持球人失誤,后續怎么防就一腦袋漿糊。利拉德本就是聯盟持球沖破夾擊能力最強的后衛之一,開拓者的拼圖這場的空位三分投得又還算湊合,進了幾個之后,火箭就有了一種“不夾擊防不住,夾擊更防不住”的體驗,于是塞拉斯選擇放任自流,愛咋咋地了。
那么,在利拉德狀態爆炸的夜晚,到底要怎么防他?
第一步,遣一內一外兩員上將在三分線外夾擊逼迫他出球。對這兩員上將的素質要求是,機動性上佳,臂展長,防擋拆選位精準(別傻乎乎撲上去直接選錯邊被利拉德一過二),這樣可以把利拉德困住停球,并干擾他的出球路線;
第二步,再派一員大將鎮守中路,等著干掉一切進入油漆區的利拉德隊友,或者鉆過夾擊的利拉德本人。如果軍中無大將,也可以靠另外三人默契的團隊防守實現,這三人可以守一個三角聯防。
這套策略抓的是利拉德的身高和他的起手式位置。他在三分線外兩步就有致命威脅,這很炸裂,但這地方想將球直接出到有威脅的區域很困難,以利拉德的身高,他在夾擊干擾下很難直接把球打到籃下腹地或者底角,需要靠掩護人或者對側弧頂45°的隊友幫忙中轉。多一道中轉就多耗一些時間,防守也就多一分補回來的希望。再加上利拉德本身還是三分線+籃下的打法,上線夾擊破三分,下線護筐手破攻筐,可謂嚴密封鎖無死角。
當然了,策略歸策略,執行歸執行。就算你知道怎么防,也有不小的概率防不住——火箭就防不住,尼克斯不知道還剩3秒也要貼防利拉德,加魯巴不知道嘗試協助尼克斯并注意利拉德向利特爾的分球路線,托福也不知道比起去找底線或者底角的進攻球員,直接去補利特爾的空位的幫助更大——但總有球隊能防住,某些年份的勇士、湖人、鵜鶘都可以作證。
這一套下來,比賽的決定權就從利拉德手里轉到了他的隊友手里,這也是一直以來,對手防開拓者的辦法。利拉德一直心心念念追夢,他想要一個能把他在三分線外的威脅變現的掩護人,這樣的球員應該有出色的處理球技術和順下速度,而追夢是有冠軍履歷驗證的合格產品。
當然,只有一個追夢是不夠的,利拉德需要的是一套系統,一套可以將他從單調的、可預測的進攻方式中解放出來的系統。利拉德想要“庫里套”,雖然他不是庫里,復雜的、不知疲倦的無球奔跑,從來都不在他的比賽菜單里,但他顯然希望,球從他的手中流出后,仍然有人具備決策、甚至決定比賽的能力。
決策就在一念之間,利拉德當然會喜歡后一個回合
沒有人比利拉德更羨慕團隊的、人人都有決策能力的體系,管理層和比盧普斯仿佛在嘗試將球隊往這個方向上推,但他們失敗得一塌糊涂。
所以,利拉德一心想去熱火,恐怕不只是出于跟阿德巴約的友誼。他知道這個聯盟哪個地方最可能讓他接近“完全體”,哪里擁有最接近契合于他的“利拉德套餐”。放棄“一人一城”,走向一條有機會但更有風險的未知道路,在他之前已經有人歷盡了辛酸。利拉德不想換來一個那樣的結局。既然決定要走這條路,就別辜負了這次決定,要做,就做得徹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