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無私是一種強大的領導力
余勝海/文
經營的最高境界就是“利他思維”。“利他思維”是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提出來的。利他思維是指在處理利益關系時,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考慮對方的利益和需求,以及對方的想法和立場。
華為公司創始人、總裁任正非
(相關資料圖)
稻盛和夫認為,“人只要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運自然就會好轉。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你讓別人好過,自己才能好過。你凡事顧全別人,其實也就是在成全自己。”說到底,所有大格局背后,都是一種利他。
其實,華為公司創始人、總裁任正非也是一位擁有“利他之心”的偉大企業家,可以說華為的成功離不開任正非的“利他思維”。
自利則生,利他則久
稻盛和夫生前是任正非的好友,任正非非常推崇稻盛和夫“自利則生,利他則久”的經營哲學。他經常對公司高管說:“對客戶、合作伙伴和員工要常懷感恩之心,多做利他之事,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企業的成功都歸結于利他之心。”
華為公司的經營理念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
以客戶為中心,決定了華為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服務客戶、為客戶創造價值來開展。
任正非說:“以客戶為中心,就是要全力為客戶創造價值,真正地成就客戶。為客戶創造了價值,我們才會有績效,公司才會有利潤。”
任正非告訴華為員工,“為客戶創造價值,就是凡事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持續為客戶輸出價值,你為客戶創造多大價值,你就有多大價值。”
華為“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不是口號,而是真正在踐行。三十多年來,華為能成長為全球領先的企業,就充分證明了華為堅持這些理念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無私是一種強大的領導力
無私是公心的升華,只有在一個人將公心發揮到極致時,才會舍棄私心而無私,才能成就偉大事業。
稻盛和夫和任正非都不是《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富豪,但他們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出的貢獻已經不能用財富的多少來衡量,他們無私無畏的精神,永遠是前進道路的“法寶”和“利器”。
作為研究企業案例的學者,我在即將出版的《活下去才是硬道理:華為的36條生存法則》一書中,對任正非的“利他思維”進行了深入解讀。
稻盛和夫生前曾給我的《商業思想家任正非》一書寫下了這樣一段評語:“任正非先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企業家,他在經營企業過程中始終懷有利他思維,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員工謀取利益,從而獲得商業成功。”
稻盛和夫
在任正非看來,稻盛和夫是一位傳奇人物,也是日本戰后經濟奇跡的締造者和重要的見證者之一,曾創辦京瓷,成功拯救日本航空,成就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商海歷經浮沉的稻盛和夫即使在最忙碌的時刻,也沒有忘記心靈的追求,“自利利他”是稻盛和夫敬天愛人經營哲學的精髓。
自利是人的本性,自利則生;沒有自利,人就是去了生存的基本驅動力。同時,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利他則久;沒有利他,人生和事業就會失去平衡并最終導致失敗。
在任正非看來,利他思維不僅是一種人生豁達的境界,更是企業競爭力和領導力的源頭。在企業經營中,領導者只有做了有利于員工、客戶的事情,才會得到同樣的回報,經營起來才會得心應手。由此可見,無私是一種強大的領導力。
《商業思想家任正非》 余勝海/著
利他思維就像物理學中最簡單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原理,當你讓對方受益了,同樣你也會從對方身上受益。
任正非說:“作為企業來講,利他思維至關重要。它意味著企業愿意為員工,或者客戶提供盡可能多的利益與好處,讓他們感受到來自于企業的真誠與用心,進而讓他們能夠體驗到企業的優質服務與人性關懷。”
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任正非“利他”的故事:
華為公司有一名技術人員向公司遞交了辭職申請,任正非特別看好他,便多次挽留他,遺憾的是這名技術人員因家庭原因堅決要走,任正非這才死心。
但是任正非卻一直拖到12月31日才同意他的離職申請。很多人認為任正非是故意刁難人家,后來才知道他的良苦用心。
原來華為有規定,每年12月31日前離職的員工,一律不發放年終獎。那位員工后來拿到了200萬的年終獎,那是他在華為拿過的最高的一次年終獎。任正非的“利他之心”,贏得了員工的忠心,很多華為人愿意追隨他。
“不自私,才能活。”這是任正非賦予華為的精神底色,也是華為的生存法則之一。任正非曾說,“我不懂技術,不懂管理,也不懂財務,只是手里提著一桶漿糊,澆在大家腦袋上,把十八萬員工粘結起來。”在華為,這個粘結人與組織的哲學核心就是價值創造、價值分享,共有共享,保護每一個貢獻者的合理利益,形成一個極具戰斗力的強大組織,終究帶來商業成功。這就是無私分享的哲學,這個哲學要粘結全世界最優秀的人,讓華為從“活下去”到“活得好”。
無私就是最大的“自私”
在企業界,任正非和稻盛和夫都是私心很少的企業家,他們對財富、權勢之類的東西看得很淡。
任正非在華為也經常強調做人做事要無私。他有個觀點叫“無私就是最大的‘自私’”。
任正非說,“作為干部,要少一些私心,不要跟下屬搶功勞,要克服把功勞歸功于自己的沖動。作為領導者,首先要成就下屬,只有下屬成功了,你才能成功。你對下屬好,實際上你是最大的‘自私’者,你的奉獻是會得到回報的。”
同時,任正非還要求華為對外要心胸博大,不能光顧著自己的利益,要多交朋友少樹敵,不要追求獨霸天下,“華為如果想獨霸世界,最終也是要滅亡的。”
2011年,任正非邀請稻盛和夫到華為總部參觀訪問,兩個人進行了閉門交流。
兩位偉大的企業家惺惺相惜,相見恨晚。其實,稻盛和夫的《活法》里有幾個核心觀點,都是來自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
任正非看與稻盛和夫合影
稻盛和夫說,無私本就是一種強大的領導力。如果企業的領導者在開創和推動一項事業時的出發點都是基于“想要讓自己發財”,或者“想要對自己產生好處”,那么就自然無法獲得員工的信賴與尊敬;而在這種領導者的管理之下,企業的經營活動也將無從得以順利進行。作為一名領導者,要想將一個組織團結在一起,使其獲得成長和發展,就必須具備“無私”胸懷;如果一個人缺乏這樣一種特質,那么他就不足以成為一名領導者。
稻盛和夫在經營管理中不摻雜任何私心。作為日本第二電信的管理者,他手上連一分股權都沒有,但是卻給員工都提供了購買公司股票的機會,讓員工們從第二電信中獲得資本收益,以此來表達對員工為公司鞠躬盡瘁的感激之情。
《任正非:成就員工就是最好的人性管理》 余勝海 著
稻盛和夫這樣評價任正非:“任正非的探索非常了不起,特別是有效發揮廣大一流智商人物的作用方面,超過京瓷,超過日本企業!”
稻盛和夫還贈送了兩本簽名書給任正非,稻盛和夫創建的京瓷與第二電信還成為的合作伙伴。
我潛心研究華為管理之道和任正非商業思想長達24年,發現任正非的一些經營管理思想與稻盛和夫頗為相似。
任正非在創辦華為之初,就推行全員持股制度,并將99%的股份讓員工持有,與勞動者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的大舍,全員持股既是任正非的一種理性自覺,也是一種利他精神的體現,是對“利他思維”這句話最好地詮釋。
員工持股是華為“利益共享”制度設計的核心。華為一直在回避資本市場的誘惑,拒絕上市,實行員工持股。目前,華為有14.2萬名員工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份的99.16%,而任正非僅持有不到1%的股份,這在中國乃至全球商界都是絕無僅有的。
近幾年來,盡管華為困難重重,收入和利潤大幅下降,但華為堅持分紅。2022年,華為拿出719.6億元給員工分紅,人平分紅50.5萬元,這是華為歷史上給員工派發的最大“紅包”。員工持股制度不僅吸引、團結、黏住了優秀人才,企業和員工之間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和事業共同體,把秀才變成戰士,給華為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
研究表明,企業家有“利他之心”,舍得在員工身上花錢的企業,管理成本是最低的。任正非把賺到的錢拿出來與員工分享,收獲的是人心的依附。
不為己富,而一生成功
任正非說,“稻盛和夫之所以這么出名,不僅是因為他的公司知名度高,更重要的是,他的經營管理思想,影響了很多后來的企業家。稻盛和夫做的精密陶瓷,不是你生活中看到的陶瓷,而是他做的電子陶瓷等功能陶瓷,已在引領一場實實在在的新材料革命,將極大地推動通訊業和互聯網的發展。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精進,做到了全球第一,我們只有追隨的份。我們華為擁有全球一流的數學家,但他們卻擁有全球一流的化學家與物理學家,我們趕不上他!”
《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任正非講給華為人的100個故事:》 余勝海/著
任正非還說:“我讀過很多書,我喜歡稻盛和夫的書,從他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在他經商思想的影響下,華為才走到今天。”即便是現在,任正非也經常研讀稻盛和夫的著作。
筆者記得《一代大商孟洛川》中有一句話:“于己有利而于人無利者,小商也;于己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如今華為雖然受到美國的極限打壓,但在“利他思維”驅動下,不僅沒有垮掉,反而變得更強大。
所以,我們經營企業,一定要有利他思維。如果只考慮自己,很難走得遠、也很難有大的成就。你的成功一定要與“利益相關者”的成功綁在一起,尤其是在實體企業,這種“共生”生態非常重要。華為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經商之道,不是用利己的方式達到利己的目的,而是用利他的方式達到利己的目的。
走近稻盛和夫和任正非,我們感受到的不是“財富”的魅力,而是“人格”的魅力,無私的偉力。他們用事實證明了:不為己富,而一生成功。
(本文摘自余勝海的著作《用好人,分好錢:華為知識型員工管理之道》《任正非:成就員工就是最好的人性管理》《任正非講給華為人的100個故事: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商業思想家任正非》,版權所有,未經作者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四川:五部優秀劇目匯演共慶國家藝術基金設立10周年—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
(唐倩)為展示國家藝術基金10年來的資助成果,推動藝術基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