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和白領的需求在哪里,我們就把服務做到哪里”
“舉街道之力,把‘施工圖’高質量轉化為‘實景畫’”“黃浦區首家沒有政府資金投入的社區基金會成立了”“企業和白領的需求在哪里,我們的服務就到哪里”……8月22日,黃浦區第三季度基層治理媒體通氣會在金融品巷·“零距離”黨群服務站舉行,小東門街道、外灘街道、淮海中路街道以“高效能治理與高質量發展融合互促”為主題,對各自街道的特色和亮點進行了介紹。
小東門街道:舉街道之力把“施工圖”變為“實景畫”
金融品巷·“零距離”黨群服務站位于小東門街道外馬路249號,長約100米,內部面積約600㎡,具備7大服務功能,是深受周邊居民和企業白領喜愛的“第三空間”。服務站外,設有24小時自助服務區,配備了“一網通辦”自助終端機和圖書借閱機,可隨時提供居住證積分查詢、新版社??ㄩ_通、城保繳費記錄打印等100多個高頻事項。南外灘金融直通車在這里設有“金融品巷”站,白領們可以在此乘坐免費短駁巴士,輕松往返公司和地鐵站。服務站里,綜合服務區、臨展區、職工書屋、青年中心、新業驛站、咖啡共享區、騎行加油站等7大區域,滿足居民和白領們的多元需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金融品巷·“零距離”黨群服務站就像一個縮影,展現了近年來小東門街道緊緊圍繞打造“南外灘金融社區”這一定位,從滿足社區居民、企業居民的“醫食住行醫教娛”需求出發,舉全街道之力建設黃浦經濟發展新引擎和城區形象“東大門”。
“舉街道之力扛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把‘施工圖’高質量轉化為‘實景畫’,是東門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據小東門街道辦事處主任張沈彬介紹,街道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搭建政企零距離溝通和需求解決平臺,為區域的經濟穩定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堅持“眾籌共建”理念,通過發布南外灘金融直通車、“黃金夢享·金融育才”助力困境兒童成長、“老字號大篷車”項目等10大區域化黨建共籌項目,開展“白領愛心暑托班”等活動,“東風集市”等家門口便民服務,推動解決企業、白領、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在落實“10分鐘社區生活圈”等基層治理公共議題的過程中,通過深入社區、樓宇、企業,凝聚更加高效的社會治理合力,形成同題共答、同頻共振的生動局面。
外灘街道:打造全人群友好社區和更好營商環境
外灘街道“擁有”國內外知名地標外灘和南京路,商業繁盛、游人如織。近年來,街道積極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全力打造全人群友好社區和更好營商環境。
恒基名人購物中心地處南京東路、河南中路路口,早晚高峰及午餐時間,周邊非機動車亂停放現象屢禁不止。依托“商居聯盟”平臺,山北居委與商場物業進行多次協商,最終同意在商場周邊辟出專門空間供非機動車停放,有效緩解停車難題,獲得周邊居民、企業白領以及新就業群體的好評。企業和社區黏性增強之后,恒基名人購物中心和街道聯手,利用4樓的近100㎡的室內商業空間,打造黃浦區首個樓宇“零距離家園”實體陣地,構建外灘樓宇文化樞紐。外灘街道辦事處主任潘燕兵介紹說:“下一步,我們計劃把商場頂樓800㎡的露臺,變成體育運動共享空間,更好地滿足群眾的運動需求?!?/p>
山北小區(如意里)是街道“一街一路”建設和“10分鐘社區生活圈”打造的重要節點,也是各部門資源整合、項目融合的成功試點。項目建設前,近40支設計團隊多次走進山北街區進行現場踏勘,大量設計創意被納入項目清單并逐項落地。建設中,金外灘集團、福苑養老等社會各方力量積極認領子項目,完成了彩色路面及門頭過道改造、智能垃圾廂房改造、適老化健身器材建設、電梯加裝扶手、小區太陽能燈具安裝等項目。建設后,引導公眾持續參與項目常態化運營,動員商戶群體制定落實“街區商戶守則”,共同做好城市更新“后半篇文章”。潘燕兵還透露了一個好消息:“街道已經成立了黃浦區首家沒有政府資金投入的社區基金會——‘外灘社區基金會’,將通過探索‘治理+公益’的新路徑,實現高效能治理與高質量發展互融互促、共同發展?!?/p>
淮海中路街道:聚焦新賽道,以政企合作賦能街區治理
淮海中路街道位于黃浦區核心區域,首店經濟、首發經濟、夜間經濟繁榮發展,旗艦店、概念店扎堆聚集?!捌髽I和白領的需求在哪里,我們的服務就到哪里。”今年,街道積極順應“科創回歸都市”趨勢,充分發揮自身要素資源豐富、產業基礎雄厚、人才資源集中等優勢,聚焦發展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領域新賽道,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街道牽頭推動“一大會址·新天地”綠色低碳發展企業聯盟成立,吸引索尼、瑞安、埃森哲等14家國際行業龍頭企業成為首批聯盟成員,通過對話交流、聯合研究、能力建設和產業合作等方式,深入開展淮海商圈綠色發展的交流與合作,深度挖掘政府、企業和專業機構的智慧與資源,共同助力一大會址·新天地近零碳排放實踐區建設。
據淮海中路街道辦事處主任康永利回憶,聯盟成立當天,成員企業索尼的協生農法技術在會場進行的公開展示,就獲得了與會人員的關注。協生農法是由索尼計算機科學研究所研發的創新農業技術,該技術通過高密度混種,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組織能力種植有用作物。在今年街道“一街一路”項目建設中,SOHO綠地以及健樂小區微景觀改造項目就與索尼公司進行深度合作,通過將協生農法技術引入街區改造,有效提升區域環境??涤览f:“我們將以此為紐帶打造政府、企業、居民、商圈、社區共治網絡,在宣傳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同時,打造居民友好型社區,發揮低碳企業的環境科技帶動商圈消費能力,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指數?!?/p>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