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聯的冷門武器,用其他火炮拼湊的M1943步兵炮
(資料圖片)
步兵炮在二戰期間有著重要的戰術作用,它們被廣泛裝備到營、連級單位,當士兵們遇到機槍堡壘、固守建筑物的敵人等難啃目標時,可以及時召喚步兵炮進行有效打擊,步兵炮有時甚至承擔起反裝甲的任務,可見這種武器在當時軍事環境下的重要性。
不過蘇聯陸軍在戰爭前期因軍事思想等問題缺少步兵炮,老式的M1927 76毫米炮數量少,部隊在戰斗中吃了不少虧,蘇軍的臨時解決方案之一是將M1937 45毫米反坦克炮配發給基層單位,盡管這種火炮尺寸不算大,重量適中,但它本身是為反坦克設計,更適合反裝甲作戰,它的APHE彈藥在反工事、建筑物時威力不夠。
1943年,蘇軍獲得了一種更加專業的步兵炮,它的全稱是M1943 76毫米團屬火炮,它是一種比較冷門的武器裝備,數量相對少一些,生產工作并不優先,1945年就停止了生產,二戰后似乎就沒在軍事事件中出現過。
M1943是一款“組合”武器,它的炮管和液壓助退復進機部分來自前文提到的M1927 76毫米炮,炮管經過適當的現代化改造,但沒有改變射擊性能,炮管長米,炮尾采用間斷螺紋炮閂閉鎖,射速在10~12發/分鐘。
火炮的炮架來自M1942 45毫米反坦克炮,它其實是M1937的升級版,最大的變化就是擁有更長的炮管,提升了彈藥初速度。M1943步兵炮采用這種炮架一方面節省了研發時間,它可以承受76毫米炮彈的后坐力,另一方面則是這種炮架支持更大范圍的方向射擊,作戰更加靈活,M1943的方向射界總共60°,炮管俯仰角度在-8°~+25°。火炮增加了一面炮盾作為保護,炮盾的上半部分可以向前翻折降低高度。
M1943能發射4種彈藥,OF-350和O-350A是高爆彈,它們的出膛速度為262米/秒,最大射程4200米,另外2種彈藥則是反裝甲的破甲彈,它們的出膛速度311米/秒,有效射程1000米,兩種破甲彈的破甲深度分別為70毫米和100毫米。
M1943步兵炮重量只有600千克,配備一個6人炮組,炮兵們可以人力推著它在戰場上短距離機動,以直瞄火力支援步兵戰斗,事實證明它是成功的,不過出現的時間有點晚,隨著戰爭的發展,蘇軍手中的坦克和各類火炮數量猛增,以坦克和榴彈炮為核心的戰術自然降低了對步兵炮的依賴,M1943總共只生產了5122門,與其他火炮動輒上萬的產量比起來確實少多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