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信貸社融大幅縮量的背后
(資料圖)
居民中長貸和房地產銷售的關聯性趨于弱化。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僅為3459億元,2007年以來同期最低,其中居民部門拖累最大。2022年以來,居民中長期經營貸增量實現了對房貸的反超,今年以來二者分化進一步擴大,這一變化有效解釋了今年6月份居民中長貸和房地產銷售數據的背離。當前央行允許存量房貸置換,新增放貸或將持續承壓,居民中長貸和房地產銷售的關聯性可能會進一步弱化。7月新增居民中長貸、房地產銷售雙雙同比收縮,可能已經開始反映貸款置換沖減存量貸款的影響。
企業中長貸增速或出現階段性回落。7月新增企業中長貸終止了連續11個月的同比多增,增速指標連續第2個月出現回落。2016年以來企業中長貸增速具有明顯的周期特征,參考歷輪周期跨度和增速高點,未來企業中長貸增速或出現階段性回落。一方面,去年6月起企業中長貸增速進入上升通道,對應同比基數逐步走高。另一方面,工業生產修復仍處于早期階段,7月M1增速降至2.3%,指向資金活化程度偏低,微觀主體預期仍偏弱。因此企業信用擴張的動能可能相對不足,7月企業整體融資需求擴張有限,結構較差。
8-9月政府債融資有望拉動社融回升。7月新增政府債融資4109億元,同比多增111億元,主要是新增專項債貢獻較大。截至7月末,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為65.7%,7月凈融資額1466億元。而去年地方財政集中在上半年發債,7月凈融資額僅15億元。根據最新監管要求,2023年新增專項債需于9月底前發行完畢,預計8-9月月均發行量或達6500億元以上。同時去年同期為低基數,在專項債的拉動下,今年8-9月政府債融資有望再度同比多增,從而支撐社融回升。
需求有限背景下,季末大幅沖量的結果是次月大幅縮量。6月信貸社融大幅好于預期,7月則恰好相反。需求有限的背景下,季末大幅沖量的結果是次月大幅縮量。7月社融存量增速降至8.9%,為有數據統計以來最低值。各項貸款余額增速降至11.1%,同樣處于歷史低位水平。考慮到年內居民和企業部門信用擴張均存在壓力,在多重宏觀周期共振向上之前,我們判斷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存在較大發力空間,為金融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政府債提速發行等創造適宜的貨幣環境。
風險因素:國內政策力度不及預期,美聯儲超預期緊縮,地緣政治風險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