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暴力傾向?其實是“社交力”出了問題,父母應該知道這三點
文\谷從
編輯\小意觀育兒
(資料圖片)
前幾天到朋友家做客,聊天的時候她兒子在和爸爸打鬧,他爸爸故意拿走他的東西不還,弄得他十分惱怒,對著爸爸拳打腳踢,一兩歲的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好的情況,就和她提出了一些建議,她也認真地分析了一下,認為這確實是一件引起后怕的事情。
孩子情緒不受控制容易被激怒,做出的行為幾乎是本能的反應。這種拳打腳踢看上去無關緊要,實際上若沒有正確的引導是很容易走向極端的,對孩子未來生活也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暴力傾向對孩子的危害:
1.
鄰居家的小孩今年六歲,是出了名的小霸王,幾家的孩子通常是一起玩的,而他總是一副我是老大的模樣趾高氣昂地命令其他的孩子,有不和他心意的還會對他們動手,時間一長,沒有人再愿意和他玩。一看到他,就都躲得遠遠的,他也就只好自己待在家里。
人的基本屬性是社會性,就不可能離開集體獨自生活。家長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卻不能保護他一輩子。孩子總是要走出家庭的保護套,接觸外面的人和事,而具有
2.
孩子欺負了別人,有些家長竟然還沾沾自喜地認為:我的孩子真棒,不會被別人欺負了。實際上,這是你的孩子運氣好,總是喜歡打人的孩子,如果有一天遇上了比自己還要粗暴強勁的人,是最容易被人報復的。
著名精神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性欲和攻擊性是人類兩大基本欲望,而暴力作為生來就存在人體內的因子如果不經過后天的正確引導,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價值觀錯亂,順其本心從而漸漸失去人應有的理智。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打人是青春期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孩子動手打人,可能是一種偏激的社交方式。換句話說,孩子會動手打人,是
那么,父母應該如何加強孩子的社交力呢?
一般來說,進行社交的基本方式是語言的表達。孩子會動手發泄情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平日的情緒沒有紓解的渠道,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應該做的就是陪伴,在孩子想要傾訴的時候做一個合格的聆聽者。
孩子社交力弱,就是不懂得如何適當地與他人相處。這種情況往往是由于從小沒有接觸過陌生的環境,所以在面對不可預料的人和事的面前就會不自覺制造一道保護自己的屏障。
所以,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到公園、游樂園、朋友聚餐之類的公共場合,逐步讓孩子適應,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除了提高孩子的對外社交能力,還應該增強孩子對自我的認知。讓他們意識到,暴力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并且讓他們自己承擔自己的錯誤所造成的后果。只有當孩子知道什么是錯誤的行為之后,才能用一種正確的態度去和他人相處。
當孩子做出過激的舉動的時候,家長應該制止,但選對方法很重要。我堂哥常常對我說,他父親的教育理念就是:不打不成才。而現在他的孩子一不聽話,他也難免會動手。實際上,以暴制暴的方法是非常不妥當的,長期被暴力的孩子很容易在長大之后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更不要說對待他人。
總結:
當發現孩子有了暴力傾向,作為家長不應該聽之任之,坐視不管,但也不必極度恐慌,弄清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原因,進行針對性地規范引導,循序漸進,就能給孩子一個明媚的青春。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熱訊:浙江建德市2023年迎峰度夏需求響應專項方案:確保常態儲備六輪4.5萬千瓦、全時段需求響應專項預案
浙江建德市2023年迎峰度夏需求響應專項方案:確保常態儲備六輪4 5萬千
觀速訊丨四創電子(600990.SH):目前民品的選擇主要是較復雜的汽車電子、高波層的通訊板塊等
格隆匯6月25日丨四創電子600990600990SH于2023年5月18日召開業績說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