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重慶綜保區一般納稅人試點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5%
(資料圖)
重慶市江津區稅務人員向重慶金睿誠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宣傳稅費政策。通訊員 趙飛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記者 趙紫東)重慶市稅務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綜合保稅區一般納稅人試點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近31.3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內銷收入4億元,外銷收入27.2億元。
據了解,綜保區是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先行區、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集聚區,享有特定稅收及監管政策。它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一種類型,實行封閉管理,境外貨物進入綜保區,實行保稅管理;境內其他地區貨物進入綜保區,視同出境。2016年,重慶開始在西永綜合保稅區開展賦予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截至今年6月底,試點范圍拓展至西永、涪陵和江津3個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綜保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試點企業達25家,較去年6月底增長14%。
“以往綜保區內企業如果要同時從事內銷、外銷,必須注冊兩個企業。”重慶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相比綜保區外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區內企業既不能進行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抵扣,又不能向國內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割裂了區內企業與國內市場的聯系。
因此,在綜保區推廣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解決了長期困擾綜保區連接國內市場的難題。“綜保區的企業在建設初期,普遍面臨國際市場沒打開、國內市場進不去的問題。”江津綜保區管委會(珞璜工業園發展中心)副主任程偉認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試點政策能賦予企業“雙重身份”,企業除原有進出口業務外,可直接與境內區外企業進行人民幣交易并開具增值稅發票,打通國內銷售增值稅抵扣鏈,助力企業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暢通大循環。
綜保區企業依托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融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統籌兩個市場的資源,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還推動企業實現產品升級、業務擴圍、資金回籠,形成內外互補的良性循環。
重慶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用好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政策,加強與綜合保稅區相關部門合作,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及時享受政策紅利,充分統籌好“兩個市場”資源和機遇,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發揮優勢,實現內外互補,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