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座!福建這一體育場今天竣工驗收
2023年8月12日,廈門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白鷺體育場通過預驗收。(本報記者 王協云 攝)
歷經近千個日夜的漫長等待,今天,廈門奧體中心白鷺體育場正式展開竣工驗收。未來十年,它將作為世界三大田徑賽事之一的世界田聯鉆石聯賽舉辦地之一,向世人呈現廈門這座高素質高顏值國際化現代化城市,體育事業、產業發展的累累碩果。
廈門白鷺體育場位于廈門市翔安區海濱,其獨特功能定位使其成為我國內首座、世界第三座可實現專業足球場與綜合田徑場自由轉換的體育場。該項目建筑面積18.06萬平方米,外觀上,場館通體白色,造型吸取閩南大厝、海浪、白鷺等本土元素,莊嚴而不失靈氣;建筑南北拱跨度約350米,南側形成約80米寬的景觀開口,這也是國內唯一能夠在場內看海的體育場。
(資料圖片)
不可否認,如今“體育”已成為解碼一座城市的鑰匙。它不僅流傳于世代相傳的人文底蘊間,更是融入城市的設施里、細節里、日常中,成為高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
今年6月,廈門人民體育場重獲青春,吸引不少市民“搶鮮”體驗和點贊叫好。僅兩個月后,廈門白鷺體育場即將高標準亮相,特區體育事業發展步伐向島外再度延伸——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水平賽事、廣泛開展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培育具有廈門特色的賽事品牌,持續放大體育賽事的綜合效應,聚力打造國際體育名城……以賽帶產、以賽促商,新一輪體育事業、產業發展藍圖,正隨著白鷺體育場的建成投用徐徐展開。
陳忠文:將藍圖繪入現實
廈門路橋工程公司白鷺體育場技術負責人陳忠文。(本報記者 楊進福 攝)
翻看廈門奧體中心項目的各項施工章程,在扉頁的作者欄時常能看到一個名字——陳忠文。身為廈門路橋工程項目技術總工,項目建設近3年間,他作為時代見證者,踏遍特區東部海岸,經歷著沿海灘涂地向體育新城的強勢崛起;作為項目建設者,他將藍圖“繪入”現實,構筑起了總占地66萬平方米廈門奧體中心的“鋼鐵脊梁”。
標注多如繁星 工程精益求精
如將白鷺體育場按材料進行拆分,鋼結構占據其中重要組成部分。據了解,項目整體用鋼量超3萬噸,其中,橫跨體育場兩端的一對巨拱用鋼量更是達到了8000噸,幾乎占整體用鋼量26%。
巨拱好比場館的“脊梁”,體育場上部由萬噸鋼材編織成的穹頂能穩固支撐,它們功不可沒。據陳忠文介紹,雙巨拱長度均約350米,還同時垂直向外傾斜了約22度,超長、不規則鋼結構難以一次構筑成形,因此在設計時,雙巨拱被分成了38段,計劃采用預制拼裝工藝進行建設。
“這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設計和施工方案稍有偏差‘牽一發而動全身’,對工程量、造價和工期都會帶來顯著的放大效應,必須精益求精。”陳忠文向記者展示了項目部分鋼結構圖紙,圖中的標注多如繁星,這每一項數據的背后,都是夜以繼日的方案討論、演算、論證和方方面面的溝通協調工作。
“廈門奧體中心白鷺體育場是特區跨島發展的新極點,也是中國體育場館建設技術的集中展示,只有將其建得固若金湯才能不辱使命。”3年多來,這股沉甸甸的責任感如山如海,一直都壓在陳忠文的心頭。
起草施工推演 駕馭“龐然巨獸”
在一般項目施工中,現場使用300噸吊車就已足夠,但在白鷺體育場建設現場,數百噸的預制組件屢見不鮮,為滿足雙巨拱吊裝需求,項目在場內布置吊車的最大體量甚至達到了1250噸級。
陳忠文回憶道:“體育場場芯(體育場場內中央可供履帶吊施工與材料堆放區域)約21000平方米,兩輛千噸級吊車組車區域就占了其中約9000平方米,再加上周邊還設置施工安全警戒以及大型鋼構件地面焊接區、建材堆料區,可活動的區域少之又少,同時還有各類數百噸不等的吊車在配合地面鋼構焊接,稍有不慎還將影響其他作業面。”
為了能駕馭這兩只“龐然巨獸”陳忠文在繁忙的施工中擠出時間,起草了《白鷺體育場屋面鋼結構施工推演》。該規程好似“劇本”一般,詳細規劃了吊車定位、轉向,吊車行駛路徑地基加固區域,甚至鋼材吊裝偏轉角度、配合焊接的注意事項,都一一記錄其中。
隔行如隔山,陳忠文坦言,自己實操技術要遠不及擁有多年操作經驗的技術人員。這些專業知識從何而來?夜以繼日地學習,細致入微地記錄,辦公桌上那厚厚的一疊筆記,就是他工匠精神最好的注腳。在項目建設的 “破浪前行”中,他甘心做沉默的砥柱,成為建筑中的堅強骨架,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許柏麟:創新是破局的鑰匙
廈門路橋工程公司白鷺體育場現場負責人許柏麟。(本報記者 楊進福 攝)
2023年5月8日,白鷺體育場內,18面看臺模組在吊機的牽引下緩緩降入基坑,內圈移動看臺向后側移動,使體育場場芯幾乎擴大了“一圈”,400米標準跑道逐漸顯露……從專業足球場變為綜合田徑場,白鷺體育場完成了首次華麗“變身”。
這一刻,廈門路橋工程公司白鷺體育場現場負責人許柏麟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了下來。在他眼中,此次轉換意義非凡:“這是‘質量強國建設’的特區答卷,更是‘中國設計’閃耀世界舞臺的又一力證。”
雙腳丈量熱土 塑造全新路徑
從形式上來看,白鷺體育場與一般體育場館的功能轉換邏輯有些相似,但在實際轉換的體量上卻是大相徑庭——由足球場向綜合田徑場轉換,看臺座位數量由60592座變為53443座,看臺座位變化量多達7000余座,放眼世界體育場館亦屬罕見。
“如此復雜且規模巨大的體育場館建設,在我10年的工作歷程中,還是頭一回遇到。”許柏麟坦言,在設計之初,項目部也曾借鑒全球其他兩座可實現足球和田徑功能轉換的體育場相關建設經驗,但由于白鷺體育場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區位條件,這些外來的建設經驗似乎有些“水土不服”——臺風多、降水多,再加上沿海灘涂地基較軟,如一味模仿其他體育場將大型液壓機埋入基坑用于看臺升降轉換,后期機械維護不易,場館轉換穩定性也將大打折扣。
難題當前,“創新”往往是破局的鑰匙。著眼一線、立足實踐,廈門路橋工程公司的建設者們以技術開路:數百張設計圖紙,千余個看臺部件的拆分重構,無數次的現場測量與比對……盡管攻堅階段正值夏季,但毒辣的陽光絲毫不減建設者們的斗志,在特區東部海岸上,他們以雙腳丈量發展熱土,以汗水化作創新源泉,誓要造就一條體育場功能轉換新路徑。
沉入建設一線 不漏一處險情
相比于坐在辦公室“紙上談兵”,許柏麟更熱衷于沉入建設一線:“場館功能轉換,關鍵就在于如何將看臺有序‘收納’在體育場內,這項工程僅憑平面圖紙遠遠不夠,需要走到場館實地進行研究、試驗,才能保證工法可行、可靠。”
廈門奧體中心占地約66.6萬平方米,在前期原始地貌多變,有舊堤岸、灘涂、孤石山包、未拆遷構筑物等等,在勘測設計的日子里,許柏麟帶領建設者們穿梭其間,有時還要下入基坑內進行考察,每天都像經歷“越野長跑”,鞋底磨平甚至穿孔已是家常便飯。
“寧可跑斷腿,不漏一處險”,作為現場負責人的許柏麟常以此激勵自己:“一場比賽或者演出,觀眾們通常要在場館看臺上待數小時。‘看臺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觀眾的安全,因此,我們研究出的工法在‘行得通’的同時,更要‘靠得住’。”
“淺環坑吊升式轉換法”,這是由廈門路橋工程公司參與研發的國內首個體育場功能轉換技術,它的出現使白鷺體育場成為國內首座、世界第三座可實現專業足球場與綜合田徑場自由轉換的體育場,更向世人展現了其相比兩座“前輩”體育場更優的轉換性能——適應性好,可根據現場需要靈活組裝看臺;質量強,以“淺環坑吊”取代“深基坑液壓抬升”,規避機械維護不周造成的轉換不穩定因素。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海寧皮城(002344)盤中異動 股價振幅達6.47% 跌6.89% 報4.46元(08-25)
摘要:2023年08月25日海寧皮城(002344)股價大幅跳水6 89%,該股報4 4
英雄連3 更新日志 1.2.3 “平衡調整” 2023.8.25
更新日志:https: community companyofheroes com coh-franchise-home
歐康維視生物-B(01477)上半年收益同比增長90.15%至1.04億元 臨床研發項目斬獲多項重要里程碑
智通財經APP訊,歐康維視生物-B(01477)公布2023年中期業績,收益約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