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范大學圍繞152項課題抓實學科建設“龍頭工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海師范大學日前出臺加強學科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一系列新措施:順應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成立學科交叉創新研究院;針對部分學科因缺乏長期穩定投入而導致的學科生態不平衡等問題,重新制定資源分配和管理方式;圍繞基礎教育對未來師資培養的需求,制訂卓越教師培養三年行動計劃……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上海師范大學通過全方位調研,找準制約學校發展的短板弱項。這個暑假,學校領導班子與院系負責人、骨干教師開展了多次研討、論證,逐步制訂推出系列改革方案,進一步推動學科建設與教師教育特色發展的緊密結合。 深入一線調研,力破“學科繭”發展困境 作為市屬高校,上海師范大學為全市基礎教育培養了70%的校長、70%的骨干教師,為全市乃至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但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結合教育本身的內涵變化、范式變革,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發展的優秀教師和教育家,是學校辦學過程中亟需破解的難題。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學校圍繞學科專業發展、人才培養提檔升級、教師隊伍建設等9個方面凝練了152項課題。上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帶頭領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學科高水平發展”,他說,學科建設是高校“立校之本,發展之基”,是牽動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更是服務上海基礎教育發展、培養未來教育家的“龍頭工程”。為此,他帶領學校領導班子通過實地走訪、重點訪談、一線聽課等多種方式,聚焦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等9個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學院,深入一線開展蹲點式、解剖式調研。 調研發現,為順應學科發展新要求,學校近年來已啟動涉及文理多個學科布局以及院系建制調整,并且在上海市高水平學科建設等各類專項支持下,有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5個學科入選上海III類高峰學科,上海市應用研究型高校分類評價中排名第二。但是,學科要進一步發展,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面臨的問題不少,制約因素明顯。比如,部分學科長期缺乏穩定的投入,學科建設偏項目化、短期化,教師難以全身心投入某一研究領域深耕,無法支撐學科向縱深發展;傳統的院系組織設置使得各學科有“院系所有制”傾向,陷入“學科繭”發展困境,開展跨學科交叉研究機制缺乏,教師自身動力不足,更難以帶動學生開展跨學科學習和個性化發展。 推進卓越師范生培養,深度參與上海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 如何解決這些深層次問題?校領導班子共同赴全國各類師范類院校調研取經,深入中小學一線聽取校長與教師們對未來基礎教育師資培養的要求。而后,在學校召開的院系負責人座談會上,校領導們認真傾聽一線骨干教師心聲、征詢改進意見,并通過召開班子專題研討,最終達成共識。大家認為,要實現學科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科學的頂層設計,進行學科整體規劃與布局,并對標一流特色發展開展資源分配統籌,突破體制機制,精準解決系統性問題。 近期,學校出臺《高水平學科提升計劃》等一系列政策,并成立了學科建設領導小組,針對學科建設中的重大事宜設定議事規則,改變學科管理“各自為政”的舊模式,推進整體規劃,科學整合校內外資源,著手解決阻礙學科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 主動對接教育強國戰略和上海城市發展需求,學校將重點支持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和教育學等高水平學科建設,推進卓越師范生培養相關基礎學科群建設;布局新興交叉學科領域,支持有組織的科研和組建跨學科交叉研究團隊,激發學科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為學科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和資源保障,找到了學校破解學科發展困境的突破口。 此外,學校還出臺了《卓越師范生培養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基于一流學科生態培養卓越師范生,將逐年提高碩士以上學歷畢業生從事基礎教育的比例:爭取學前教育階段從教碩士生比例達到15%、小學教育階段達35%、初中教育階段達50%、高中教育階段達80%,為上海乃至全國基礎教育發展提供優質師資和教學改革支撐。 學校還表示,圍繞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的建設目標,未來還將出臺更多改革措施,深度參與上海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以教育部教育大數據與教育決策實驗室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家教師教育中心為平臺,為上海教育政策制定、基礎教育質量提升、未來教師優質培養貢獻力量。
關鍵詞:
相關文章
寶安一小區電梯發生故障被投訴 寶安市場監管局:電梯門光幕安全保護裝置不靈敏導致
p{margin-top:0pt;margin-bottom:1pt;}p X1{text-align:justify;}span X1{font-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