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視訊!特斯拉AI推文引爆新熱點,智能駕駛和人形機器人都要用到這一關鍵部件,多家公司已有布局
財聯社6月25日訊(編輯 葉宵)近日,一個名為Tesla AI的推特賬號開始更新,一天內密集發布了人工智能、機器人相關的內容。其中一條推文稱,特斯拉正在制造自主機器人的基礎模型,其多模態神經網絡已經應用于客戶車輛——這些網絡接受任意模態,如攝像視頻、地圖、導航、IMU(慣性測量單元)、GPS等。
受Tesla AI推文影響,IMU(慣性測量單元)再次成為市場熱議的方向,不止有望成為L3及以上自動駕駛標配,且是人形機器人等產品不可缺少的傳感器。據了解,IMU是慣性運動單元(inertialmotionunit)加速度計和陀螺儀傳感器的組合,被用來檢測加速度和角速度以表示運動和運動強度。該項技術,目前主要運用在智能駕駛、機器人等需要進行運動控制的設備上。
天風機械團隊稱,近期UCLAZhu.Taoyuanmin的博士論文Designofa Highly Dynamic Humanoid Robot,提出的是腿部未涉及行星滾珠絲杠的方案,其核心在于大氣隙半徑電機+普通行星減速機+四連桿方案。論文其他增量核心看點:
(相關資料圖)
1)液冷在電機及軀干中的普遍應用;
2)IMU在頭部及足部的普遍應用;
3)髖部設計不同于常規機器人,呈現髖偏航軸(yaw)與髖滾軸(roll)的45°傾斜角;
4)T型槽在軀干中的應用,結構件及T型槽普遍使用五軸機床加工。
據了解,IMU目前尚沒有機器人的參考價值量,但IMU逐步用于全球部分中高端車輛,其單車價值量平均來看1800元左右。
在智能駕駛領域,IMU也是實現高精定位的重要組合部分。高精度定位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比于GPS和北斗星直接輸出的定位結果,高精度定位的精度可高達厘米級。至于實現高精定位的位置單元,有叫組合導航的,也有叫組合慣導或者慣性導航的,目的都是實現相對于GPS或者北斗星更高級別的定位。
根據智能駕駛廠商的路線,慣性導航有望成為L3及以上自動駕駛標配,具有不依賴外部信號、刷新頻率高、可與其他傳感器進行融合等優點。目前,慣性導航已成為眾多車企量產自動駕駛的主流方案,理想L9、蔚來ET7、智己LS7、小鵬P5/P7等均標配組合導航系統。
根據機構測算,2025年中國乘用車汽車傳感器市場收入有望超過千億,2021-2025年CAGR達39.19%。2025年全球乘用車汽車傳感器市場規模有望達2121.3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速為34.04%。IMU則是其中最具潛力的方向,有望伴隨L3智能駕駛進入高成長階段。
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在IMU領域有所布局的上市公司包括賽微電子、華依科技、星網宇達、共進股份等,具體如下: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全球新動態:專業級三維CAD設計軟件AutoDesk Inventor 2024軟件安裝包下載以及安裝教程
Inventor2024安裝包下載[名稱]:Inventor2024[大小]:4 9GB[安裝包分享
熱訊:浙江建德市2023年迎峰度夏需求響應專項方案:確保常態儲備六輪4.5萬千瓦、全時段需求響應專項預案
浙江建德市2023年迎峰度夏需求響應專項方案:確保常態儲備六輪4 5萬千
觀速訊丨四創電子(600990.SH):目前民品的選擇主要是較復雜的汽車電子、高波層的通訊板塊等
格隆匯6月25日丨四創電子600990600990SH于2023年5月18日召開業績說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