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觀察|連續四年虧損,趕預制菜風口的日日煮沖刺美股上市-世界快資訊
紅星資本局6月25日消息,近日,日日煮食品集團DayDayCook(以下簡稱“日日煮”)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書。
日日煮成立了近10年,其創始人朱嘉盈曾帶領日日煮踩中風口,也受到了投資機構的青睞。目前,日日煮面臨的連續4年凈虧損、所涉賽道競爭激烈等問題,或為其上市之路增添了坎坷。
(一)
(相關資料圖)
一路踩風口
獲投資機構青睞
據招股書,日日煮2012年成立于香港,是一個發布食譜和烹飪內容的在線平臺。其創始人朱嘉盈,曾任香港上海匯豐私人銀行投資管理部證券研究部主管。
2015年,日日煮進入內地,加上高質量、高頻率更新的視頻,很快在優酷、愛奇藝、騰訊等平臺上積累大批粉絲。
2016年,短視頻賽道爆發,同年,日日煮獲得35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合一資本,MFund魔量基金及500Startup共同投資。同年,日日煮獲得阿里巴巴3500萬的A+輪融資;2017年,日日煮獲得由K11鄭志剛和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領投的1億元B輪融資。
2017年,日日煮從內容創作業務擴展至內容電商。2019年又聚焦生產、銷售即熱、即食類食品,抓住了預制菜紅利。
2020年,日日煮完成2000萬美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Talis Capital,尚乘數科,Ironfire Ventures。2021年,日日煮完成2500萬美元的C1輪融資,由恒基地產和香港中華煤氣主席李家杰博士的私人投資基金領投。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日日煮的付費用戶數達2450萬。
多次融資后,日日煮也通過并購完成產業鏈的建設。據悉,日日煮在2022年完成了4次收購,2023年至今又完成3筆收購,包括收購了4家拼多多網店的全部權益。
對于上市后募集資金的使用規劃,日日煮表示將把50%的資金用于業務擴張,25%用于收購經營RTC/RTE品牌的合適目標,15%用于償還股東和關聯方的貸款,10%用于現金儲備。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日日煮首次嘗試上市。2021年,日日煮嘗試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簽署協議合并于納斯達克市場上市,但該計劃最終于2022年被終止。
(二)
站在風口卻持續虧損
連續兩年毛利潤覆蓋不了一般及行政費用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雖然日日煮一路趕風口,用戶也成功實現了增長,但2019年至2022年,其面臨著持續的凈虧損。這四年分別凈虧損人民幣1.58億元、1.14億元、4.59億元、1.22億元,累計虧損達8.53億元。
在成本中,日日煮的營銷費用、一般及行政費用高企,2021年二者達5923.98萬元、6663.64萬元,而其2021年的毛利潤僅為3645.76萬元。
截圖自招股書
2022年,日日煮的營銷費用減少過半,但其毛利潤依然覆蓋不了一般及行政費用。
據招股書,日日煮的一般及行政費用主要包括:一般和行政人員的工資和福利、咨詢費、一般辦公費用、研發費用以及辦公室租賃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日日煮雖在發力預制菜賽道,但其即熱、即食、即煮等預制菜商品營收比重在2021、2022年從47.42%降至29.54%,其中,即熱類(RTH)食品營收從5678.69萬元下滑至1638.19萬元,降幅達71.2%。對此,日日煮表示,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層決定放棄RTH類別中過度包裝的產品,以減少產品包裝中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其次是為了提高公司的整體毛利率,因為RTH產品的利潤率低于RTC和RTE產品類別,公司未來重點是提高RTC、RTE和植物性肉類食品的營收占比。
但對預制菜品類商品整體營收占比的下降,日日煮并未做出解釋。
截圖自招股書
(三)
日日煮如何在強敵中突圍?
C端對于預制菜的部分需求,或會被外賣、堂食等所替代。
而目前的預制菜行業,已有足夠多的玩家參與,如安井、正大等擁有強大供應鏈和食品研發能力的老牌玩家。一些品牌影響力大的餐飲品牌如海底撈(06862.HK)、西貝、廣州酒家(603043.SH)等也紛紛入局預制菜領域。
僅是對比線上銷量就可看出,日日煮想要在強敵中突圍并不容易。日日煮天貓旗艦店目前銷量最高的產品海鮮撈飯月銷量為79,而正大的辣子雞月銷量超200,還有不少菜品高于這一數據。
截圖自淘寶
另一方面,日日煮內容創作方面的優勢,也面臨著李子柒、日食記等品牌的壓力。目前,日日煮微博平臺粉絲量為490.5萬,日食記為2025萬,李子柒為2610.5萬。
“中國的食品和電子商務行業競爭激烈。我們在每條業務線上都與不同的競爭對手競爭。”日日煮在招股書的風險中提到。
紅星新聞記者張露曦 俞瑤
編輯 楊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全球快播報】土地市場月度跟蹤報告(2023年5月):1-5月百城宅地樓面均價提升11% 第二輪集中供地熱度延續分化
土地市場月度跟蹤報告(2023年5月):1-5月百城宅地樓面均價提升11%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