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金融法院五歲了!五年受案41077件,總標的額逾萬億
從獲批組建到正式掛牌,上海金融法院只用了5個月,但它的誕生絕非一夕之功。
2018年8月20日,伴隨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推進,全國首家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在黃浦江畔正式掛牌成立。從成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承載著眾多目光與期望。
(資料圖片)
轉眼五年過去,“上海金融法院像一個初創企業一樣慢慢成長,初見成效。”“一磚一瓦,一人一案,來之不易。”創業的“金一代”如是說。
8月21日,上海金融法院召開五周年新聞發布會,對外遞交“成績單”:五年共受理金融案件41077件,審結39594件,總標的額達11112.27億元。在全國首創30余項專業化審判機制,審理14起具有規則創設意義的全國首案……
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在無先例可遵循、無成熟經驗可借鑒情況下,艱苦奮斗、干事創業、開拓創新,一路成長至今,經歷了什么?收獲了什么?未來有何藍圖?記者再次走進位于福州路這座百年老樓。
五年審結案近4萬件 審理14個“全國首例”
樹立“中國標準” “上海規則”
“這五年是艱苦創業、從無到有的五年。”上海金融法院綜合審判二庭庭長符望對這五年感受最直觀的變化是:“工作量至少是翻倍的。”
案件體量持續高位運行,是上海金融法院五年審判工作突出特點之一。
發布會上,上海金融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趙紅通報了一組數據。
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共受理金融案件41077件,審結39594件,總標的額達11112.27億元,五年收案總數約為建院前上海中級法院十年金融案件總和的2.6倍。申請執行標的金額達3558.12億元,約占全市法院申請執行標的總額的25%。
案由類型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等幾大類型的案件數量靠前,分別為16435件占比24%、3463件占比11.01%、2423件占比7.7%。
“建院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先后審結了全國首例證券群體性糾紛示范案、首例落實證券侵權民事賠償責任優先原則案、首例因退市新規引發的行政訴訟案等一批重大、復雜、新類型、全國首例案件。”趙紅介紹,其中具有規則創設意義的全國首例案件14起,23起案件分別入選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人民法院十大案件、全國法院十大影響性訴訟等。
上海金融法院通過對具有規則意義典型案件的審理,為金融交易劃定合法邊界,傳遞司法對市場行為的態度,穩定中外金融市場主體對交易規則和裁判結果的預期。
此外,圍繞中央交給上海的三項重大任務,上海金融法院制定服務保障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意見、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金融開放與創新發展舉措,高效落實完成41項保障舉措,為上海金融結構性改革和制度型開放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司法服務。牽頭長三角地區中院建立全國首個跨域金融司法合作機制,促進金融裁判標準統一,保障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通過司法審判及大數據研判,深度挖掘案件中潛藏的金融風險隱患。上海金融法院向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發送35份司法建議,得到積極反饋和回應。
超半數為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
首創代表人訴訟等30余項專業機制
7月19日,上海金融法院發布《澤達易盛案代表人訴訟權利登記公告》,將適用特別代表人訴訟程序審理投資者起訴澤達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一案,并依法對原告追加被告的申請予以準許。
這是上海金融法院受理的第二起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案,也是首例適用特別代表人訴訟程序案。
時間回到2021年3月30日下午,上海金融法院在全國首發的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機制規定落地,中小投資者維權在上海有了“破冰”之舉。
“我是訴訟代表人魏某。”“我是訴訟代表人嚴某。”……
上海金融法院第一法庭內,魏某等315名投資者起訴被告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存在虛假陳述,要求賠償投資損失總金額1.46億余元……
該案是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來,全國首例依當事人申請采用普通代表人訴訟程序審理的案件。
這一首發的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機制規定等相關成果最終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吸收采納,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上海金融法院審判執行經驗。
記者注意到,在上海金融法院五年來受理的金融案件中,超半數為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證券類案件數量持續保持高位,共受理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16435件(不含執行),標的額約67.15億元,涉及40家上市公司。“但2022年以來,隨著證券糾紛示范判決機制、代表人訴訟機制等的推廣應用,訴調對接機制進一步完善,證券糾紛示范案件大幅上升,而平行案件數量同比有所下降。”
“上海金融法院利用專業審判資源優勢,根據金融商事案件特點,在全國首創證券糾紛示范判決機制、大宗股票司法協助執行等三十余項專業化金融審判執行工作機制,更高水平實現公正和效率。”發布會上,上海金融法院副院長林曉鎳發布了相關創新機制。
據介紹,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立足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最活躍個人投資者群體的基本國情,著力構建全球領先的集體訴訟模式,針對證券糾紛涉眾性、類型化、跨域廣的特點,探索形成以示范判決、代表人訴訟、專業訴調對接為核心的證券糾紛系統性解決方案。
上海金融法院還自主研發智助立案系統,上線投資者司法保護綜合平臺移動端,大幅提升立案與保全效率,網上立案率達到97.1%,讓人民群眾“跑一次”成為上限,“不用跑”變成常態。同時,創建金融行業全覆蓋、平臺服務全線上、委托調解到協議履行全周期的金融糾紛訴調對接機制,滿足中小投資者“一鍵式”解紛需求。利用該機制,全國首例示范判決案件的調撤率達99.64%,3045名中小投資者通過撤訴、調解的方式化解糾紛,有效節約司法資源和社會成本。
受理涉外、涉港澳臺案件416件
爭做“金融司法之窗”
建院之初,上海金融法院就定下了建設“專業化、國際化、智能化”世界一流金融法院的發展目標。
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主動融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戰略布局,積極行使涉外金融案件管轄權,擬定并推廣中英文“涉外金融交易爭議解決及法律適用示范條款”,讓更多具有規則創設意義、具有國際影響的案件進入中國法院審理,有力提升了中國金融司法話語權。
數據顯示,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共受理涉外、涉港澳臺案件416件。
上海金融法院在全國首創金融市場案例測試機制,妥善審結全國首例金融市場測試案例,該案也入選“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年度案例”,為我國引領國際金融市場規則提供助力。
此外,上海金融法院還推動數字轉型,賦能司法質效。全力打造“智源、智審、智管、數字法庭”四位一體的數字化法院。強化數字賦能,暢通全流程網上辦案,促成多起重大跨國糾紛在線高質高效化解;突出金融特色,打造金融糾紛風險預警平臺和金融審判執行數助平臺,為金融風險防范提供實時應用參考;強化大數據戰略保障,打造全流程數字化監督體系,自主研發庭審語音智慧傳譯系統等9項金融司法科技產品,以數字變革推動實現金融審判提質增效。
記者:建院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的工作可以說成效顯著。下一步,上海金融法院將重點開展哪些工作?
趙紅:上海金融法院的第一個五年已經過去,我們為中國金融司法高質量發展的努力不會停歇,為落實國家戰略、引領國際規則、增進人民福祉的探索將一往無前。
新形勢、新任務,上海金融法院將在拉長長板、先行先試上,持續發力;在補齊短板、解決問題上,下狠功夫,發揮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區位優勢、全國首家金融專門法院的首發優勢和集中管轄專業審判的司法優勢。
聚焦“專業化”,緊扣公正效率工作主題,貫徹落實新審判理念,強化規則創設、機制創新,努力樹立金融司法“中國標準”“上海規則”。
聚焦“國際化”,服務保障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持續優化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將上海打造成為國際金融糾紛解決的優選地,推動上海建成國際金融司法中心。
聚焦“智能化”,強化金融司法大數據戰略,以“數字革命”驅動金融審判整體提質增效,以數字司法能動參與金融市場治理。
接下來,上海金融法院將以五年發展經驗為基礎,拉長長板,補足短板,繼續朝著世界一流金融法院目標邁進。
記者 | 胡蝶飛
來源:上海法治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