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授粉 “眼”明“手”快更智能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8月21日上午,2023睿抗機器人開發者大賽(楊凌)全國總決賽在中國楊凌農高會C館正式拉開帷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智能授粉項目的比賽現場,共有16支隊伍先后一較高下。行走、識別、鎖定、噴粉……記者看到,一只“小家伙”正在認真工作,它行走在模擬田間,動作流暢,操作精準,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我們團隊研制的授粉機器人,由攝像頭、控制器、機械臂、末端執行器、電池等部分組成,目前運用的是傳統的圖像處理算法,暫時還沒有發展到AI技術。”來自河南農業大學的刑靖迪團隊共有3人,從今年4月份開始準備。她認為,通過機器人比賽,能夠培養出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并且能夠培養出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史書陽是河南農業大學的研二學生,他本次負責帶隊,包括刑靖迪團隊在內,這次共有16支隊伍共20多人沖出省賽,參加國賽。
“我們學校特別重視,老師也支持,歷年來多次參加各類機器人大賽,并榮獲國賽一等獎。也因此,學生的熱情都很高,報名的隊伍和人數相對較多。”史書陽介紹,先報名,再面試,加入團隊后還會組織培訓,老生帶新生,老師專門指導。從學習組裝、控制原理、硬件結構等等這些開始,每一個螺絲釘都是自己動手裝的,非常鍛煉人。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僅能活四年,沒有蜜蜂就沒有植物,沒有植物就沒有動物,也就沒有人類”。
與傳統的蜜蜂相比,智能授粉機器人能否更勝一籌?
智能授粉機器人一般包括移動平臺、機械臂、末端執行器、無人機、視覺系統和控制系統,按照比賽要求,機器人需要完成自主導航、智能避障、自動辨別花朵雌雄、手眼協調、動態誤差校準、作業量控制、作物生理特性保護、空地協作、無人機路徑規劃、定點停靠等工作。
刑靖迪團隊據此設計的智能授粉機器人的特點在于,保持底盤和機械臂整體結構不變,僅更換末端執行器和對應算法即可實現自動授粉,點對點,簡易實用。
由于近年來蜜蜂的數量嚴重減少、自然棲息地的喪失,以及全球化導致的病毒傳播問題,導致每畝蜜蜂的傳粉效率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如何利用新的科技保護傳粉蜂類,提高傳粉效率仍是一件需要研發的重要工作。
智能授粉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對我國現代農業全程智能機械化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全媒體記者:郭媛媛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上海貝嶺: 上海貝嶺:上海榮正企業咨詢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公司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第二個解除限售期公司業績考核條件達成事項之獨立財務顧問報告
上海貝嶺:上海貝嶺:上海榮正企業咨詢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