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未見起色、債務壓力難解,豬禽大戶德康農牧三闖港交所
生豬及家禽養殖企業四川德康農牧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德康農牧”)日前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三闖港交所為哪般?盡管德康農牧并未向外界透露具體原因,但從招股書中可知,今年前5個月虧損近22億元的德康農牧正在承受毛利下降、負債高企的雙重壓力,環保違規和操作不規范的過往也受到爭議。盈利空間壓縮下,德康農牧尋求通過延伸產業鏈等方式平抑風險,并期待通過上市募資緩解壓力。
(相關資料圖)
德康農牧三度赴港上市
繼2021年6月、2023年1月之后,德康農牧于2023年7月31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遞表,擬在香港主板上市。
資料顯示,德康農牧主營業務包括豬、家禽以及飼料原料等。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2年,按生豬銷量計,德康農牧在中國生豬供應商中排名第六,市場份額為0.8%;按黃羽肉雞銷量計,德康農牧在中國黃羽肉雞供應商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2.1%。
雖然德康農牧在黃羽肉雞行業中排名更高,但生豬板塊才是其主要收入來源。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5個月,生豬產品收入分別占德康農牧總收入的70.6%、72.4%、78.1%、78.8%,家禽產品貢獻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28.1%、26.4%、21.4%、19.9%。
受前期豬價高企等影響,德康農牧在2020年與眾多豬企一樣賺得盆滿缽滿,當年實現營業收入81.45億元,實現凈利潤36.08億元。不過伴隨后續豬價下跌等因素,德康農牧業績也逐漸走低。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5個月,德康農牧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9.02億元、150.37億元、63.62億元;實現凈利潤-31.73億元、9.1億元、-21.84億元。
德康農牧稱,生豬及家禽產品的銷售價格易受市價大幅波動影響,而其近年來的收入正是受到了上述產品平均售價及銷量的重大影響。同時,德康農牧為生豬及禽肉產品的價格下跌及死亡購買了更多保險,保險成本也在增加。
流動負債是2021年的10倍
從盈利能力來看,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5個月,德康農牧毛利率為38.8%、7.7%、13.8%及-6.0%,德康農牧表示,公司商品肉豬的收入貢獻大幅高于黃羽肉雞,所以整體毛利率波動受商品肉豬的毛利率影響最大。報告期內,商品肉豬毛利率分別為55.2%、5.2%、14.7%及-6.1%,黃羽肉雞毛利率分別為-2.3%、0.6%、12.3%及-7.8%。
雖然近期毛利率受到商品肉豬拖累,但德康農牧仍計劃擴大商品肉豬生產在主要產品中的比例,并表示“我們預計未來毛利率會受商品肉豬的毛利率大幅影響。我們的產品供應組合已經并將繼續影響整體毛利率及財務表現。”
核心毛利難見起色的情況下,德康農牧的債務雪球越滾越大。德康農牧稱,目前公司運營資金主要來自銷售產品所得款項以及銀行和其他借款。此外,公司大部分銀行借款包括短期銀行貸款,對現金流造成壓力。
招股書顯示,2021年年底,德康農牧的流動負債凈額是2.58億元,而到2023年5月底,該數目已升高至26.84億元,是兩年半前的10倍不止。德康農牧認為,大量的流動負債凈額可能會限制自身的經營靈活性,并對公司業務擴張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5個月,德康農牧有息負債凈資產比率不斷攀升至76.1%、194.8%、178.1%、320.2%。截至2023年5月31日,包括計息借款及租賃負債在內,德康農牧未償還債項為93.37億元。德康農牧表示,有關債項可能對其自身業務及營運產生重大影響,包括但不限于限制或阻礙公司以有吸引力的利率在資本市場融資,且會增加日后借貸成本;需要公司撥出大部分的經營所得現金流以支付債項本金及利息,因而減少可用于其他用途的現金流等,“如果公司未能按需要重續現有銀行借款,或通過未來債務或股權發售籌集額外資金,其實施業務策略的能力可能受損,可能對公司的前景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下游產業延伸被視為突破口
在養殖盈利易受價格影響,企業負債不斷走高的情況下,德康農牧開始尋找多種方式平抑風險。其中,面對生豬價格的周期性波動,德康農牧稱其或會在運營中使用金融衍生工具來對沖生豬售價波動的風險,“我們在市場條件適當時對沖生豬價格。盡管該對沖工具降低了我們所面臨的生豬售價波動風險,但使用有關金融工具可能最終會限制我們從有利的生豬價格趨勢獲利的能力。”
同時,德康農牧也開始籌備向下游延伸產業鏈。德康農牧稱,公司正計劃將業務擴展至生豬及家禽的屠宰及加工、鮮豬肉及雞肉以及肉制品的生產和銷售。
目前德康農牧已開始在四川宜賓建設食品加工廠項目,預計相關屠宰場于2023年第三季度竣工,目標是每年屠宰量逾300萬頭生豬。同時,德康農牧還與德國最大的綜合肉食品企業之一通內斯合作設立合資公司,計劃在四川眉山建造初步目標為每年屠宰量逾200萬頭生豬的屠宰場。
從養殖向加工延伸,也是當前養豬企業的普遍趨勢。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行業內的養豬大戶牧原股份、天邦食品等,都在近兩年積極從養殖端向屠宰端布局。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管亞鐳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養殖企業最終目的是布局食品領域,提升深加工水平和質量,借此增加企業競爭力,實現降本增效。
肉企上市公司華統股份也曾明確指出,憑借全產業鏈布局的優勢,當豬價下跌時,屠宰利潤會有所增加,減輕養殖端壓力;豬價上行時,屠宰量雖受一定影響,但仍能保持盈利,且養殖的利潤可以增厚公司業績。
不過在前期,延伸產業鏈仍是一項花錢的工作。德康農牧在本次招股書中提及,“我們可能需要額外資金實現我們的擴張計劃,并可能難以獲得有關融資。無法保證能夠及時提升生產能力或有效實施未來計劃?!?/p>
一邊是下降的毛利率,一邊是升高的還債壓力,加上產業擴張也需要支出,留給德康農牧周轉的空間并不充裕。此次上市被德康農牧視作雪中之炭,德康農牧表示,若順利上市,擬將募集資金分別用于在未來三年拓展現有生豬和黃羽肉雞養殖業務;發展公司的食品加工業務;用于研發投入及信息科技系統;用于戰略投資或潛在收購;用于償還利率介于2.1%至4.2%的若干尚未償還的銀行貸款;用于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等。
環保意識和規范操作有待提升
除資金問題外,德康農牧在環保和規范操作方面也有待提升。招股書顯示,往績記錄期間,德康農牧共在環保方面支付了16項行政罰款,總額約為300萬元。不合規原因在于一些員工缺乏操作技能,或對設備及操作處理不當,以及部分附屬公司缺乏足夠的環保培訓。
對此,德康農牧通過加強員工環保意識并提高其操作技能、定期舉辦有關中國最新環境法律法規以及公司內部環保政策的培訓、公司安全環保部門對地區公司養殖場進行抽查、監控整改進度等方式規范操作,同時,德康農牧管理層還計劃建立總賬,記錄養殖場收到的行政命令或行政處罰,不定時審閱,跟蹤整改情況。
規范操作方面,2020年、2021年、2022年,德康農牧分別發生3起、2起、2起員工死亡事故,事故多由于意外或相關員工違反標準作業流程所致。德康農牧在招股書中表示,目前公司制定了安全生產管理標準及流程,構建了職業健康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預防和減少事故的發生。新入職員工通過集團的三級安全培訓教育評估,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對在崗員工定期提供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保證員工具備本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應急處置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針對德康農牧前兩次上市未果的原因,如何提振毛利率、減輕負債壓力等,8月10日,新京報記者致電德康農牧,并依據要求發送郵件。8月17日晚,德康農牧回復新京報記者稱,上市前公司將不會接受除政府要求外的任何媒體采訪。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趙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