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學設計【優秀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內容是掌知識為您帶來的6篇《光的折射教學設計》,在大家參考的同時,也可以分享一下掌知識給您的好友哦。
《光的折射》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相關資料圖)
1.了解光的折射的現象。
2.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的偏折規律。
3.了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2.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教學重點
知道光的折射規律。
教學難點
解釋簡單的折射現象。
教學方法
實驗法、歸納法、講練法。
教學用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裝置、水槽。
學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幣、適量的水。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讓學生做兩個學生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實驗1]在碗中盛滿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從側面斜視水面,會發現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彎折了。(演示課件:折射成像光路)
[學生實驗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幣,移動杯子,使眼睛剛剛看不到硬幣,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隨著水面的升高,觀察者看到了硬幣,還會發現硬幣升高了。(演示課件:折射成像光路)
上述實驗中,學生能看見水中“彎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幣,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氣的界面上發生了一種光現象,這就是本節要學習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一)光的折射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反射現象。以及光在反射時所遵循的規律——光的反射定律。這些現象都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傳播的現象。那么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又將如何傳播呢?
教師利用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光的折射現象。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圓形白色屏E(可用2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邊緣標有均勻刻度,中間開有長方形口,恰好將長方形玻璃容器放進去,容器中裝適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轉動的白色屏F(樹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顯示光束傳播的路徑。圓周上有一可移動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師]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傳播方向是否改變呢?
[生甲]傳播方向不改變,仍沿直線傳播。
[生乙]傳播方向要發生改變。
[師]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如果改變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還是向法線偏折?
[生甲]向介面偏折。
[生乙]向法線偏折。
[師]上面問題的回答誰對誰錯呢?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驗證一下。
[演示1]
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讓光從空氣斜射向水面。
[現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在空氣中發生反射,同時在水面處改變方向進入水中,同時向法線偏折。
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二)有關折射的幾個專用名詞
1.教師把剛才光的折射現象在黑板上畫出光的折射光路圖。
2.從圖中介紹,什么是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為了防止學生把折射光線與界面的夾角誤認為折射角,所以,要特別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三)光的折射規律
[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讓光從空氣斜射向水面,改變入射角,再做兩次。
演示過程要讓學生觀察兩點:
1.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個大?
2.隨著入射角的增大(減小)折射角將如何改變?
[現象]①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減小)而增大(減小)。
[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別向前、向后折,讓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
[師]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線。
[生]看不見。
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
①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位于同一平面內。
②折射光線、入射光線位于法線的兩側。
[演示4]讓光垂直射向水面
[師]大家觀察一下進入水中的光線沿什么方向前進?
[生]光沿直線傳播,傳播方向不變。
師生共同分析得出:
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師]當光線垂直射射向介質表面時,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
《光的折射》教案 篇二
《光的折射》教案精選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折射角。
2.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其他介質中及光從水、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的折射情況。
3.知道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三)教具
碗、適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四)教學過程
一、觀察本節課文“?”中的現象,引出課題請同學們觀察幾個現象。
1.教師出示一只碗,讓學生觀察確定的深淺。給碗加入適量的水,再讓學生觀察碗的深淺,有什么變化。
2.取一根筷子,讓學生看是直的。將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讓學生觀察筷子有什么變化。
教師問:看到了什么現象?(學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變淺了。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處折斷了。)教師再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來研究光的另一種現象。學習后,同學們就能解釋這些現象了。引出課題并板書。
二、講授新課
1.通過演示,講解什么是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折射角。
教師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現象。演示時,在入射點處垂直水面插入一細木棒作法線。學生看到光在水面處改變方向繼續在水中傳播。教師講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現象。在黑板上畫出折射光路圖。接著講述什么是折射光線、折射角。同時強調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而不是與界面的夾角。
2.通過演示,研究光的折射情況
①教師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課本上圖6-2的實驗,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況及垂直入射的情況。讓學生觀察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改變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畫出光路圖。教師先畫出入射光線,然后讓學生畫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線(如圖1)。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光線垂直水面入射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即方向不改變。(在黑板上板書)
教師補充講述,如果光從空氣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介質中時,情況和上述相同。
②再演示光從水斜射入空氣和垂直射入空氣時的折射情況。先讓學生小結,然后教師再給出結論,并板書。
比較①、②的情況。教師指出折射現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在圖6-1中用反向箭頭標出光路。
師生共同小結光的"折射規律。讓學生閱讀教材上本節課文方框中“光的折射”一段。
3.舉例應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分析課本圖6-4所示的現象。畫出光路圖,教師解釋池底變淺的原因。強調:人看到池底是因為池底射出的光經過折射后進入人眼。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覺光是沿直線射來的。所以池底好像抬高了,也就是變淺了。需要指出:人們看到池底的A′點是A點的虛像。
回顧本課開始同學們觀察到的第一個現象:碗底加水后變淺。其道理和上述一樣。
三、小結本課內容。討論實例。完成課文中的練習
1.本課主要內容是光的折射現象、光在發生折射時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及應用它來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2.讓學生課內完成課文后的練習。請學生自己回答、訂正。
3.回顧本課開始學生觀察的第二個現象。組織學生討論“想想議議”中的問題。最后教師在黑板上畫圖,小結筷子向上彎折的道理。
四、作業
1.閱讀課本中的閱讀材料“海市蜃樓”。
2.節后練習第1、2、3題。第3題要先做實驗后回答。
五、說明
1.本節教師演示較多,要注意讓學生能觀察到明顯的現象,以加深對折射現象的印象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始引入課題的實驗器材,要用碗不宜用杯子,避免解釋的麻煩。筷子要斜插入水中,學生從側面觀察效果好。
2.本節演示器材較多,重點是觀察折射時的光路。為保證觀察效果,最好在實驗室上課,并且要遮光。
3.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做每個演示實驗前要提醒學生觀察什么。實驗完,教師不急于講解,先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然后教師再補充、小結。當然應注意控制好時間,不要影響教學內容的完成。
4.運用折射規律解釋現象,學生會有一定困難。教師應注意示范引導,邊畫光路圖邊分析解釋。應強調:人眼看到物體是該物體射出的光進入人眼,而且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覺光是沿直線進入人眼的。
《光的折射》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能識別光的折射現象。
2.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光的折射規律。
3.能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
4.知道光路可逆
【導學過程】
1知識回憶: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傳播。
光的反射定律:
2演示實驗
⑴在空玻璃杯的內壁(側壁中部)做一個標記,用激光發出的光斜射到標記處(讓標記點正對著學生),如圖所示。保持玻璃杯和激光筆不動,向玻璃杯里加滿水,激光筆發出的光還照在標記處嗎?
⑵把一根筷子斜插在盛水的碗中,你會看到什么現象?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一、光的折射現象(演示實驗)
活動1:利用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讓激光束從空氣(有煙霧)斜射向水中,觀察光在空氣和水中傳播的路徑。
1.請寫出你的發現:
2.在右圖中畫出光傳播的大致路徑。并仿照光的反射光路圖,畫出法線,標出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入射角、折射角。
總結一:⑴光的折射現象:光由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的現象,叫光的折射。
⑵折射角是與的夾角。
二、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活動2:實驗探究
1.光從空氣射入玻璃
⑴如圖所示,讓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半圓形玻璃磚O點,觀察并記錄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讀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實驗次數123
入射角
折射角
⑶根據觀察的現象和記錄的數據,你得出的結論是:
2.光從玻璃射入空氣
⑴如圖所示,讓激光束通過玻璃磚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點,觀察并記錄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讀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實驗次數123
入射角
折射角
⑶根據觀察的現象和記錄的數據,你得出的結論是:
⑷將光具盤的上半部分沿直線NN向后折轉一個角度,在光具盤上半部分還能看到折射光線嗎?
由此,你得出的結論是:
3.在實驗中你還有其他發現嗎?請簡要記錄在下面:
總結二:(光的折射規律)
(1)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
(2)折射角隨入射角的改變而: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
(3)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質中時,折射角于入射角;當光從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于入射角;當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時,光的傳播方向。
三、光的折射規律的應用
活動3:解釋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來彎折的原因。
請思考討論:
1.如圖所示,筷子上A點的光是從(介質)射入(介質)而進入人眼的。請你在圖中用箭頭標出光傳播的方向。
2.光在水面處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是靠近法線還是遠離法線?
3.人們逆著光線看過去,感覺光線好似來自A點還是A1點?為什么?
4.筷子在水中的其他各點情形也是如此,所以我們看起來筷子浸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向折起了。
總結:所以,人們看水里的物體比實際的物體要(深或淺)
猜想:人站在水里看岸上的物體要比實際的物體如何?(注意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 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現象及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和折射角
2. 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其他介質中及光從水、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的折射情況
3. 知道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1. 光的折射規律;
2. 作光折射的光路圖。
教學用具:
光具盤、平行光源(調壓器不能放得太矮便于掌握)、玻璃水槽、水彩筆、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設備,實物展示臺、碗筷(每人1個)、水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實驗,好不好?請大家將準備好的碗放在桌面上,看著碗底,將水倒入碗中,碗的深度有什么變化?再將你桌上的筷子象我這樣斜插入盛水的碗中,注意從側面觀察筷子在水面處發生了什么變化?”
①.學生實驗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變淺了,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變彎了。
“這是為什么呢? 要弄清楚這些問題,就請大家和我一起來學習這一節課 ——《光的折射》。”
板書課題。
二. 新授
1. 光的折射現象
“下面請同學們觀察兩個實驗。”
演示實驗一:光在空氣中傳播,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
“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光在什么中傳播?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多媒體出示問題:光在什么中傳播?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回答。
“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光從什么射入什么?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多媒體出示問題:光從什么射入什么?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回答。
演示實驗二: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
“再請同學們再注意觀察,光又從什么射入什么?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多媒體出示問題:光又從什么射入什么?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通過這兩個實驗現象,說明光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時,傳播方向不發生變化,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其傳播方向一般會怎樣?”
學生回答。
“對,會發生變化”
“象這些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方向發生變化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學生看多媒體識記概念,教師板書:[1.光的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其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規律
“下面我們把剛才的折射現象畫在黑板上。
我用一條直線表示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上面是空氣,下面是玻璃。”
① 把剛才光的折射現象在黑板上畫出光的折射光路圖;
回顧入射光線、法線和入射角。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入射光線、法線和入射角。”
入射光線
i 入射角
空氣
玻璃
r 折射角
折射光線
從圖中介紹什么是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這一條從分界面射入玻璃的光線叫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折射角,用r表示。”
利用多媒體強調: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這個折射光路圖中的折射角為多少度?請大家不要錯誤的認為是90度,因為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看圖中的折射角現在正逐漸減小,最后減小到了0度。”
② 演示實驗三: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
“請同學們在光具盤上找出分界面、法線、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入射角和折射角。”
老師指出,學生確認。
“下面讓我們進一步來觀察實驗一,思考屏幕上的問題。”
a.學生觀察入射角與折射角的大小關系。
b.改變光從空氣射入玻璃中的入射角的大小,再觀察折射角的變化和變化后的大小。
c.垂直入射時,觀察光線方向是否改變
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多媒體顯示):
“a.入射光線、法線、折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是在法線的同側還是分居在它的兩側?
b.折射光線是偏向還是偏離法線?入射角與折射角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
c.入射角增大后,折射角是否隨著增大?入射角減小后呢?
d.當入射角改變后,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是否改變?折射光線向哪邊偏折?
e.垂直入射時,光的傳播方向是否改變?”
③ 通過上述實驗現象回答。
“大家觀察得非常仔細,也回答得非常正確。請一位同學把我們剛才回答的問題綜合一下,完成黑板上的填空。”
小黑板: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入水或其它介質中時,_______光線與______光線、_______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______;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_______;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_________。(填“改變”或“不改變”)]
教師揭示:“請一位同學大聲的把這段話讀一遍,這就是光的折射規律。”
學生識記:“請同學們再把光的折射規律讀一遍”
④ 學生猜想:(多媒體演示猜想的三種可能)
“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這個光路圖是否正確?現在發揮同學們的聰明才智,請大家猜想一下:
如果讓入射光線逆著原來折射光線的方向入射,現在的折射光線將怎樣射出?”
⑤ 演示實驗五:光從玻璃射入空氣中。
“為了證實大家的猜想,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請一位同學用筆在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位置分別做上一個標記。
現在我讓入射光線逆著原來折射光線的方向入射,請同學觀察現在折射光線的位置。”
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你猜對了嗎?請大家通過屏幕上的兩個光路圖對比,說明折射光路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觀察現象并得出結論: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板書:[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⑥ 小結光從玻璃或水中射入空氣的情況:
“不知同學們注意沒有,我覺得剛才我們所學習的光的折射規律有點美中不足,它只總結了光空氣射入水、玻璃等其它介質中的情況,沒有介紹光從水中、玻璃等其它介質射入空氣的情況。下面我們結合實驗現象把它補充完整,光從水、玻璃等其它介質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
學生自已小結,教師板書光路圖。
學生回答。
⑦ 學生練習:
“請同學們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完成下列光路圖。”
完成下列光路圖:
空氣 空氣
玻璃 玻璃
多媒體演示畫圖過程。
“首先通過入射點作一條垂直于界面的虛線即法線,因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線的方向應偏向法線。”
“同樣首先通過入射點作一條垂直于界面的虛線即法線,因為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線的方向應偏離法線。”
3. 光的折射規律的應用
① 回到引入新課的實驗現象。
“同學們,還記得上課前我們做的那個小實驗嗎?現在我們就利用剛才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碗變淺和筷子變彎的原因。”
多媒體演示:碗變淺的原因。
“從碗底S點射向空氣的光線,在水面處發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眼晴逆著折射光線看去,覺得好像是從S1射來的,眼睛看到的是S點的虛像S1,S1在S的上方,所以看起來碗底升高,碗變淺了。”
“你明白了嗎?請你解釋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請學生回答。
“哪么插入水中的筷子變彎又是怎樣一回事呢?”
學生看演示并討論。
學生回答:筷子變彎的原因。
② 學生看書:看眼睛受騙這一框。
“下面請同學們把眼睛受騙這一框自已看一下。”
板書:[3.眼睛受騙]
“眼睛受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剛才我們所解釋的兩個例子是否屬于眼睛受騙現象?”
學生回答。
學生練習: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動手操作:如何看見桶底物體。
“學習了眼睛受騙,我來考考你。我有一樣東西放在了這個桶里,你們看得見嗎?誰能用我們這一節課所學知識來讓大家都能看清我桶里的東西。不能移動我的桶和這個攝像頭。”
三. 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光的折射’,我們一起來回顧學習了哪些新知識。”
“我們首先認識了光的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其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就叫光的折射。”
“然后我們通過實驗小結出了光的折射規律。光從……”
“我們認識的光的折射現象都要遵守光的折射規律。”
四.作業
見油印資料。
訂正作業。
五.結束
“同學們,其實光的折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如:由于大氣層是不均勻的,早晨,當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下時,太陽發出的光在不均勻的大氣層中發生了折射,所以我們逆著折射光線看去,就看見了太陽升高了的虛像,好象太陽已經升起來了。又例如:夏天海面附近的溫度比高空低,空氣由于熱脹冷縮,上層的空氣就比海面附近的空氣稀疏,遠處物體反射的太陽光,在射向空氣的過程中發生折射,逐漸向地面彎曲,進入觀察者眼中,逆著光線方望去,就覺得海面上空的物體射來的一樣。這就是美麗的海市蜃樓現象。希望各位同學努力學習,改造自然,將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加美麗!”
《光的折射》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現象。
·知道光從空氣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的偏折規律。
·了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過程和方法
·通過實驗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感。
【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引入
1.學生實驗:“折射斷筷”。學生觀察后敘述實驗現象。(從生活中發現問題)
2.小游戲:碗中放入一枚硬幣,調整眼睛到剛好看不見硬幣的位置,另一同學向碗中緩慢倒入水,當水升到一定高度時,觀察現象?(激發學生興趣)
3.提問:上述現象是怎樣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學的知識解釋?
(學生思考后,感到知識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書課題:光的折射
★新課教學
一、光的折射現象
1.猜想什么條件下,會發生光的折射?
(留給學生思考時間并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
2.自選器材分組實驗,驗證猜想。
(提供激光手電筒、方形玻璃磚、香、火柴、盛水燒杯、紙蓋)
3.交流實驗過程及觀察到的現象。
(學生體驗實驗過程,感受猜想正確的愉悅)
4.學生歸納“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學生敘述中若沒注意“斜射”條件,可以讓其他學生補充,教師不必提示;②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探究1(屏顯):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線向界面偏折,還是向法線偏折,如圖1。(進一步激發求知欲,明確探究目的)
1.學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畫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線的位置。
(學生可能的猜想如圖2)
2.討論猜想的合理性。
3.小組設計實驗方案并交流,確定可行方案。
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要求畫圖記錄下觀察到的光進入水(玻璃)中的傳播途徑)
5.交流實驗結果
①每個組各得到什么結論?
②不同組的結論是否相同?
6.用語言表達探究1的結果。
教師屏顯:結論1: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顯):多改變幾次入射光的方向,你還會發現什么規律?
1.分組實驗,收集證據。(要求仔細觀察對比現象,畫出觀察結果)
2.組內對觀察結果比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義折射角?②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如何變化?③當光垂直入射時,光的。傳播方向如何?(教師適時表揚表現好的組并屏顯結論2: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結論3:光垂直入射時光的傳播方向不變)
4.(激疑)“折射斷筷”、“水中硬幣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現象,能否用剛才得到的結論解釋呢?(學生討論后產生了新的疑問:剛才的結論是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的折射規律而“折射斷筷”、“硬幣升高”是光從水射入空氣中形成的)
探究3(屏顯):光從水(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向法線還是界面偏折?如圖3。
1.學生猜想并畫出圖表達自己的想法。
2.討論交流:師投影學生做圖的情況
②作這個猜想時,你做了什么樣的假設。(學生能從光反射時光路可逆,聯想到光的折射時光路也是可逆的)
實驗驗證:①教師演示光從空氣斜射半圓形玻璃磚,如圖4;②哪位同學能幫助老師逆著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讓同學們觀察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途徑呢?(學生們躍躍欲試、興趣很高)
③學生觀察到光從玻璃中射入空氣中的光與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師要求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畫到黑板上。
⑤屏顯:結論4:光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結論5:光從空氣或其它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規律的應用
1.體驗“叉魚”
制作魚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鐵絲作魚叉,對準看到的魚下叉,看誰能叉準,并讓該同學說出叉準魚的“奧妙”是什么?(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熱情,體驗成功的喜悅)
2.利用動畫講解“魚的虛像形成的原因”。
3.學生討論“折射斷筷”、“硬幣升高”的原因。
4.分組實驗:觀察玻璃磚后的鋼筆“錯位”。(讓學生再次體驗折射使眼睛產生的錯覺)
5.折射現象不僅會使眼睛“受騙”,有時還會產生一些很美的奇觀。(播放“海市蜃樓”、20xx年北京天空出現的“三日同輝”的影像資料)
四、交流評估
1.通過今天學習,有哪些收獲?(從知識、能力、研究方法、對折射現象的感受、成功經驗、失敗教訓等多方面談一下)
2.光射到空氣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時發生嗎?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異同?
★布置作業
1.寫一篇關于《光的折射》的小論文。
2.閱讀課本30頁的“全反射”了解它在光纖中的作用。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現象,了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光的折射規律。能運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培養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探究 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象,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光現象的探究欲望,激發學生從身邊最平常的最一般的事物中探究科學規律的興趣,逐步養成正確良好的學習物理的習慣。使學生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二.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科學探究光的折射規律,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難點:實驗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三.教具:
激光筆、水槽、光的折射演示儀、硬幣、筷子、杯子、水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見光現象:筷子在水中變彎,海市蜃樓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告訴學生,這些現象的產生都與光的折射有關。那么,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有什么特點?從而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光的折射現象演示
師生互動實驗,用兩個相同的開口較大且深的杯子、水、硬幣、筷子等帶領學生在做完課本上的實驗后,啟發指導學生利用現有器材設計并完成實驗。
(1)做好筷子折斷實驗,讓學生思考放入水中的筷子為什么會折斷。
(2)在杯子中放入硬幣,把杯子端到剛好看不到硬幣時,向杯子中倒水,則可再次看到硬幣,引發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能再看到硬幣?
2.實驗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1)光的折射規律分三步進行:
顯示折射光線:
通過多媒體展示,激光筆被固定,射出光線照在容器P點形成光斑,讓學生猜想,容器中加水后,光斑P的位置是否不變。然后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發現,光斑位置改變,教師問:光斑位置為什么改變了?教師請同學們猜想,學生猜想: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傳播方向改變。
教師引導:空氣和水中的光線看不到,怎樣顯示出來?
學生討論方法:空氣中制造煙霧,在水中滴加牛奶或肥皂水,或者用紙板、玻璃、鐵片、水槽壁等做 光屏顯示光路。
學生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桌上的器材:激光筆、水槽、光的折射演示儀做實驗。
實驗結束后,讓學生說出觀察到的現象,師生共同總結出:光從空氣斜射到水中,傳播方向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就是光的折射。
教師提出問題: 上面的實驗還有什么現象?引導學生說出在發生光的折射時,在空氣中同時發生光的反射。
學生回顧光的反射規律,猜想光的折射規律。
光的折射規律(猜想)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
2.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3.入射角改變折射角也改變。
學生解釋光的折射有關物理量
多媒體展示:法線、入射角、折射角相關物理量
組織學生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方法,然后用同樣的實驗方法,探究光的折射規律,驗證學生的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實驗結束后,分組匯報實驗結果,歸納總結出光的折射規律。
教師引導: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發生光的折射,如果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是否也發生光的折射,是否也遵循光的折射規律。學生先猜想,然后實驗驗證。總結出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質,都要發生光的折射,都遵循光的折射規律。學生畫出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
教師提出問題: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磚中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那么,讓光從水 或玻璃磚中斜射入空氣中 是否仍滿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學生猜想結果:折射角小于或大于入射角。
教師引導學生實驗探究。此時教師啟發學生怎樣使光從水中或玻璃磚中斜射入空氣中 。
學生實驗后教師讓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請學生畫出光從玻璃或水中斜射向空氣中的光路圖。
教師問學生:根據大家的探究實驗,你還有哪些新的想法或觀點。
教師點撥:折射角<入射角的條件;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教師: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那么請同學們猜想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向水面或玻璃中,情況會是怎樣的?你的猜想是什么?猜想的依據?
請同學們實驗驗證一下。
學生實驗后匯報實驗結果。
教師提出要發生折射現象的條件應是什么?學生回答。
3.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1)有經驗的漁民怎樣叉魚
(2)鋼筆錯位現象
(3)解釋眼睛受騙,池水看起來很淺,跳下去卻很深。
(4)海市蜃樓
多媒體展示:教師淺析海市蜃樓產生的原因,筷子在水中變彎的原因,然后讓學生討論嘗試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漁夫看到的魚在哪兒?為了鞏固光的折射規律的應用,講述小故事:有人想難為聰明一休,搬來一個很高的鐵桶,在和一休一樣高的桶壁上鑿了一個洞,讓一休通過洞看桶底的字,無論一休怎樣踮腳也沒有看到。聰明的一休腦袋一轉,想出了辦法。你能幫助一休想出辦法嗎?
小結:
學生小結,通過本節學習,獲得了哪些新的知識。知道生活中哪些折射現象及應用。
(四)比一比,賽一賽:
(五)板書設計:
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折射規律
(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質中時:
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上;
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
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2)光從水或其它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掌知識為大家帶來的6篇《光的折射教學設計》,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