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不斷變身 禁毒技術更要道高一丈-全球熱聞
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由公安部發布的《2022年中國毒情形勢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3.5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3萬名,繳獲各類毒品21.9萬噸,同比分別下降28.6%、24.3%和18.7%……在疫情防控、高壓打擊整治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全國毒情形勢總體向好、持續改善,毒品違法犯罪活動下降至近10年來的最低點。
創新驅動、科技賦能為新時代的禁毒工作提供重要支撐。國家禁毒辦常務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長魏曉軍表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國家毒品實驗室和5個區域分中心,形成覆蓋全國的毒品實驗室技術支持網絡,支持開展城市污水檢測、毛發驗毒和新精神活性物質篩查分析等工作,毒品治理能力水平顯著提升。
(資料圖片)
一滴污水挖出制毒窩點
一滴污水就能檢驗出毒品,循線追蹤,還可以挖出制毒窩點。
在日常生活中,被人們視為“廢水”的污水,對禁毒科技工作者來說,卻藏著毒品的重要線索。在國家毒品實驗室,自動化監測設備正高速運行,科研人員在儀器旁對來自全國各地的污水樣本進行檢測。
作為一項禁毒“黑科技”,污水驗毒技術運用的是痕量級檢測方法,能夠準確測算出特定區域內濫用毒品的種類、消費量、吸毒人員規模等信息。
人在吸食毒品后,毒品原體及代謝物會隨著人體排泄物進入地下污水管網,并最終匯集到污水處理廠。從污水處理廠拿到樣本,經過取樣、冷鏈運輸、分裝編碼后,送達實驗室的污水被密封在一瓶塑料罐中。
樣本檢測既要嚴密也須公正,一瓶數十毫升的污水還需經過過濾、萃取等多個環節,濃縮為只有零點幾毫升的待檢樣品,放入儀器后轉化為電腦屏幕的色譜圖形曲線。
“如果曲線峰值陡然升高,就意味著樣本區域內可能有人吸毒或者制毒?!眹医疚瘑T會辦公室-中國藥科大學“禁毒關鍵技術聯合實驗室”負責人狄斌教授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1升污水里檢測出毒品含量一般可達到的限度是1納克,相當于偌大的杭州西湖里含有1克毒品,都能被檢測出來。
據了解,2021年起,國家毒品實驗室組織全國31個省區市禁毒部門分季度自行開展污水監測工作。定期收集來的檢測數據,為禁毒部門客觀評價某一地方毒情發展態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毒品打擊整治等工作提供了科學的量化指標和有力的技術支撐。
科學實驗為定罪量刑找依據
當前,第一代、第二代毒品正逐步轉向以新精神活性物質為代表的第三代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質是不法分子通過人工模仿已管制麻醉藥品或精神藥品的化學結構,設計合成出的毒品替代品?!惫膊拷厩閳蠹夹g中心國家毒品實驗室花鎮東博士告訴記者,當某個品種被正式列管,不法分子便停止制造并銷毀庫存,同時也會修改化學合成路線研制新的物質,再將其作為管制物質的替代品繼續銷售,從而逃避法律制裁。“與冰毒、氯胺酮等常見合成毒品相比,新精神活性物質的生產具有迭代升級迅速、新品種層出不窮的特點?!被ㄦ倴|說。
如何判定哪些物質是不斷變身的毒品,怎樣的行為被視為毒品犯罪?需要從科學實驗中找答案。
例如合成大麻素類物質屬于新型毒品,它的效應能達到傳統毒品四氫大麻酚(大麻)的幾十倍至上百倍。實驗小鼠在攝入此類物質后會產生運動失調、焦慮及精神錯亂等反應。
通過跳臺實驗,可以評估毒品對神經系統的損害。科研人員將實驗鼠和給藥鼠放在兩個圓形跳臺上,未注射毒品的實驗鼠會待在高臺上不敢動,但給予興奮毒品的給藥鼠活動量明顯更大。由于毒品的致幻作用,給藥鼠行為失去控制,從高臺上筆直墜落。
除了對動物的行為進行分析,科研人員還會借助儀器對行為背后所涉及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改變進行監測,如腦內神經遞質濃度的變化、不同腦區神經環路的激活等。通過實驗量化的數據,明確這種物質能否被判定為毒品,從而定罪量刑,服務司法審判。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