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無障礙 社會更有愛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環境無障礙 社會更有愛
9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實施,將對無障礙信息交流作出專門規定。社會各界應共同發力,推動信息無障礙建設,更好滿足殘疾人、老年人的個性化信息需求。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包括智能手機、互聯網應用等在內的數字化服務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數字鴻溝”和“服務赤字”等問題也逐漸顯現,比如,殘疾人在使用手機時會面臨一定操作困難,有些老人沒有人工引導難以順利辦理相關業務等。不過改變的契機就要到來。
9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實施,其中對無障礙信息交流作出專門規定,包括移動智能終端設備應逐步具備語音、大字等無障礙功能,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應逐步符合國家信息無障礙標準,電信服務應提供必要的語音、大字信息服務或者人工服務,等等。
軟件上,既要在新聞資訊、社交通訊、生活購物、醫療健康等領域擴大無障礙覆蓋的范圍,推動無障礙導航、無障礙觀影等新技術的應用,也要進一步改造優化小眾但是老年人、殘疾人常用的軟件應用,完善長輩模式、語音搜索等適老助殘功能,降低便捷上網的門檻。還可以通過設置人工客服、視頻專線等功能,解決看不見、聽不清、不好操作等問題。
硬件上,針對殘疾人和老年人的使用痛點,智能設備生產企業應持續優化操作界面,簡化操作流程,讓他們能用、會用、敢用、想用。立足殘疾人、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需求,開發更多“殘健融合型”無障礙智能產品和服務,使其充分享受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
與此同時,需要堅持傳統服務與數字服務并行,社保、民政、電信等服務要保留線下渠道,方便面對面辦理,并提升語音、大字信息服務質量,專設愛心通道、老年人席位等,提供必要的輔助設備,不斷改善無障礙服務水平。
越來越多群體正主動參與到信息愛心通道建設中來。數據顯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推動1700多家殘疾人、老年人常用的網站和手機APP完成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比如,一些地圖類APP推出無障礙導航功能,可以盡量避開臺階、陡坡等障礙物;一些出行類APP上線“一鍵叫車”功能,便于老年人獨自打車。電信業務專為老年人用戶開設的“一鍵呼入人工客服”專線,已累計服務超過2.2億人次。可以說,信息無障礙建設已經由“從無到有”向“從有到優”邁進。
讓殘障人士同樣擁有良好的互聯網體驗,在技術上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接下來,還需進一步促進技術的成果轉換和開放共享,支持新興技術在導盲、聲控、肢體控制等方面的應用,推動信息無障礙技術專利開放和經驗共享,降低信息無障礙改造成本。鼓勵企業探索更多應用場景和業務模式,讓數字化發展更加普惠包容。
信息無障礙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借該法實施契機,政府、市場、社會、個人應共同發力,推動信息無障礙建設規模有效擴大、層級更加深入,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顯著提升,更好滿足殘疾人、老年人的個性化信息需求。(曾詩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