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降溫?NO!不可思議的“進化”其實正在上演
01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情理中的“冷水”
對于關注AI生態的人們來說,下面這條新聞想必相當有分量:
據《中國企業家》雜志近日報道,由于訓練ChatGPT成本極其高昂,目前OpenAI仍處于虧損狀態——2022年整體虧損翻倍至5.4億美元,收入卻僅3000萬美元。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定下了2023年營收2億美元、2023年營收10億美元的目標。
正如該報道所說,ChatGPT作為2023年上半年最火的AI產品,風頭無二。但也正是這樣的風頭,使得虧損的擴大,難免有些扎眼。
無獨有偶,根據網絡分析公司SimilarWeb在7月公布的研究報告,2023年前5個月里,ChatGPT全球訪問量環比增幅分別為131.6%、62.5%、55.8%、12.6%、2.8%;6月份這一數據更是由正轉負,環比下滑9.7%,自去年秋季推出以來首次下滑。用戶對ChatGPT的訪問時間也在減少:“從每次訪問的時間來看,ChatGPT的訪客參與度也在下降。目前我們還沒有6月份的這一指標,但5月份已經下降了8.5%。”
從最初的一鳴驚人,估值起飛,用戶和資本蜂擁而入,再到眼下利潤和增量訪問的兩盆冷水,一切似乎都發生得太快。
但冷靜下來思考,這種降溫何嘗又不在情理之中?
02
從狂酣入局,到冷靜思考
Chat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當初闖入公眾視野的形象可謂艷驚四座。
這種計算模型通過卷積運算模擬人類認知,居然真的能在現有技術條件下,讓無數1和0組成的“二維生物”,展現出對三維世界的高水平認知,做出接近人類的反饋行為。
一夜之間,嘗鮮的、投資的、開發的,講故事的、找毛病的,都擠進了AI大模型的門庭,試圖從中建立認知、挖掘流量,又或者為剩余價值生產尋找新的賦能機遇。踏著資本和流量熱潮,眾多供應商也紛紛選擇公開自身AI技術儲備。奇點初生,觀測者、消費者、供應商大量涌現,行業體量隨之指數級膨脹。
客觀而言,無論是上述何種動機,皆在催化這場AI熱潮,使之以野火燎原之勢迅速占領了人們的心智高地。不過長達近三個季度的摸索和試探,也足以讓許多人為這種新奇“生物”找到一個合適的心理定位。
于是沖動退潮,增長內驅力切換,新的模式開始接管行業發展。
03
以何種姿態,下半場將閃亮登場?
那么,下半場的新模式是什么?
對上半場來說,大模型似乎有些野蠻生長的意思,畢竟供應商需要流量和估值帶來的信用儲備,情況好一點的則要考慮現金流量。
但當人們心中AI大模型的“生態位”敲定,對未知的好奇已不足以正確反映新技術的可能性。舊的模式再繼續下去已然無意義。
對AI大模型的審視焦點,也必須要逐漸回歸其本源,即,當上一輪技術紅利被消費殆盡,產生增長焦慮的當下,作為被寄予厚望的革命性技術,AI大模型能否、如何為舊時代生產模式帶來“創造性破壞”?這將直接關系到技術本身創造之價值多寡。
而拆解所謂生產模式迭代,最顯而易見的無非是效率、智能化、便捷性等評判維度。事實上,這也是在現階段另許多企業和創業者頭疼的具體問題:AI大模型可以如何賦能我們的業務?如何壓縮調用服務的開發和測試周期?最終的產出如何有效量化和評估?……
而推演、測算、試探和拉扯本身,又轉而成了另一種成本和焦慮。
04
主流供應商的集體對策——AI原生應用
對此,一種新的高效解決方案,已開始成為主流“進化”方向——AI原生應用,即供應商直接應用自身的AI技術,針對特定業務場景進行定向的開發,讓AI大模型通過官方開發的應用,賦能于特定領域或任務。
我們可以對AI原生應用的行業生態做出一下合理假設:
就服務效率而言,AI原生應用對AI大模型的調用能力經由供應商定制化開發,用戶無需從頭開始設計場景、開發或是訓練和優化模型,便可以直接在各種應用場景下進行部署,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這或許能帶來更高的服務質量:開發者可以在相對統一的技術生態環境中進行開發和運維,簡化了開發流程和管理過程;更進一步而言,AI原生應用通常基于供應商提供的預訓練模型進行開發和迭代,相對于用戶獨立開發的模式而言,供應商可以通過對數據集的不斷擴充和優化,以及算法的改進,不斷提升預訓練模型的質量。
上述推論指向均這樣一個方向:AI原生應用模式具有高度定制化、快速上線部署、高質量預訓練模型、統一技術生態系統等優勢,故而可以抓住當下痛點,成為“進化”的主流方向。
05
競爭已經悄然啟幕
在國外,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等科技巨頭旗下的服務平臺,已推出許多優秀的原生服務,其應用場景包括但不僅限于智能助手、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生成,甚至邏輯判斷、價值判斷等復雜場景也有類似應用的輔助。
深厚的技術儲備,財力兜底的開發強度,加之以資本市場的聚光燈效應,讓這些外國科技巨頭的AI原生應用服務具有先天優勢。相比之下,眼下國內的AI原生應用模式發展還很低調,面向海量企業和創業者的服務,暫時處在缺位狀態。
當然,國內的發展也正在指數級加速。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同為AI賽道競爭者的百度,通過自身長達十余年的AI基數積累,早已于2019年發布了其文心大模型,時至今日已經迭代至3.5版本,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圖像處理和機器翻譯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在數據質量、生成效果和內容安全性上,都得到了明顯提升。
這家公司正依托其AI大模型,試圖重構幾乎所有行業的場景和任務。這將不僅僅是簡單的整合和升級,而是將大模型技術與百度各個業務深度融合,從業務數據、算法和技術等多個層面進行全面升級和優化。
06
更多人的精彩揭曉在即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文心大模型已被應用于多個領域,如金融、醫療、教育、能源等。例如在金融領域,大模型可以應用于風險控制、客戶管理、市場預測等方面;在醫療領域,大模型可以應用于疾病診斷、醫學影像分析等方面;在能源領域,大模型可以應用于能源管理、智能電網等方面……
對海量企業和創業者來說,更多的精彩將在2023年10月17日解開面紗。
百度世界大會Baidu World 2023將于這一天在北京舉行,屆時百度將發布多款AI原生應用,介紹大模型最新進展,分享如何通過AI原生思維,與企業、用戶、以及合作伙伴一起,用“PROMPT”共同抓住新機遇、生成未來。大會還將舉行面向企業、開發者、合作伙伴、投資人等分論壇,設置前沿AI互動體驗區,全面展現百度最新成果。
回顧上半場的狂熱,人們對AI大模型的好奇和追捧推動了其快速發展,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和挑戰。行業的下半場更需要思考和探索新的模式,以更好地應用AI大模型。
不過隨著競爭烈度在AI原生應用領域的快速升級,AI大模型的發展也已經邁入了下一個階段。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將看到更多精彩的揭曉,看到AI為各行業帶來的全方位創新和變革,為企業和創業者帶來更多的機遇和可能性。
其中的確定性,無疑是我們所處的時代正面臨劇烈的變革。而這種變革,恰由一個又一個技術和轉化模式的突破帶到我們身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