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投保熱情大增 險企增加產品供給
“什么樣的保險能賠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疫情加劇,打破了歲月靜好的幻象,增強了人們的焦慮、恐懼和無力感,不少人積極尋求保險保障,以應對因健康、生命問題給家庭財務帶來的風險。
近期,一些保險公司對健康險、意外險積極擴展保險責任,或推出“新”產品、或對旗下產品作理賠服務升級。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截至目前,險企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商業險尚未有新產品條款獲批,僅為在固有條款上作出特別約定,包括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設等待期、免賠額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原保監會曾批復過一批針對“非典”保險新產品。未來是否有可能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新產品面世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未來銀保監會有可能會批復一些公司的新條款。他表示:“之前針對“非典”的新產 品,主要是以附加險的形式出現,保險責任主要包括住院津貼保險、疾病保險和身故壽險。”
不過,朱俊生還同時指出,目前保險公司大多數醫療保險與壽險其實已經涵蓋了由疫情引發的醫療費用與死亡保障。
“新”產品實為增加特別約定
疫情下,為發揮保險保障功能,近日來,各家保險公司紛紛發布服務升級新舉措,拓展旗下產品責任范圍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以平安健康險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理賠服務升級為例,針對新冠肺炎,對旗下多款產品在保障范圍內提供五項理賠服務:一是理賠無等待期,投保生效后不用再等30天;二是無免賠額,保障范圍內花多少賠多少;三是無診療項目限制,所有診療、治療費都能賠;四是無藥品限制,所有藥品使用費用都能賠;五是無醫院限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險企的此項服務升級涉及產品共八款,包括七款醫療險產品及一款“重疾+醫療+意外”組合型產品。
圖片來源:中國平安APP頁面截圖
此類產品升級也不乏以“新”產品的形式出現。如天安財險近日上線的一款“新百萬醫療保險”,與此前市面上常見的30天等待期的百萬醫療險相比,可以當天投保次日及承保,無免賠期的設計對投保人無疑是非常有利的。該產品截至目前銷售近1萬份。
朱俊生認為:“一些公司通過擴展責任等方式推出新產品,有助于滿足對疫情的保險需求,為有可能感染的患者及其家庭提供財務保障,減輕疫情給民眾帶來的焦慮、不安全感與恐懼。在其看來,疫情面前,公眾的風險和保險意識提高,保險公司通過有效應對疫情形象也會提升,加上一些公司及時開發相應的險種,都提升了公眾對保險的需求,投保積極性提高。
事實上,除了較為常見的百萬醫療險拓展保險責任,還有意外險。比如交銀康聯團體守護保保險產品計劃中,其意外身故、傷殘的保險金擴展至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身故、傷殘,100元保費對應保額為10萬元。此外,該產品還涵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至醫院接受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保險金。
圖片來源:交銀康聯產品頁面截圖
上述產品均不涉及新條款,僅為保險責任的升級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即在固有條款上對保險責任作出了特別的約定。
疫情可能激發壽險業務增長
除了由財政兜底的特殊醫保政策之外,市面上常見的商業險還可以在疫情中發揮什么作用呢?
明亞保險經紀產品研究發展部總經理衛江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這類保險責任,理賠的主要是兩大類保險:一是醫療險,包括現在熱銷的百萬醫療險;二是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由于一般意外險不包含在疾病情形下的身故賠付,因此主要是壽險賠付。
在其他情形下已減免、報銷治療費用的,醫療險可能并不會發生效用。
在其看來,醫療險屬于報銷性質的保險產品,報銷金額以實際治療費為準。這意味著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醫療險產品免責條款中,將法定傳染病甲類和乙類發生暴發流行疫情的情況也列入其中,也無法獲得相應的保險金賠付。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1號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衛江山還指出,若出現康復治療費用的情形也可能用到醫療險,但百萬醫療險一般含有1萬元免賠額的規定,即在免賠額之上可以獲得理賠。
雖然重大疾病保險只賠合同里約定的疾病并且要達到相應的賠付條件,此次新冠肺炎目前尚不在市面上任何重疾險病種列表中,無法得到賠付,但是,如果因為新冠肺炎引起相關并發癥,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性休克、深度昏迷等較為嚴重的后果時,重疾險則能夠對其進行賠付。
對于重大疾病保險,一位保險理賠相關人士指出,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透露的數據,截至1月30日,已有20多家保險公司完成專屬賠付,賠付金額逾百萬元。
保險業積極擴展現有保單的責任范圍,多家公司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引起醫療、身故等責任納入保障范疇;其他比如意外險、旅游行程取消險等險種也考慮了感染肺炎的情況。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邢煒介紹稱,
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保險保障,實質性意義更大的或是壽險產品,疫情可能帶動今年行業壽險業務的增長。
在衛江山看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產品條款了解到,
朱俊生也認為,(疫情下)投保積極性提升是必然的,是一個理性的現象,客觀上提升了對保險業的需求。
不得借疫情渲染炒作保險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非典”時期,原中國保監會批復了一批針對“非典”的保險新產品,這在此后被市場視為一種短期行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截至目前尚未有新產品條款獲批。
朱俊生表示:“之前針對‘非典’的新產品,主要是以附加險的形式出現,保險責任主要包括住院津貼保險、疾病保險和身故壽險。” 資料顯示,某保險公司在“非典”時期獲批的“附加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疾病保險”,附加的是疾病保險,對非典患者提供相應的主合同約定的疾病給付金額。這相當于購買了附加險之后,若患了非典,也可以按照主險的重大疾病賠付方式加以賠付。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未來銀保監會有可能會批復一些公司的新條款。”但朱俊生也強調,目前保險公司大多數醫療保險與壽險其實已經涵蓋了由疫情引發的醫療費用與死亡保障。
投保人可以通過購買重大疾病保險、定期壽險產品,以覆蓋一般重大疾病和身故風險,再補充購買報銷型的醫療險,就可以根據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按約定賠付
事實上,有保險專家建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此次疫情的保險業理賠問題,相關部門已經做出了對公眾負責任的表態。
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提出“適當擴展責任范圍,應賠盡賠。”此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對會員單位的倡議,“對受疫情影響臨時調整的相關理賠業務,主動做好解釋說明,提供替代解決方案。”
不得借疫情渲染炒作保險產品,不得銷售吸引眼球的噱頭類保險產品,不得銷售沒有精算定價基礎的單病種產品
為了避免銷售誤導等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2月3日,銀保監會財險部向各財險公司下發了《關于做好財產保險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保險理賠服務和保險產品開發有關工作的通知》,在強調有效提供保險供給的同時,還要求保險公司。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關文章
加大對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力度 農發行4天審批應急貸款12.63億元
人民網北京1月31日電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加大對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力度,下發緊急通知迅速啟用信貸業務應
疫情以來銀保系統捐款達14億元提供風險保障超萬億元
人民網北京2月1日電 (申佳平)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曹宇今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發生以來,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發揮行業優勢,
招商信諾人壽保險有限如何把握住行業機遇將是險企未來發展的分水嶺
盡管已經在健康險行業深耕18年,不過在招商信諾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賴軍看來,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險依然處在起步階段。20
天安財險大量拋售資產 錯過60億資本補充債
該公司三季度凈現金流為-1 37億元,且3個月內的綜合流動比率從上季末的232 34%驟降為58 05%,下降174 28個百分點就算揮淚割舍旗下最有價值
國內首款大灣區跨境醫療保險落地 倒逼內地保險主體的創新能力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中,保險占據重要位置。近日,國內首款大灣區跨境醫療保險落地,再度引發對灣區保險業聯通的關注。專家表示,保險
安聯集團在華保險版圖再下一城 在中國多次進行不動產投資
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以下簡稱安聯集團)在中國的保險版圖再下一城。11月6日,泰康保險集團發布關于變更股東有關情況的信息披露公告顯示,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