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場東鄲小區拆除重建項目進入簽約階段
地處五角場萬達廣場旁邊東鄲小區共有8個自然幢,皆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建造入住的5層住宅樓,人均居住面積狹小,且皆為煤衛合用房,沒有綠化,也沒有停車位,居住品質較低;現有居民670戶,老人以及困難群體較多。面對高溫、臺風、暴雨、寒潮等惡劣天氣時,這些老舊建筑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拆除重建是改善長期生活在這里的居民最好的選擇。因為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很多居民上廁所都是在公用的臨時廁所,洗澡也要去臨時浴室里洗澡,人多的時候都要排隊。等天氣冷了,臨時浴室里不保暖,年長的老人就吃苦頭了,洗一次澡太麻煩了。居民想改善,但又不想搬離這么好的地段。就地安置,又要滿足陽光,通風,配套,在這么小的地方要實現,是個極限挑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了更好地推進工作,在區成套辦的指導下,衛百辛集團、楊浦一征所的支持下,街道成立了東鄲拆除重建項目街道專班小組和7個包保小組,深入細致做好居民各項工作,共同推進拆除重建項目順利進行。
“我們一定幫助居民實現改建的愿望”
一大早,包保小組第一小組金家志就已經出發前往居民馮阿姨家中。“最高峰的時候一天要跑5-6戶居民,現在每天也要上門2-3家。”金家志說,“電話也是不間斷地定期打,保持和居民的溝通,解答他們的疑惑。”馮阿姨原來的房子朝北,房間狹小,照不到太陽,在陰暗逼仄的小房子里住了十幾年。這次一家等來了東鄲拆除重建的機會,她希望新家可以曬到太陽。金家志為馮阿姨詳細地介紹了新屋的設計圖后,馮阿姨很滿意,最終完成了簽約。“國家給我們改善生活,有新家住了,當然開心啦。”她感慨地說,“改建完,屋里終于能曬到太陽了。”
東鄲拆除重建項目街道專班小組負責人邵學華和東鄲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張爭科帶領包保小組成員們每天走街串巷進行人員信息的排摸整理,逐戶走訪,逐家排摸,建立一戶一檔,摸清每家每戶產權歸屬、戶籍人口、家庭矛盾、特殊人群等情況,并聯合多方力量制定方案,為居民解決實際困難。
包保小組第七小組成員張繼偉說:“比如一些法務問題,我們就會請五角場司法所前來幫忙,更細致地解決居民問題。”
包保小組第六小組劉建華說:“我們小組共有3名成員分工協作,通過收集到的各種信息迅速整合做出對策,在居委干部的協助下,與居民建立聯系,先易后難做好各項工作。”
工作初期,每天要跑十幾戶,電話十幾通,加班已是常態。包保小組第三小組成員王侃、沈迪負責的范圍為524弄5、6、7號共90戶居民,在了解居民基本情況后,針對不同情況,他們采取上門與電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告知,并對政策進行詳細宣傳和解釋。阿姨在簽約時隨口提的一句“今天正好是我生日耶”被沈迪記在心中,當晚就自掏腰包給阿姨送去了蛋糕。沈迪說:“只要持續為居民解決問題,就能轉變居民的態度。失敗不可怕,多上門幾次,就可以得到居民的認可。”
包保小組第四小組成員余偉亮說:“我們就是要和老百姓并肩同行,更多傾聽群眾呼聲,與居民建立感情,看居民需要什么,盡可能地提供幫助與支持,讓東鄲居民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作為青年突擊隊隊長,包保小組第二小組成員孫權表示:“這項工作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也是個鍛煉的好機會。上門過程中會有居民主動來問工作的進度,真的能從他們的身上感受到那種迫切想要改建的愿望,我們一定盡己所能幫助他們實現這個愿望。”
“居民高興我們就高興”
“得快一點了,十分鐘后要開會,居民們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議,我們需要做好記錄。”東鄲拆除重建項目街道專班小組年輕的組員杜哲放下手中正在輸入電腦的資料,拿起筆記本跑向會議室,仔細記錄著居民們提到的每個細節,以便上傳給相關負責人盡快解決問題。他今年2月底進駐專班,負責各項聯絡工作。為了不漏一戶居民,20多天里他打了幾百個聯系電話,確保居住在小區外的居民都能及時了解拆除重建動態。
“網絡謠言是最可怕的,它影響了居民朋友們的情緒,擾亂了我們的工作步調。”7月中旬才加入專班的金蝶,發揮了自己的專業所長,主要負責東鄲拆除重建項目的宣傳工作。她吸取了其他基地的成功經驗,主動開通了辟謠專欄。針對各包保小組反饋上來的信息,在捕捉到謠言的風聲之后,她一方面細致研究政策,一方面向上尋求支持,精準找出粉碎謠言的突破點。通過賽林系統,目前已發布六期辟謠專欄,有力打擊了彌散在小區內外的不實謠言。
專班工作人員錢輝每天都要上門給居民做政策解讀,一旦居民有政策上的困惑也都會在第一時間找錢輝進行咨詢。在東鄲拆除重建項目街道專班中,和杜哲、金蝶、錢輝一樣的工作人員還有很多,他們每天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5+2”“白+黑”事無巨細,各司其職,做好指揮、服務、協調、聯絡的工作,保障著東鄲小區拆除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雖然電話打多了,耳朵有些疼,但看到居民從閔行趕到東鄲,聽到他們看到沙盤后發出驚嘆聲,笑著說真好真好時,自己也很高興。”年輕的杜哲靦腆地撓撓頭笑著說。
在包保小組和專班共同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居民完成了簽約。簽約現場,心情激動的不止馮阿姨一人,工作人員問居民高不高興,話音未落,畢阿姨就搶著說道:“政府幫我們把房子拆掉重建了,怎么會不高興,高也高興壞了!”沈伯伯說:“我們早就想簽約啦,這是阿拉該干的事情,總算有個自己的窩嘛。”
(文章來源:周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