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丨寬信用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相關資料圖)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周子勛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電視會議,學習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研究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有關工作。值得關注的是,會議強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要夠、節奏要穩、結構要優、價格要可持續。“從此次會議透露的信息來看,未來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有望進一步發力。金融政策將加強與財政、產業、就業等政策的協同,在擴內需、促消費、穩投資、穩就業中形成政策合力,持續推動企業和居民預期改善,促進經濟復蘇動能轉強。”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預計在穩增長政策全面發力、加快落地顯效的情況下,8月消費、投資、工業、就業等關鍵宏觀指標有望出現改善。在葉銀丹看來,從“力度要夠、節奏要穩、結構要優、價格要可持續”的表述來看,貨幣政策寬松取向更為明確,預計將朝著穩增長方向進一步發力。尤其是將“力度要夠”放在首位,表明接下來寬信用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總體上金融數據將繼續保持領先于經濟數據的態勢,為經濟復蘇動能轉強積蓄力量。“節奏要穩”是指貨幣政策發力要把握好節奏,保持好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引導經濟主體對未來經濟恢復形成穩定的、積極的預期,防止政策大起大落影響經濟恢復節奏。“結構要優”是指未來結構性貨幣政策將繼續加力提效,重點支持中小微企業、房地產行業等,以及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后期還有可能根據經濟恢復情況,考慮增加相應結構性政策工具額度,也不排除創設新的結構性政策工具的可能。“價格可持續”是指,一方面當前的政策重點仍是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激發市場主體融資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商業銀行的積極性和可持續性,預計三季度仍可能降準,這是穩定商業銀行利潤的重要方式,同時,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繼續加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穩定銀行負債端成本。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力度要夠”是要求金融機構要加大貸款投放力度,切實滿足社會融資需求,解決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痼疾,不能因投放不夠而造成實體經濟不振。“節奏要穩”是要注重保持好貸款平穩增長的節奏,適當引導平緩的信貸波動,避免信貸政策松緊不能張弛有度而出現大漲大落,增加經濟波動的幅度。“結構要優”是要瞄準實體經濟中各市場主體不同的融資需求,針對重點發展領域或補短板領域,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培育出新的信貸增長點,包括對經營困難比較大的中小微企業,重點引導發展的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等領域,還要為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同時還要優化調整房地產信貸政策,使信貸投放向國家重點支持領域傾斜。“價格要可持續”意味著要經營可持續。需要引導合理的存貸利率價格確保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央行最近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葉銀丹表示,從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來看,貨幣政策基調更加積極,貨幣寬松預期增強。年內再次降準、廣譜利率中樞繼續下調可期,結構性工具也有望加量、延續或創設新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穩固支持經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強調的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應該根據經濟金融形勢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優化。目前來看,小微企業、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普惠養老等領域仍然是支持重點。“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其中總量工具意味著要合理把握節奏和力度,向市場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動性,確保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則是重點在支農、支小、支持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功能性作用,但不能代替總量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而是作為重要政策工具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不平衡或發展不充分問題,也可作為臨時性政策工具解決受外部風險挑戰沖擊受損的行業企業恢復發展問題,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和恢復。”劉向東說。劉向東指出,貨幣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也是出于防范金融風險的需要,必要時用于穩定市場預期,通過與財政政策等配合使用,根據經濟金融形勢需要調整優化,做到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避免資產泡沫風險,確保按照市場機制引導行業企業健康發展,避免發生市場扭曲,維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本公眾號版權歸中國經濟時報所有。如轉載或引用本文內容須經許可,并注明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總 監 制丨王輝王繼承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中航電子:上半年歸母凈利10.24億元,同比增25.3%,擬10派1.18元,多家子公司為C919項目配套供應商
中航電子8月22日公告,2023年上半年營收139 81億元,同比增長2 75%;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