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明天產業”搭建“國際舞臺”:全球未來智能項目滬上滿帆競技
題:為“明天產業”搭建“國際舞臺”:全球未來智能項目滬上滿帆競技
(資料圖)
作者 樊中華
國產大模型、應用于AR的多種光波導技術、集群式AI算力服務、腫瘤磁共振影像的AI輔助診斷軟件、工業光場相機、工業聲音分析新算法……近日,隨著2023全球“未來產業之星”大賽復賽的開展,一大批來自國內外的“硬核”未來AI技術正在上海上演“華山論劍”,競逐智能領域“未來新機遇”。
未來智能賽道“千帆競發”
2022年9月,上海發布《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提出將著力聚焦健康、智能、能源、空間、材料五大產業領域16個細分賽道。其中未來智能領域包括智能計算、通用AI、擴展現實、量子科技和6G技術5個細分賽道。
今年3月,作為行動方案提出以來的首個未來產業大賽,“未來產業之星”大賽面向全球廣發英雄榜,共征集項目總數536個,最終,120個項目入圍復賽,其中,未來智能方向入圍37個。
作為全國首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上海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涵蓋從核心芯片、算法平臺、智能終端產品到行業應用的全產業鏈格局,并預計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規上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2%以上,達到4000億元。
在產業成熟度較高的人工智能領域,怎樣的突破創新能夠體現“未來”價值?
來自杭州的科創企業云音超算智能帶著全球“獨一份”工業聲音分析新算法“登陸”大賽,未來,這一新算法能夠通過微小異常聲音變化幫助航空發動機、艦船輪機、機器人、采掘機等諸多工業裝備、設備、關鍵零部件捕捉到系統級別、材料級別、結構級別的故障和缺陷,一舉解決長期以來設備檢測只能靠耳朵聽測、效率低下的“痼疾”。
上海奕目科技則帶來了國內唯一、國際唯二的工業級光場相機檢測系統,仿照昆蟲的復眼,該工業光場相機能通過數百萬顆小透鏡陣列的不同獨立子視角形成媲美昆蟲精準感知物體三維信息的能力,從而使半導體、3C、新能源電池、航空發動機、元宇宙等高端制造行業的工業檢測不再為傳統光源質量、視線遮擋和材質帶來的影響所困。
以底層模塊創新解決當前AIGC大模型“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Dongni多模態大模型,能為超大模型提供持續性、規模性、集約性AI算力服務的云燧智算機CloudBlazer POD,幾何光波導技術與衍射光波導技術共同賦能AR與現實世界的無礙交互……站在人工智能領域最前沿,無數的新科技、新成果從不同技術路線、不同視角范疇在填補空白、改善已有、刷新記錄,并打開了一扇扇通往未來的大門。
是競技場,也是國際化“舞臺”
“國際化”是此次“未來產業之星”大賽令人矚目的特色。在國際科技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上海為何要率先“開門”迎未來?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技術進步處處長李宇宏表示,當前,全球諸多發達國家都在高度關注未來產業并制定出臺相關戰略計劃和政策舉措,面對具有“不確定性”“高成長性”“戰略性”“先導性”等重要特征的未來產業,國際化的交流與合作可形成優勢互補,共同推進未來產業逐步走向成熟。
據了解,此次大賽中,來自美國、英國、德國、荷蘭、以色列、新加坡、馬來西亞、愛沙尼亞等8個國家的未來產業項目與來自北京、廣東、深圳、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陜西、四川、福建、河南、吉林、新疆等國內14個省(市、自治區)各類創新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同臺競技,共繪“未來”。
上海燧原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市場高級總監陳超表示,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加速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和變革,“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國際性大賽,使我們為大模型量身定做的AI集群產品得到國內外產、學、研、用各界專家的關注,進一步加強與全球范圍內產業專家與合作伙伴的深入溝通交流。”
更有不少參賽企業表示,很多具有未來性的前沿技術,多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難以進行進一步的產業化嘗試,更難進行大規模推廣。因此,大賽亦為這些企業搭建了一個分領域、分賽道、高聚焦度的“國際舞臺”。
上海鯤游科技有限公司董秘王婷表示,未來產業大賽是一個非常好的窗口,可以讓大家更好的了解晶圓級光學,“我們這次參賽項目涉及了增強現實技術,也想通過這個窗口,與業界伙伴們分享我們的研發成果,尋找合作伙伴,進一步推動技術的發展和商業應用。”
“此次大賽作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前沿科技領域的權威平臺,能讓更優秀的企業展現前瞻性的產業科技,讓更多元的業者產生深層次的業界互動,讓更廣泛的受眾領略到最前沿的行業動態,對于參賽企業更是難得的寶貴學習機會。”上海理湃光晶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常立榮認為。
構筑未來產業版圖,上海大有可為
當前,上海正在著力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聚焦三大先導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全力構建“2+(3+6)+(4+5)”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近日發布的《未來產業潛力指數報告——未來潛力TOP25城》顯示,在未來產業領域,上海位列全國第一梯隊,產業硬核實力、綜合環境生態兩項分指數位列全國第一,其中,國家戰興集群個數、科創板上市企業數、成立三年內初創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城市營商環境等指標位列全國第一,尤其是成立三年內初創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這一指標,對應上海五大未來產業集群梳理,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上海未來產業領域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潛力。
而在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眼中,上海在未來產業領域具有諸多“實實在在”的優勢。
常立榮表示,上海地區有優越的資本、人才、政策、產業鏈配套等諸多優勢,依托長三角地區,乃至我國強大和完善的工業體系,對戰略性主導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和支撐,使得相關產業可以飛速發展,甚至趕超國際同業。
杭州云音超算智能則計劃在上海設立公司,開展協同創新和發展。“上海具有雄厚的高端裝備、高端產業發展基礎,例如,航空航天裝備、船舶及汽輪機、核電發電機和成套工程、新能源汽車、機器人、隧道盾構、生物醫藥工藝和產線成套等,這些為新算法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其項目負責人孫斌強說。
楊景杰也指出,上海是個科研人才、工業基礎、應用場景、資本市場都非常豐富活躍的城市,此番在未來產業的發展上,也呈現出濃郁的國際化特征,“一是希望上海能夠發揮區域性龍頭作用,引領未來產業區域的差異化布局和協同發展;二是希望未來上海可以更加積極爭取申請國家級的未來產業先導區,形成上下聯動的未來產業發展格局。”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宏韜表示,下一步,上海一是將加強政府部門政策協同,支持未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二是將研究打造未來產業標桿示范場景,加快推進未來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三是將持續完善構建創新企業成長的生態環境,研究放寬未來產業領域的市場準入,持續優化政府服務,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爆發力強的高增長企業。
“產業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硬支撐’,未來產業關乎上海未來的競爭力。上海只有發揮人才、信息、資本、場景、生態等優勢,通過賽馬機制和揭榜掛帥,在五大未來產業集群的16個領域中跑出若干個‘核爆點’,才能在未來產業的版圖中體現上海作為。”張宏韜說。(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樊中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