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張智/陶文娟團隊揭示壓力通過大腦調節胃功能的神經機制
(相關資料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張智團隊和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陶文娟團隊合作,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發表了題為:Brain regulation of gastric dysfunction induced by stress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了應激(壓力)導致胃功能障礙的神經機制——DRN5-HT→DMVACh→胃神經環路驅動應激相關的胃功能障礙,激活該回路可逆轉慢性應激誘導的小鼠胃功能障礙,這一發現為大腦調控胃的神經回路基礎提供了新見解。
研究團隊首先構建了慢性應激小鼠模型,發現這些小鼠胃運動幅度、胃排空率降低,并伴隨胃酸分泌減少和胃蛋白酶活性下降。為探索腦-胃之間的結構連接,研究團隊在胃部注射逆行示蹤染料,在大腦的迷走神經運動背核(DMV)追蹤到信號。綜合運用在體電生理、深部鈣成像、神經調控等研究手段發現,投射到胃的DMV乙酰膽堿能神經元(DMVACh)接受應激相關的中縫背核5-羥色胺能神經元(DRN5-HT)支配,慢性應激后活性顯著降低。此外,DRN5-HT在慢性應激后活性也顯著降低,特異調控DRN5-HT→DMVACh→胃神經環路活性可緩解慢性應激導致的胃功能障礙。
有意思的是,研究團隊還發現急性應激模型小鼠的這條環路活性增加,下調該環路的活性可緩解急性應激導致的胃功能障礙。總的來說,該研究揭示了腦-胃軸驅動應激導致胃功能障礙的新機制,不僅為應激性胃病的發病機理提出了新的理論,也為進一步探索大腦和外周器官的交互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研究生董婉瑩和黃繼業、唐皓迪博士(現就職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朱霞副研究員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智教授和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陶文娟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者還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張艷教授課題組、安徽中醫藥大學王海濤教授課題組等。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早鳥禮備齊!EDA大會報名倒計時6天!涉及SerDes、RF/Analog、數字設計與Signoff等議程
CadenceLIVEChina2023中國用戶大會將于?2023年8月29日在上海浦東嘉里